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1、背景:①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下的英法美等国为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根本原因)。②英国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建立起来,中国成其下一个侵略目标。③清朝统治统治下的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危机四伏。2、导火线(借口):虎门销烟(1839年6月)延伸: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为何具有抵制作用?3、经过:①1840.6英舰驶进广东海面,战争爆发;②1841英扩大侵略战争,强占香港岛;③1842.8英舰抵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被迫签订《南京条约》。4、《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6、反侵略事迹:①在福建厦门,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②在江苏镇江,满族将领海龄与将士们浴血战斗,全部壮烈殉国。7、影响:①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灾难;②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③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深化理解:鸦片战争引起的中国社会三大变化战前战后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革命任务农民反封建斗争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结论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深化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释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殖民地的,一半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①列强为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根本原因)。②列强“修约”讹诈未能如愿(直接原因)2、经过:①1856年秋,英国伙同法国进攻广州,战争爆发;②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求和,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③1860年,联军进入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表条约时间内容《南京条约》1842年“割”、“赔”、“开”、“协”。《天津条约》1858年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10处通商口岸;巨“额”赔款;许外国人“入”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北京条约》1860年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对英法的“赔”款增加至800万两白银。4、影响:①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②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07-09年考纲未涉及)一、原因和主要经过1、原因: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②农民暴动,此起彼伏。延伸:鸦片战争后,为什么会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东南各省手工业者为何纷纷破产?2、主要经过:①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②定都:1853年,定都南京(天京),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夺清朝半壁江山,进入全盛。④内讧: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目光短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滋长,争权夺利,缺乏大局意识,等等)⑤1858—1864年,太平天国进入后期防御战。⑥1959年,为振兴“天国”,颁布《资政新篇》。⑦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二、太平天国的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⑴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平均分配土地;建立产品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目的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⑵评价:①进步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局限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是无法实现的空想。2、《资政新篇》(洪仁玕、1859年)⑴(内容:①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②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③文教上:开设新式学堂等。⑵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3、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⑴性质: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⑵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⑶局限: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4、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这种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①说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有道理的。②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独立、人民民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推翻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③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还不可能明确地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主张,进行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勇敢地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而且,它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发展资本主义制定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蓄意发动战争(根本原因);②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2、经过:①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②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的方针。③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中方主力尚存)、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灭)。3、结果:清军以惨败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以“扶清灭洋”为旗号,矛头直指帝国主义。2、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攻陷北京后,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司令部统治北京城。3、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容影响1、《马关条约》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进一步侵犯中国领土主权。②赔款:2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特权: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远销中国内地名胜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三、《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影响2、《辛丑条约》①赔款4.5亿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②设立使馆界;“使馆界”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驻兵;使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侵略之下。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的官吏,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四、1840-1900年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1、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①!鸦片战争:林则徐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②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拼死报国。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④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2、!义和团运动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①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②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③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2.选修二:①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②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推翻。2.清末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物质条件。3.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4.革命知识分子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5.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1、成立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二、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②“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体;③“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其核心是民权主义。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建立第一个省级政府——湖北军政府。3、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受武昌起义的鼓舞,全国十几个省相继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4、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背景: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需要以法律形式确保民主政体,巩固新生政权;革命党人试图限制袁世凯独裁,保卫革命胜利果实。2、内容:①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②规定了人民享有的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③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④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等。3、意义:《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四、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派反专制的斗争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民国初年,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独裁,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①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和武力镇压国民党);②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③反对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等斗争。认识:民国初年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共和与专制的斗争,实质为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袁世凯和张勋复辟的失败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必定失败;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系列努力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这说明中国的民主化道路的艰巨,也说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