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院学字〔2010〕89号关于举办武夷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节的通知各院系、相关部门: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结合我校创建“绿色强校”的战略目标和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实践、会创新”人才的目标,按照本科办学的要求,体现本科办学的质量,学校决定由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联合举办武夷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节。具体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届科技节旨在活跃校园学术氛围,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奋发成才的勇气,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意识。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科技实践的机会,促进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涌现,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为高层次的科技竞赛活动打下基础、培育土壤、营造环境,也为建设“闽北绿色腹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通过科技节的举办,进一步完善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运行机制,使科技节活动成为规范的可持续的学校重大活动之一。二、活动主题崇尚科学、勇于实践、锐意创新、奋发成才。2三、活动内容与形式本届科技节本着交流与合作相结合、陶冶与提升相结合、创新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为蓝本,一方面开展科普宣传、科技讲座、学术沙龙等普及性科技活动;另一方面开展一系列科技学术、实践技能、项目创意等竞技性科技活动。活动分校级与院级两种操作形式,校级面向各院系师生,每个院系均可组队参加,鼓励跨院系组队参加,全校范围内竞赛,各赛事分本科组、专科组进行,院系承办,学校组织评审。系级以各类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竞赛为主,相近专业也可组队参加。由各院系自行组织、评定,具体活动:(一)校级活动1.计算机设计大赛2.数学建模大赛3.结构模型竞赛4.电子制作大赛5.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6.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大赛(二)院级活动1.复合食用菌保健饮料调配竞赛2.网页设计大赛3.导游技能大赛4.科技知识竞赛5.数控操作和机械绘图大赛6.摄影大赛7.翻译大赛8.基础化学实验操作比赛9.大学生创意大赛10.大学生环保手工作品DIY设计四、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方案宣传阶段:(4月上旬)各院系可以从实际出发,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做好武夷学院首届科技节的各项宣传工作。3此外,要结合教学实际和专业特点,组织安排好本单位的科技活动,为首届科技节的各项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4月中旬—5月下旬)(一)开幕式首届科技节开幕式由校团委承办,并于4月中旬在校报告厅馆举行。参加人员为校领导、组委会成员、指导老师、各参赛队伍。(二)主体活动详见附件三,各活动实施方案(三)闭幕式和总结表彰首届科技节闭幕式拟定于6月中旬在校体育馆举行,届时将展示科技节中部分优秀作品,总结首届大学生科技节各项主体活动成果,表彰获奖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五、组织领导成立武夷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节组委会(见附件1),指导科技节的各项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校团委)负责组织、实施、协调科技节的各项日常工作。六、经费支持为保证科技节活动正常顺利开展,学校在活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校级科技活动所需经费与奖励按照预算由团委从科技节专项经费支付;各院系组织的科技竞赛活动,根据科技含量,组织情况、效果影响,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最高支持额度不超过预算的50%,一般支持1-2项。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教务处予以认定,并适当补贴,获奖成果按照科研处相关文件予以认定,给予科研奖励。七、评比奖励武夷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节组委会将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各科技竞赛活动学生获奖,奖励办法按照《武夷学院“光明科技学术创新奖”实施管理办法(试行)》(附件3)执行;组委会对院系、承办单位设立优秀组织奖和优秀组织工作者奖,优秀组织奖按照举办项目多少、宣传组织情况、效果影响大小、成果资料完备情况评选3个,各奖励1000元,优秀组织工作者评选10名,奖励200元。八、活动要求(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武夷学院大学生科技节是我校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校园活动,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各院系要切实4加强领导,结合院系实际情况做好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力争将本届科技节办成富有创新内涵、极具影响力的校园学术科技活动的盛会。(二)精心组织,加强宣传各院系要广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节各项主体活动中,并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多渠道的加强活动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通过活动树立形象、加强联系、扩大影响,推进活动取得实效。(三)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各院系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以大学生科技节为契机承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活动中要深入挖掘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具有我校专业特色的活动项目,使其成为校园科技活动的精品代表。同时加强院系间科技活动联系,不断提高我校科技竞赛的层次和水平。活动的组织安排要结合实际,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四)持续开展,确保安全本届科技节,立足基层,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实施。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首届科技节方案,研究制订符合单位实际的主题活动推进方案,明确阶段性活动重点。要举行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有明显特色的集中展示活动。必须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关系,活动时间原则上安排在周末、双休日进行。同时,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根据我校制定的相关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切实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万无一失。各承办单位应本着承办单位负全责的原则,主动履行大型活动的报批手续,并制定各项活动的安全保障方案,上报组委会备案。(五)注重协调,强化公平本届科技节将本着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学术科技氛围的宗旨开展,将进一步强调公平、公正、公开,集中展示武院青年的优良素质和精神风貌。未尽事宜,另行通知。5附件:1.武夷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节组委会人员名单2.活动方案3.武夷学院“光明”科技学术创新奖实施管理办法(试行)4.武夷学院大学生科技节报名表武夷学院二〇一〇年五月七日主题词:学生工作科技节方案通知抄报:校领导。武夷学院办公室2010年5月7日印(共印35份)6附件一:武夷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节组委会人员名单顾问:姚进生(党委副书记)裘国伟(副校长)高建富(副校长)主任委员:张廷枋(评建办)杨升(科研处)徐颖惠(教务处)江洵(学生处)祁少华(团委)刘用麟(数学与计算机系)卢道明(电子工程系)兰四清(环境与建筑工程系)熊孝存(实验室管理中心)委员:施晓莉(就业指导中心)陈发彬(数学与计算机系)刘奇琳(茶学系)黄春香(教育科学系)段善君(艺术系)阮芳(商学院)陈芳萍(人文学院)冯建旺(环境与建筑科学系)刘瑞军(实验管理中心)曹宏伟(电子工程系)王波(桃源校区)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祁少华(兼)7附件二:活动方案电子制作大赛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在自主设计、开发和制作电子电器产品过程中,给电子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和灵感。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发掘自身想象,创造潜力,享受电子制作的乐趣,更逐渐养成勤奋、刻苦、自主、严谨、团结,开阔科学作风。二、参加项目:1.七彩循环装饰灯2.简易触摸开关3.寻迹小车4.霓虹灯5.调光闪烁插座6.电子生日蜡烛7.酒精测试报警器8.播音背景音乐控制器9.用LM386制作OCL功率放大器三、实施办法:(1)选题:由参赛学生在规定题目中选择一个,每人限参加一个题目;(2)制作:由负责该题目教师指导制作环节并完成制作;(3)展览:展示制作的作品。四、制作过程:(1)上网或图书馆等方式查相关元件等资料;(2)仿真;(3)布局,焊接电路,加入丝印层;(4)测试;(5)装配,提交制作报告。8五、指导老师及主要辅导内容:王效华、李锐奇、叶希梅、范有机、邵海龙、陈丽华、曹宏伟主要辅导内容:(1)电路基础知识(2)电子制作工艺(3)元器件识别、辨认、购买、配置(4)团队组织管理、协作(5)系统测试、文档处理六、比赛规则:1、面向全校同学征集以上各种作品,参赛者利用三周的时间准备。2.将作品评审并展出,首先由各个参赛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或演示,然后由专家对此进行评审。3、本次比赛面向全校学生,各系同学既可系内组队,也可跨系组队。参赛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小组(成员不得超过5人)。七、承办单位:电子工程系,联系人:曹宏伟(18950609187)八、活动时间:报名时间:5月7日-5月10日培训时间:5月11-5月20日制作时间:5月21-6月10日评比时间:6月15日展示时间:6月17日九、活动地点:电子工程系实验室9大学生结构模型竞赛一、竞赛题目纸质单跨简支结构设计,制作和加载试验二.竞赛内容设计局部承受静荷载的纸质结构模型,结构形式不限。竞赛内容包括:结构模型说明书与制作结构模型介绍与答辩结构模型现场加载试验三.竞赛要求1.参赛要求(1)参赛人员为全日制在校本科、专科学生,每支参赛队由2—3名学生组成,参赛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年级组队,每位参赛者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各参赛队应独立进行结构设计及模型制作。(2)每个参赛队只能提交一份作品,并给作品命名。作品命名应健康向上,突出特点。(3)各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竞赛活动,迟到或缺席者作为自动弃权处理。竞赛期间不得换人,若有参赛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缺人竞赛。2.结构模型说明书(1)结构模型说明书应包括对作品的造型构思、结构体系的选择及其它有特色方面的说明。(2)结构模型说明书的封面必须注明作品名称、参赛队员姓名和专业。10除封面外,其余页面均不得出现任何有关参赛个人姓名的信息(包括可能的隐含信息),否则该部分计零分。(3)结构模型说明书要求用A4纸打印,一式五份于规定时间内交到竞赛指导小组,逾期作自动放弃参赛处理。3.结构模型制作要求a.模型制作材料模型制作材料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各参赛队伍不得使用非组委会指定的其它任何材料,否则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或比赛成绩。没队统一配发一下材料:白卡纸:白卡纸质量为262g/㎡尺寸109cm×9cm,每队限4张;蜡线1卷;白乳胶1瓶。b.模型制作工具(自备)(1)美工刀;2把;(2)直尺、三角尺、圆规各一套;(3)铅笔1支,橡皮1块;(4)白纸5张;(5)大头钉、大头针各20个、纱线5米;(6)大、小燕尾夹各10个;(7)1号图版一块。c.模型制作地点(自行选择)d.模型技术要求(1)模型技术要求11各参赛队自由设计一纸质结构模型,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模型为单跨简支结构,结构形式不限,模型应符合设计与加载要求,并与计算书一致;结构模型计算跨径为600mm(支承圆柱体中心距离),宽度不超200mm(模型最大外侧宽度),模型整体高度限制为400mm以内(模型最高点与模型最低点间距离)结构模型主体结构可以位于支点高度以上,也可以位于高度以下,模型结构必须提供承载平面,其尺寸须满足承载板的要求,模型的承载平面可以在模型任意部位,承载平面必须在支承平面以上,且必须注意加载设备的限制。竞赛评委会在竞赛现场接受对参赛模型材料的质疑。凡经竞赛评委会现场检验认定,参赛模型用材超出竞赛筹备工作组合定材料的,一律取消比赛资格。(2)模型加载台其他条件(具体见附录)①加载台不提供水平力限制;加载台的支点(圆柱体中心)跨径为600mm,其一端固定,另一端可以水平自由滑动;②加载台支点平面离地面净空可调节,最小净空1100mm,最大净空1300,mm共三级,每级100mm③模型承载板规格:加载承载板中心尺寸100mm,边缘尺寸120mm(模型长度方向),在结构模型宽度为300mm;④承载吊篮系统重量为20kg。四、模型加载试验要求1.所有加荷过程由参赛选手亲自完成,如有需要,可请求工作人员协12助完成,但工作人员不为加载过程中的任何结果(包括失误)负责。2.加载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未经竞赛评委会允许的辅助工具。3.每件参赛模型共有3次加载机会,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