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2页基础练27班级:姓名: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特权。这导致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君主专制日益削弱C.中央集权受到威胁D.郡县制度彻底瓦解2.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文件中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主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B.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有利于民主联合政府建立D.结束国共分裂对峙的局面3.下图为近代漫画家杜宇所作,名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漫画中左下方之手粗壮有力,袖口有“抵制日货”字样;右上方之手细软无力,袖口有“政府”字样;鱼身上有“青岛”字样。该漫画A.最有可能出现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之时B.主要批判巴黎和会不尊中国主权的行径C.鲜明讽刺了清政府丧权辱国的丑陋嘴脸D.见证了群众运动下民族觉醒的历史事实4.“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中①②③中对应正确的是A.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5.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试卷第2页,总2页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6.美国人卡尔·德格勒曾指出,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他们有个时候曾经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付经济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一人”。据此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B.以有限干预经济应对危机C.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7.下表为关于洋务运动的两种评价。据此可知A.历史解释无法客观再现历史事实B.多方史料互证即可确认历史事实C.直接史料的价值高于间接史料D.时代背景会影响撰述者的认识8.1961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应波浪式向前发展,不要务虚名而招实祸。还号召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把1961年搞成一个“实事求是年”。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A.纠正党内右倾错误B.贯彻落实“八字方针”C.放缓农业发展速度D.推动工业快速发展9.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A.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B.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C.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己经建立10.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11.美国人借助某一措施“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措施A.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B.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C.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D.加强了西欧国家的政治联系12.ShAnghAiLAnder(上海客)是早期典型的不列颠人部族的一支……他们既维系着族群的认同又具有全球性视野,同时具有融入上海的强烈欲望并渴求新知,是上海最早的“全球族”中的代表。如今,中国人正在续写着ShAnghAiLAnder的全球迁移史,并且替代早期的英国移民成为惹人瞩目的力量。这种从“土著”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全球移民B.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C.中国经济不断崛起推动中国人走向世界D.经济全球化冲击了民族国家意识甲乙(洋务官员)他们购买武器,开办工厂,编练新军。宣称是谋自强,实质上是一个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反动的运动,加速了中国的殖民化进程。一一《高中历史复习提纲》1960年出版(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为中心的近代化的改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客观经济规律和作为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的变革思潮要求。—一夏东元《洋务运动史》1996年出版答案第1页,总2页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封建王侯”反映了汉初恢复了秦朝时废除的分封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封国的势力过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问题,不是君主专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D项错误,错在“彻底”。所以答案选C。2.B【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取消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政策,采取团结地主的土地政策,因此应是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期间,这一文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B项正确。A项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C应该是在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前;D发生在解放战争或者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所以答案选B。3.D由材料“抵制日货”“青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作于五四运动时期,巴黎和会上列强将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引发了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是民族觉醒的表现,故选D。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年后,排除A;由漫画标题可知,该漫画主要在强调民众的强大力量,批判巴黎和会显然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B;漫画中的政府为北洋军政府,排除C。4.B《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9月,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A;1882年宪法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选B;21世纪初,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才形成,排除C;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国家性质的是《共同纲领》,故排除D。5.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农民并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说明农民主动实施某种制度,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正是自己闯出了一条农业承包责任的形式新路,符合题干意思,故本题选择D项;A、B和C均是“制度的被动接受条件下产物”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关键“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说明,胡佛主张对经济进行干预。材料“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旧习俗的第一人”说明胡佛政府率先对经济进行干预,由此可见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的改革为以后罗斯福政府提供了借鉴,故A项正确。B项只能反映材料部分信息,排除;C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所以答案选A。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7.D依据材料可知,这两则叙述是不一样的,结合1960年和1996年的时代背景相关所学可知,不同的时代特征会影响到撰述者的认识和对历史评价的结果,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证明历史解释无法客观再现历史事实,该表述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这是多方史料相互证明,该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材料中两则史料都不是直接史料。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2页,总2页8.B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毛泽东号召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实际上指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B正确;1961年纠正的是左倾错误,故A错误;放缓农业发展速度是“八字方针”的一方面影响,不全面,故C错误;“八字方针”是纠正国民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如“大跃进”,不是推动工业快速发展,故D错误。9.C材料中“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的信息说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国家之间的减免关税空间不大,还需要其它的政策和措施,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故C项正确。降到关税有利于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A项错误。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故D项错误。10.B据材料“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可知,材料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列宁革命策略比较灵活;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一战的作用,故D项排除。点睛:材料“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11.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此计划目的为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因而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故答案为A项。B项,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的是杜鲁门主义,排除。C项,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是两大军事集团北约与华约的相继成立,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排除。加强西欧国家政治联系的是欧洲逐渐走向联合,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排除。12.D材料中ShanghaiLander(上海客)是英国人,在英国对外扩张中来到上海,他们的认知逐渐发生变化,演变成“全球族”。同时,中国人正在续写着全球迁移史,因此可知,这种从“土著”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意识,带来人的身份认知的变化,故D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全球移民是互相推动的,A项说法太片面,故排除A;材料未体现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故B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走向世界,还有英国,C项说法不全面,故排除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