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兽医学第一部分基本理论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辩证论治第一章阴阳五行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含义(二)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2、阴阳的互根3、阴阳的消长4、阴阳的转化二、五行(一)五行的概念1、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2、五行相克:木→土→水→火→金→木3、五行相乘:(1)五行相乘:相乘即指相克得太过(2)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第二章脏腑一、五脏|:心,肝,脾,肺,肾(一)心1、心主血脉2、心藏神3、心主汗4、心开窍于舌:心血充足,舌体柔软红润,运动灵活;心血不足,舌色淡而无光;心血瘀阻,则舌色青紫,心经有热,则舌质红绛,口舌生疮。(二)肺1、肺主气、司呼吸2、肺主宣降、通调水道3、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4、肺开窍于鼻。(三)脾1、脾主运化2、脾主统血3、脾主肌肉及四肢。4、脾开窍于口:脾有湿热,口唇红肿,脾经热毒上攻,口唇生疮。(四)肝1、肝藏血①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发生目眩、目盲,血不养筋,筋肉拘挛或屈伸不利②肝不藏血,引起精神不安或出血。2、肝主疏泄(1)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2)保持精神活动正常3、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四肢拘急,或萎软无力,伸屈不灵;或角弓反张4、肝窍于目(五)肾:肾为先天之本1、肾藏精2、肾主命门之火肾阴虚----内热肾阳虚----形寒肢冷3、肾主水4、肾主纳气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6、肾开窍于耳,司二阴:肾阳不足,尿频繁、阳萎;肾阳不足阳虚火衰落,便秘或便溏等。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第三章气血津液一、气气指维持生命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它的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气的功能:具有生化、推动和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推动脏腑,经络的活动等。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常见的气病有:气虚证(四君子汤),气陷证(补中益气汤),气滞(橘皮散),气逆证(旋覆代赭汤)二、血血是一种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通过气的推动,循着经脉运行周身,是维持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常见的血病有血虚证(四物汤),血淤证(桃红四物汤),血热证(犀角地黄汤),出血症三、津液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来源一致,但清而稀的称为“津”,浊而稠的称为“液”。临证不能截然分开,而常常津液并提。第四章经络一、经络的组成(一)经脉:经脉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二)络脉:络脉包括十五大络、络脉、孙络、浮络和血络(三)内属脏腑部分(四)外连体表部分第五章病因与病机病因:或称为“病源”或邪病因包括外感、内伤及其他(外伤、虫兽伤、寄生虫、中毒、痰饮及瘀血)一、外感致病因素:外感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和疫疬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热(火)等六种异常气候转化为病(一)风邪特性及致病特征①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始)②风性轻扬开泄③风善行数变④风性主动(二)寒邪特性及致病特征①寒性阴冷,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易致疼痛③寒性收引(三)暑邪特性及致病特征①暑性炎热,易致发热②暑性升散,耗气伤津③暑多挟湿,易困脾胃(四)湿邪特性及致病特征①湿郁气机,易损脾阳②湿性重浊,其性趋下③湿性粘滞,缠绵难退(五)燥邪特性及致病特征(六)火1、火邪特性及致病特征①火为热极,其性炎上,②炎灼脉络,迫血妄行③火邪易伤津液二、内伤内伤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概括为饥、饱、劳、役四种。三、其他致病因素四、病机(一)邪正消长(二)升降失常(三)阴阳失调第六章四诊(望、闻、问、切)一、察口色(一)察口色的部位(二)口色1、舌诊所应舌色应心,唇色应脾,金关应肝,玉户应肺,排齿应肾,口角应三焦2、口色分类正色、病色、绝色有病口色(1)白色:主虚证,为气血不足之征兆(2)赤色:赤色主热,为气血趋向于外的反应(3)青色:青色主寒、主痛、主风,为感受寒邪及疼痛的象征(4)黄色:黄色主湿,多为肝、胆、脾的湿热引起3、病苔:舌苔为胃气熏蒸而成。其变化反映胃气强弱、病位深浅(1)白苔:主表证和寒证,临床最常见(2)黄苔:主热证和里证,淡黄色为微热,深黄为热重(3)灰黑苔:主热、寒湿或虚寒证,表示湿浊重,病情危重二、切脉(一)切脉的部位1、马切颌外动脉或颈总动脉2、牛切尾中动脉或颈总动脉3、猪、羊切股内动脉(二)脉象1、平脉:正常脉象。2、反脉:常见的基本病理脉象有以下六种(1)浮脉与沉脉(2)迟脉与数脉(3)虚脉与实脉第七章辩证第一节八纲辩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型的纲领。一、表里(一)表证表证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证候特点: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常伴有咳嗽、鼻流清涕等症状。(二)里证二、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可以概括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两种证候。(一)寒证1、寒实证:阴盛所致,起因为外感风寒或内伤阴冷,所谓“阴盛则寒”治则与风寒表实证。2、虚寒证:阳衰所致,起因为慢性或消耗性疾病消耗了畜体阳气,所谓“阳虚则外寒”,治则宜温补。(二)热证热证形成的原因为阳盛与阴虚。1、实热证:起因为外感风热、暑热、或风寒湿等入里化热,或为内伤火毒。临床反映出发热、脉象洪数等阳盛证候。治则清热泻火。2、虚热证:瘦弱或长期患病后期,体液消耗,所谓“阴虚则内热”治则养阴清热。三、虚实虚证和实证是辨别畜体正气的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个纲领。(一)虚证虚证的症状:毛焦体瘦,耳耷头低,精神倦怠,行走无力,卧多少立,口色淡白,舌质如绵,舌无苔,脉虚无力,易汗,虚喘,粪便稀薄等。虚证有表虚、里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二)实证主要症状:一为有形实邪停滞存在,二为功能亢奋,脉沉或洪而有力。四、阴阳:阴阳为八纲辩证的总纲第二节脏腑辩证一、心与小肠病辩证(一)虚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病因:为年老体弱,或由其他疾病转变,或由于汗、下太过及各种损伤气血的原因而成。治则:心气虚益心气;心阳虚温心阳;心阳虚脱宜回阳救逆。2、心血虚与心阴心血虚与心阴虚,或由于血液生化之源不足,或继发于失血之后。心血虚者证见心悸、躁动,口色苍白,脉细弱。心阴虚者证见心悸、躁动,午后发热或低热、盗汗、口干,脉细数。(二)实证1、心热内盛证见高热,大汗、神昏狂燥,口色赤红,脉洪数。治则宜清心泻火,养阴安神方剂可用《白虎汤》2、痰火扰心主证:眼急惊狂、狂燥奔走、咬物伤人,口色赤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心祛痰,镇惊开窍方剂:朱砂散加减3、痰迷心窍主证:神识痴呆,行如酒醉,口垂痰涎、苔白腻,脉滑治则:祛痰开窍方剂:导痰汤加减4、心火上炎治则宜清心泻火,利水通淋5、小肠冷痛治则宜温中散寒,和血顺气二、肝与胆病辩证(一)虚证1、肝血虚及肝阴不足主证:贫血、眼干、夜盲、视力减退治则:滋肾益肝,明目退翳方例:八珍汤加减2、阴虚阳亢主证:神识痴呆,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瘫痪或抽搐,脉弦细治则: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方例:镇肝熄风汤3、血虚生风及阴虚生风主证:肢体麻木,肌肉震颤,四肢拘挛治则:滋阴养血,平肝熄风方例:天麻散加减(二)实证1、肝火上炎主证:急性结膜炎或角膜炎等视力障碍治则:清肝泻火,祛风散热,明目退翳方例:决明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2、热动肝风主证:高热、四肢痉挛抽搐,角弓反张治则:清热、熄风、镇痉方例:羚羊钩藤汤加减3、肝胆湿热主证:黄疸,尿液短赤,带下或瘙痒治则:清得肝胆湿热方例: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4、寒滞肝脉主证:形寒怕冷,耳鼻和外肾冰冷治则:温肝暖经,行气破瘀方例:茴香散加减三、脾与胃病辩证(一)虚证1、脾气虚(1)脾虚不运主证:草料迟细,体瘦毛焦、腹胀体肿治则:益气健脾方例:香砂六君子汤加减(2)脾气下陷(中气下陷)主证:中气下陷治则:补气升提方例:补中益气汤加减(3)脾不统血主证:各种慢性出血治则:益气摄血,引血归经方例:归脾汤加减2、脾阳虚主证:脾不健运,形寒怕冷,腹痛泄泻治则:温中健脾方例:理中汤加减3、胃阴虚主证:食欲差,口干唇燥,粪干尿少治则:温中健脾方例:养胃汤加减(二)实证1、寒湿困脾主证:耳耷头低,草料迟细、浮肿治则:温中化湿方例:胃苓汤加减2、湿热困脾主证:食欲废绝,肚腹胀大治则:清热利湿方例:茵陈五苓散加减3、胃寒:主证:形寒怕冷,口腔滑湿,粪软尿清治则:温胃散寒方例:桂心散加减4、胃热主证:耳鼻温热、草料迟细、粪球干小治则:清胃泻火,生津止渴方例:清胃解热散加减5、胃食滞主证:废食肚胀,起卧翻滚,嗳气酸臭治则:消食导滞方例:曲麦散或保和丸加减四、肺与大肠相表里(一)虚证1、肺气虚主证:久咳久喘,咳喘无力,日渐消瘦治则:补肺益气,止咳定喘方例:补肺散加减2、肺阴虚主证:日轻夜重,干咳气喘治则:滋阴润肺方例:百合固金汤加减3、痰饮阻肺主证:咳嗽气喘,量多胸胁疼痛治则:燥湿化痰、泻肺行水方例: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4、大肠液亏主证:粪便秘结、弩责难下、口臭治则:润肠通便方例:麻仁汤和当归苁蓉汤加减(二)实证1、风寒束肺主证:咳嗽气喘、遇寒加重治则:宣肺散寒,祛痰止咳方例:紫苏散加减2、风热犯肺主证:鼻涕黄稠,咽喉肿痛,发热治则:疏风清热,宣通肺气方例: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3、燥热伤肺主证:干咳无痰,唇焦鼻燥治则:清燥润肺方例:清燥救肺汤加减4、肺热咳喘主证:气喘息粗,鼻流浓涕,咳声洪亮治则: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例:清肺散或麻杏石甘汤加减5、食积大肠主证:肚腹胀满、粪便不通、口腔酸臭治则:通便攻下,行气止痛方例:大承气汤加减6、大肠湿热主证:腹痛发热、泻痢腥臭治则:清热利湿,调气和血方例:郁金散或白头翁汤加减7、大肠冷泻主证:耳鼻俱冷,肠鸣泄泻治则:温中散寒、渗湿利水方例:加味猪苓散加减五、肾与膀胱病辩证(一)虚证1、肾阳虚(四种类型)(1)肾阳虚衰主证:形寒怕冷、腰痿、阳痿或不孕治则:温补肾阳方例:肾气散或右归丸加减(2)肾气不固主证:尿濒数清、滑精早泻治则:固摄肾气方例:缩泉丸或固精散加减(3)肾不纳气主证:久咳气喘、形寒怕冷、遗尿多汗治则:补肾纳气方例:人参蛤蚧散加减(4)、肾虚水泛主证:后肢浮肿、宿水停脐或阴囊水肿治则:温阳利水方例: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减2、肾阴虚主证:腰胯无力,低热盗汗、滑精不孕治则:滋阴补肾方例:六味地黄汤加减(二)实证主证:尿濒或尿难,或尿有砂石脓血治则:清利湿热方例:八证散或滑石散加减第三节防治法则治法一、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是中兽医药物治疗的是基本的方法。第二部分中草药与方剂第八章中药性能及组方原则第一节中草药的一般性能一.四气五味(一)四气:四气指温、热、寒、凉四种药性。(二)五味: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二、升降沉浮三、归经第二节中草药的配伍禁忌一.七情1.单行:用单味药治疗病情简单的疾病。2.相须: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3.相使: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味药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可提高主药的疗效。4.相畏: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5.相杀: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6.相恶:两种药物合用,能相互牵制而使原有药效降低或丧失。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二.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三.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遇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监炙煨莫相依。四.妊娠用药禁忌1.妊娠禁用药妊娠禁用药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2.慎用药妊娠慎用药大多是具有小毒或通经祛瘀、行气破滞、或辛热的药物。如泻下的大黄、芒硝;活血祛瘀的桃仁、红花;破滞的枳实;辛热的干姜、附子、肉桂等。五.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组成原则,一般可用主、辅、佐、使四个字来概括(祖国医学亦称君、臣、佐、使)。解表药及方剂一.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1、麻黄:发汗解表,平喘利尿。2、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阳。3、荆芥:发汗解表,祛风、止血。4、防风:祛风发表,胜湿解痉。5、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