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遗传与环境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遗传与环境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在个体身心发展中,遗传与环境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心理学家及其他行为科学家争论的问题。很多研究表明: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个体身心的发展既不是简单地由遗传决定,也不只是由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我更侧重遗传的影响。关键词:遗传环境个体身心发展影响曾经的我总和母亲抱怨,抱怨母亲生了个不聪明女儿,看表哥多聪明,平时不是很努力,考试照样全班前几名,当初我想,遗传太重要了,如果我有很高的智商该多好,对于遗传与环境哪个重要,我个人认为遗传与环境均重要,但遗传比环境更重要,以下是我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文献得出的数据,还有我粗浅的感悟。关于遗传和环境在人类行为发展问题上的作用,历来是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遗传和环境的概念。所谓的遗传(heredity)是指经过受孕到个体生命之初,父母的身心特征传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历程。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它的遗传基础,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自然选择的角度分析了生物遗传因素在有机体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由于基因构成的不同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适应的生存,不适应的则被淘汰。个体在出生前的发展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遗传与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首先,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正是遗传素质,使人类的个体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可能发展为一个高度心理发展水平的人。没有正常人的遗传素质,就没有正常人的心理。遗传素质是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例如:无脑畸形儿生来不具有正常脑髓,因而就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能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如关于饥饿、渴的内脏感觉等。一个生来就是全色盲的孩子,就无法辨别颜色,更无法变成画家。而且,由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在心理发展上是有一定作用的。其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基础--大脑及其活动的差异,从而影响着心理机能的差异。例如一个是父母近亲结婚而生下来的婴儿,另一个是白种人和黑种人结婚生下来的婴儿,给他们于同样的生长环境,那二十多年之后他们会怎么样呢?结果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最后,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总之,遗传在身心发展上起着一定的作用。近年来,在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西方心理学家的意见正发生着偏重遗传的转变,布沙尔等(Bouchardetal.,1990)关于双生子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表2-2显示了分养与合养的同卵双生子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相似程度在表中用相关系数r来表示。相关系数越大,其相似程度越高。在此,有这样一个逻辑假设:若个体的差异是由环境引起的,则在相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合养同卵双生子与分养同卵双生子相比,其个体特征应更相似。但是,实际结果并非如此。将分养同卵双生子间每种特征的相关系数与合养同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相除,所得数值列在表的最后一列,这列数值表示两类双胞胎在每种特征相似性上的差异。如果两个相关系数相同,则相除以后的结果是1.00;如果它们完全不同,则相除以后的结果会接近0.00。结果发现,两者在每种特征上的相关系数惊人地相似,即其比值大多接近于1.00,几乎没有低于0.80的,个别的甚至大于1.00。表2-2分养与合养同卵双生子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比较特征r分养r合养r分养/r合养生理脑电波活动0.800.810.987血压0.640.700.914心率0.490.540.907人格多维人格问卷0.500.491.020加利福尼亚人格问卷0.480.490.979智力韦氏成人智力量表0.690.880.784瑞文智力测验0.780.761.030社会态度宗教信仰0.490.510.961无宗教信仰社会态度0.340.281.210心理兴趣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0.390.480.813明尼苏达职业兴趣量表0.400.490.816这些结果表明,对于相当数量的人类特征而言,大多数差异似乎是由遗传因素或基因引起的。表中的数据从两个重要方面证明了这一结果。其一,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特质的人(同卵双生子),即便分开抚养且生活条件大相径庭,他们长大成人以后不仅在外表上极为相似,而且其基本心理和人格也惊人地一致。其二,在相同条件下养育的同卵双生子,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似乎很小。布沙尔等将他们的发现表述如下:“到目前为止,在调查过的每一种行为特征,从反应时到宗教信仰,个体差异中的重要部分都与遗传有关。这一事实今后不应再成为争论的焦点,现在是该考虑它的意义的时候了。”随后,许多研究者以布沙尔等所得的双生子数据资料为基础,完成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对许多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超过了之前的预料。例如,有研究发现,基因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职业的选择,甚至当各种职业所要求的生理条件保持恒定时,在人们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道德方面大约仍有30%的变化源于遗传因素(Arveyetal.,1994)。布沙尔的另一项研究把研究内容更直接地指向一些影响人一生的、稳定的人格特质。结果表明,人们在外倾—内倾、神经质和自觉性等特性上的变异可以更多地(65%)以遗传差异而非环境因素来解释(Bouchard,1994)。当然,对布沙尔等的研究的批评意见也体现在多个方面(Billingsetal.,1992)。有的声称,这些研究者并没有尽可能完整地公布他们的研究数据,因此,不能独立地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评价。还有,有很多研究报告表明布沙尔等没能考虑到的一些环境因素对双胞胎确实有重大影响。最后,随着DNA分析技术的准确性的提高,那些对布沙尔等的研究结果质疑的研究者认为,应该使用DNA检验技术来验证双胞胎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布沙尔(Bouchard,1999)在评价了大量有关“先天—后天”的研究例证后总结道,从整体上看,人格中40%的变异和智力中50%的变异都以遗传为基础。总之,在遗传与环境如何影响个体发展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上,中国心理学家们一贯坚持这样的立场:遗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也不能过分夸大遗传的作用;遗传只能提供心理与行为表现的自然前提和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才规定其现实性。因此,让我们看看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环境(environment)是指个体生命开始之后,其生存空间中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一切因素。个体出生以后,遗传与环境两因素在身心两方面的的影响之大小有所不同:在身体方面遗传的影响大与环境,而在心理的发展方面则恰恰相反。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着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到个体趋于成熟的阶段影响身心发展的主要是环境。首先,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人类的后代如果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那么遗传提供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就不会变为现实。心理发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动的。通过对外界环境的观察而进行学习,环境通过对人的榜样的塑造,从而塑造出与这个榜样有一定一致性的人来。如此以来,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榜样或范式给人学习,那么人的心理发展将向着这个范式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遗传只能提高发展以自然前提和可能性,但决不能预定或决定心理的发展。谁都知道,一个语言器官生来很健全的孩子,如果出生以后不与人类社会接触,就不可能学会说话,甚至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所谓“狼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印度的东北部发现了一个狼孩,因为从小与狼一同生活,生活习性完全与狼一样,口不会吸,两手不会抓东西,甚至连声带也发生了变化,夜晚常常不睡觉,只是不断地嚎叫,不会站着走路,只会爬行。这个事例说明狼孩虽然有人类遗传的素质,但他从小和狼生活在一起,没有在人类的环境中长大,也就发展不出人类的特性。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社会生活条件是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尽管一个儿童生来听觉器官是健全的,但如果没有适当的音乐环境或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家庭环境与文化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家庭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的主要场所,个体的人格成长与社会技能的掌握主要是在家庭之中完成的。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为不同的影响,这一已经被许多领域的心理学家所证实。即使在同样的家庭中,孩子也面临着不同的对待方式。正如阿德勒在分析出生顺序的时候所认为的,父母对待不同顺序孩子的方式不同,从而造成孩子们在依赖感、成就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基于这种思路,现在的心理学家在研究家庭影响的时候不能再把一个家庭看成是对每一个孩子有同样影响的地方。实际上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面临着两种家庭影响:共同性的与非共同性的影响(sharedandnosharedenvironmentalinfluence),前者指在家庭内部所有儿童共同面对的环境,如社会阶层、教育水平、儿童养育哲学等;后者指家庭内部父母对不同孩子的区别对待方式。Plomin和Daniels(1987)指出,就对儿童成长的作用而言,后者的影响更大。比如收养的孩子即使与家庭当中其他孩子面临同样的家庭环境,由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不同,使得他们的人格发展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因此在家庭内部,对孩子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孩子所面临的特殊环境而不是一般性的家庭因素。也许正是这一原因,Maccoby和Martin(1983)提出家庭研究的方向应该由家庭间变量转到家庭内变量上来。环境影响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层次是文化。与生物进化一样,文化也存在着进化的问题。文化进化是指文化特征由上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过程,它往往以文化与社会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按照文化进化的观点,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与文化环境,文化不仅向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目标与内容,而且社会化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影响个体的过程。综上所述,个体身心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体身心的发展既不是简单地由遗传决定,也不只是由环境决定,个体身心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个体身心的发展中,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但我还是更侧重于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毕竟遗传与生理成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参考文献:Eaves,L.J.Errorsofinferenceinthedetectionofmajorgeneeffectsonpsychologicaltest杂志《遗传》中文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十一章能力433页至437页Gottieb,G.Normallyoccurringenvironmentalandbehavioralinfluencesongeneactivity:Fromcentraldogmatoprobabilisticepigenesis,PsychologicalReview.1998,105,792—802.松果咨询网站中文章《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百度文库《遗传与环境》EricTurkheimer.Heritabilityandbiologicalexplanation,PsychologicalReview.1998,105,782—791.百度文库侯玉波田林《遗传与环境在人类行为发展中的作用》Nagoshi,C.T.BehavioralGenetics,inEncycolpediaofHumanBehavior.Vol1.345—357.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