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复习文言特殊句式及翻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句式检测2012江苏(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8.(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2012山东(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12.13.(1)光武帝到的地方,阴兴总是先进去清理宫殿,非常被亲近信任。(2)皇帝(汉光武帝)赞赏(嘉奖)阴兴谦让,不改变他(不愿加封关内侯)的志节(要求)。(3)阴兴最大的诚心从内心发出,使皇帝身边的人都感动了,皇帝于是就听从了他的要求。2012江西(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1)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关键词:所以、安、鬻)(2)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3)我的意思是你们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关键词:岂、良、所致。)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欲何?”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拜为御史大夫(选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实战演练:(一)明确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并翻译。例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3分)(2010江苏)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3分)(2010天津)3、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2010山东)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诸位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被动句4、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3分)(2010广东)5、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2010四川)6、及得召见,遂见亲信。(3分)(2008江苏)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而被免官,就会终身被弃置不用,没有宽免的时候。到获得皇帝的召见,便受到皇帝的亲近信任。省略句被动句被动句7、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2分)(2006全国)8、吾爱之,不吾叛也。(2分)(2008江西)9、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3分)(2008浙江)判断句宾语前置省略句宾语前置判断句从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从未有的事。我爱护他,(他)不背叛我。顾况是吴地人,依仗才气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二)翻译下列各组句子并区别:第一组: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沛公安在?第二组: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我连死尚且不逃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沛公在哪里?然而这可以对智者倾诉,难以向俗人说清楚啊。我因为言论而遭逢这场灾祸,更加被乡里人耻笑。疑问副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介词,向,对。表被动第三组:①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②不拘于时,学于余。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第四组:①慈父见背。而您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与您结交。不被世俗拘束,向我学习。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急。慈父背弃我。②是以见放。表被动表被动介词,比偏指一方:我表被动因此被流放。强化巩固: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注意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纺:系参考译文:董叔要娶范献子的妹妹祁为妻,叔向得知后劝他说:“范家富有,何不停止(这门亲事)呢?”董叔回答说:“我想把婚姻关系作为绳梯攀援(上去)。”结婚之后的某一天,董祈向范献子那里诉苦说:“(董叔)不尊敬我。”献子就抓来(董叔),(把他)绑缚在院里的槐树上。恰好叔向经过庭院,(董叔)说:“您何不替我说个情呢?”叔向对他说:“你想求‘系’,这不已经系上了吗?你想求‘援’,这不已经绑起来了吗?想要得到的都已经得到了,还要请求什么呢?”把握固定句式翻译准确快捷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译为“”。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2、“以……为……”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可译为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可译为。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4、“有(无)以”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译为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译。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有个……的人“用……做……”“把……当作……”“有(没有)……的(人、事、物)”“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所以(因此)……”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译为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然则”表转折,译为例如《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也?9、“孰与”“孰……与……”译为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0、“何……之有”此式系“有何……”的倒装,借助“之”字把宾语提到前面。可以译为例如:《公输》:“宋何罪之有?”“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与……比,哪一个……”。“有什么……呢?”11、“无乃……乎”此式表示用委婉的语气对某一情况(事情)加以推测(商榷)。译为例如《崤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2、“不亦……乎”此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译为如《卖油翁》:“吾射不亦精乎?”13、“得无……乎(耶)”此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诘问。译为如《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14、“如(若、奈)……何”此式表示对某事(人、物)怎样对待或处置。译为如《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西门豹治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恐怕(只怕)……吧”。“不也是……吗”或“岂不是……吗”。“恐怕……吧”或“莫非……吧”。“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15、“何为”此式多用于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译为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16、“何以……为”“何……之为”此式用于反问。可译为例如《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时“以”可以省略,变成“何……为”形式。译为如《项羽本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7、“与其……孰若”此式表示语意的选择。可译为如《冯婉贞》:“与其坐而等亡,孰若起而拯之?”18、“之谓也”此式既可用于句末,又可用于句中。用于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译为如果用于句中,省去“也”,变为“之谓”,当是另一种译法。译为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两例:“……夫子之谓也。”和“此之谓失其本心。”例、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为什么”。“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或者“有什么……呢”。“要……干什么”。“与其……不如”。“说的就是……啊”。“这就叫做……”。19、“何有于”此式中动词“有”,带上了一个前置宾语“何”,又用介词“于”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所组成的介词结构加以修饰。译为如《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0、“既……且(又、亦)”此式表示二者兼有及语意的递进。译为如《诗经·小雅》:“丧乱既平,既安且宁。”21.唯(顾、直)……耳”译为此唯师心自用耳。(《问说》)顾未有路耳。(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见梁襄王》)22、安能、何能、何得译为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例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例3、吾欲请将军赴宴,汝僧人何得多言!“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既……又……”。“只是……罢了”。“怎么能”23.“岂……耶”“岂……乎”“独……哉”,可译为赵岂敢留璧得罪大王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4.唯(顾、直)……耳”译为此唯师心自用耳。(《问说》)顾未有路耳。(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见梁襄王》)25.“今”、“诚……则……”,译为例1.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例2.①今有人于此。——《墨子·公输》②今王鼓乐。——《孟子·梁惠王下》③今括一旦为将。——汉·刘向《列女传》④今若断斯织。“难道……吗”。“只是……罢了”。“如果…那么(就)…”26、庸……乎译为“哪管……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7、其……邪译为“难道……吗”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8、……,抑……译为“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29、安能、何能、何得译为“怎么能”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例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例3、吾欲请将军赴宴,汝僧人何得多言!30、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