高中历史人民版基础练18含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试卷第1页,总2页基础练18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80分)1.阅读材料,图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2.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这些科学理论A.有利于全面认识工业化的影响B.引发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因内燃机的创制使用而产生的D.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3.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在希腊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4.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C.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6.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所淘汰。该观点表明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B.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C.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7.1951年6月美国《时代》周刊首次为西方人介绍周恩来,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他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时代》周刊如此介绍周恩来说明A.当时中美处于全面对抗B.美国颠覆了新中国政权C.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D.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亚洲8.下图为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与中书省的职权对应准确的是A.“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涂改之意)而奏换。”B.“总政务、统率百司、领省事,参决军国重事。”C.“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9.明中叶以后,各阶层投身于违法的海上贸易己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风气。这些人中,不仅有一般贫民百姓、流氓棍徒等失意之人,更有许多富家地主、巨姓大族,他们禁不起海上贸易中高额利润的诱惑,纷纷投资于这一新兴行业。这一现象表明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试卷第2页,总2页A.商人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B.经济政策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C.海外贸易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D.市场需求改变着农村经济结构10.1937年,西部地区的工厂还寥若晨星……到1940年,西部地区的工厂多达1354家,重庆更是成为西部最大的经济中心,工厂总数达429家,占西南地区工厂总数的50.7%,占整个大后方工厂总数的31.6%。西部地区工业仅仅在5年之内,就已远远超过其过去30年的发展总和。这说明A.中国的经济中心转移到西部B.国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C.战争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1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1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美苏两国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冷战”对峙和争夺势力范围,导致局部地区热战不停,但始终并未引发世界大战。这主要是因为A.不结盟运动兴起B.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C.欧盟的发展壮大D.美苏军事力量的相对势均13.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里根总统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社会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里根政府A.放弃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B.减少货币流通量应对通胀C.进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D.国企私有化减轻财政负担14.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A.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B.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C.体现“体用统一思想D.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15.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B.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C.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D.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16.该国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皮毛、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该国商船转运,经该国商人转手销售。上述材料描述的是A.16世纪的西班牙B.17世纪的荷兰C.18世纪的美国D.19世纪的英国二、非选择题(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内学界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认识,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看法,第一,“1900年或19世纪末20世纪初”说;第二,“1917年十月革命”说;第三,“20世纪40年代”说。以20世纪初为开端的观点,其成分是多元的,有的是唯物史观,有的是现代化史观,多数则是整体化史观。1917年开端说是曾经的主流和正统,为新中国世界现代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厥功甚伟,但其影响力已不复当初。以20世纪40年代为开端,是因为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世界历史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选取材料中关于现代史开端的三种观点中的两种,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试卷第3页,总2页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显示1959年到1964年城市人口由增加到减少,结合知识可知,1959年经济困难局面出现,城市人口开始减少,1960年开始国民经济调整,1966年文革开始,故D项符合时间范围,D项正确。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是1952年到1957年,故A项排除。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是1953年到1958年,故B项排除。“大跃进”是1958年,故C项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国民经济调整2.A由材料可知,19世纪时,法国数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造成大气变暖,瑞典科学家提出了“温室效应”,这有利于人们全面认识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即工业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环境问题,故A正确;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B时间不符合题意,并且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B;内燃机的创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27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3.B【解析】古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上述战死者的父母要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和其子幸免于难者为失去儿子的人悲伤,都是把他人为城邦做出的贡献或者说是城邦其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故选B;题干中的“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体现了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利,故A不符合题意;纲常伦理是古代中国的观念,不符合古希腊,故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阶级矛盾怎样,故排除D。4.B【解析】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材料中的发展阶段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故A项排除;据题干“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据所学可知这一发展阶段培育了以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故B项正确;推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20世纪工人运动的发生,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促进了近代城市的逐渐兴起,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5.B【解析】试题分析:斯大林模式的经济特点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A项表述错误;但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所有落后国家的最佳途径,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史实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故C项错误;计划经济在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据此判断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斯大林模式6.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应该是君主立宪制制度,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政治制度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而是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A项错误。材料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没有体现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而是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D项错误。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现代中美关系的发展脉络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1951年正值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实现二战后称霸世界的野心,在亚洲积极反对共产主义,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妄图消灭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因此极端的仇视和丑化中国共产党。美国颠覆了新中国政权、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亚洲均与史实不符,故选A项8.B9.B依据材料“违法的海上贸易”“新兴行业”可知明朝海禁政策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试卷第4页,总2页变革,故A项排除;生产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并未改变,故C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10.C从材料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西部地区工厂的建立,与抗战的环境和国民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抗日战争期间,东部被日本人占据,因此只能开发西部,作为与日本人斗争的后方储备,西部建厂或企业内迁适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也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故答案为C项。A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中国的经济中心转移到西部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西部地区的工厂数量大增,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与之不符,排除。11.B材料中众多女子团体的出现是因为辛亥革命的推动,这说明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出现于1927年,材料也未涉及女性的所有权利,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观念指的是反对帝制的观念,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D项错在“确立”,故错误。12.D美苏两国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冷战”对峙和争夺势力范围,导致局部地区热战不停,但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所以未引发世界大战,故D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制约美苏发动战争的程度,B错误;1993年欧盟建立,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3.C【解析】里根政府的做法是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放弃干预,故A不符合史实,而C符合史实也符合题意,故选C;题干中没有提到BD,故排除。点睛: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是这一题的大前提,这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减少,在经济滞胀中就得以证明。这时里根政府的做法就是减少政府的干预,最终取得了成效,证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是适应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