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何谓中兽医学?中兽医学即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精气、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和独特的诊疗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以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方药、针灸及病证防治技术。2、为什么说中兽医学具有完整的学术体系?①中兽医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有基础学科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它有过渡学科包括针灸,中药方剂学,它有临床学科,包括内外科产科学②中兽医有丰富的治疗方法,包括内治法即汗、吐、下、温、和、情、补、消八法。外治法即贴敷法、掺药法所以说中兽医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3、试述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⑴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动物本身的整体性:动物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为中心,动物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结构上密不可分,功能上相互为用、相互协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②动物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相关性:机体与自然界对立统一,息息相关,机体不能脱离外环境,而外环境的改变可以影响到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⑵辩证论治辨证就是利用四诊收集资料,分析判断,认识疾病证候。论治则是根据辨的证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法、方、药。临床上,辨证论治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个具体应用形式。①同病异治:同种疾病由于不同病因或在不同阶段,所辨的证不同,故治不同。②异病同治:不同疾病,其发展过程中,所辨的证相同,故治相同。阴阳学说1.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阴阳是代表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2.事物阴阳分属的依据是什么?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请举出理由阐述之。物质与功能可否用阴阳概括说明之?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无形的、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强壮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属阳;凡是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有形的、晦暗的、寒冷的、物质的、虚弱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属阴。阴阳所代表的事物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加以区分的,单一事物无法确定阴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任何一种事物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现象,在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3.阴阳对立的涵义是什么?阴阳至根互用的涵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之。阴阳对立的含义是指阴阳所代表的事物的两个属性是相对的,同时又是统一的。如:生理机能方面,亢奋为阳,抑制为阴,二者相互制约,从而维持动物体的生理状态。阴阳互根互用的含义是阴阳互根,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互用,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就动物体而言,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互相助长关系。4.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各是什么?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的关系如何?阴阳双方发生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的互藏互寓,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条件:阴阳消长或随阴阳消长而转化,或在阴阳消长变化到一定程度时产生。阴阳消长和相互转化是阴阳运动的最基本形式,阴阳消长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则取得动态平衡,否则便出现阴阳的转化。5.怎样用阴阳的运动规律和形式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1在病理方面①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ⅰ偏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ⅱ偏衰: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ⅲ转化:寒甚则热,热甚则寒。②说明疾病的发展③判断疾病的转归2治疗方面:①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a.偏盛治则—实则泻之。阳偏盛用热者寒之可辅以养阴;阴偏盛用寒者热之可辅以养阳;b.偏衰治则—虚者补之。阳偏衰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偏衰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②用阴阳来概括药物的性味与功能:指导临床用药。a.用阴阳属性划分药物气、味、升降沉浮;b.根据病证的阴阳盛衰确定治疗原则:再结合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纠正阴阳失调。“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行学说五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的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②五行的特性是什么?五行的特性已不是五种物质,而是五种物质的抽象。1、木曰曲直,木的特性:生长、升发、条达、舒畅;2、火曰炎上,火的特性:温热、升腾、向上;3、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有“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土载四行”之说;4、金曰从革,金的特性:肃杀、变革、潜降、收敛;5、水曰润下,水的特性:寒凉、滋润、向下、静藏。③事物的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依据:按照五行的特性以“取类比象”或“推演络绎”的方法,根据事物不同的形态、性质和作用,分别将其归属于五行之中。方法:1.取类比象(直接归类法)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2.推演络绎(间接推演法)自然界中有许多事物无法以直接归类法纳入五行之中,因此古人运用间接推演法。④什么是五行的生克和制化?五行的相生指相互促进、助长、资生的作用。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的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化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⑤五行相乘和相侮的概念、次序和产生原因各是什么?五行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即相克太过。次序:木→土→水→火→金→木。产生原因:太过和不及五行相侮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次序:木→金→火→水→土→木产生原因:太过和不及⑥母子相及的形式和产生原因是什么?形式是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母病及子:指五行中作为母的一行异常,必然影响到子的一行,结果是母子都出现异常。子病犯母:指五行中作为子的一行异常,会影响到母的一行,结果是母子都出现异常。⑦怎样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主要为“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母病及子(顺传):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如肾病及肝。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如心病及肝。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为病:指相克太过而为病。相侮为病:指反克为病。⑧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根据相生规律提出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1)补母:即“虚则补其母”,适于相生不及的虚证。培土生金法:健脾气以补肺气;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金水相生法:养肺阴以滋肾阴;益火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2)泻子:即“实则泻其子”,适于相生太过的实证。如肝旺泻心法,肾实泻肝法。⑨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根据相克规律提出的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抑强扶弱:用于相乘相侮的病证,指抑制功能过亢之脏,扶助虚弱之脏,从而纠其偏颇。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补脾利水;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泻南补北法:泻心火滋肾阴。脏象学说①藏象与藏象学说的概念各是什么?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指内部脏腑组织器官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生理、病理)藏象学说(以“象”观“藏”的学说)概念:是通过对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机体脏腑系统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与生理功能上有何特点?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形态:实质性脏器,满而不实。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器官;五脏藏神,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形态:多为中空性的管腔器官,实而不满。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器官,具有传化浊物,泻而不藏的特点,以通为用。六腑是受纳消化饮食物并传导、排泄糟粕。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胞宫(子宫)。形态:多为中空性的管腔器官,类似六腑功能:贮藏精气,与六腑有别,故称奇恒之腑,功能似脏,贮藏精气,藏而不泻。③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整体观念在藏象学说中的体现。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体内五脏、六腑、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的联络、气血的贯通连接作用及功能的配合隶属关系,构成五大功能系统。二是五大功能系统之间又通过五行的生克制化,相互助长和制约,维持着整体生命活动。三是在五大功能系统之中,五脏贮藏精气,主持气化。心藏脉,脉舍神,在志为喜;肺藏气,气舍魄,在志为悲;脾藏营,营舍意,在志为思;肝藏血,血舍魂,在志为怒;肾藏精,精舍志,在志为恐。六腑的功能从属于五脏,奇恒之腑贮藏的精气也源于五脏。五脏通过体窍、精神与外环境密切联系。五脏功能健旺,动物体其他器官活动才能正常,身体才能强壮。2,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器官具有独特的内涵中医:一个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多个解剖学脏器的功能。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多个中医脏腑的功能中。两者关系是理论模型与实体模型关系,交叉关系④脏腑与脏器有什么区别?“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1,“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的结构,2,“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五脏1、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心主血脉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作用。心主血脉的条件:(1)心的阳气充沛(起主导作用)(2)血液充盈(3)脉道通利2、为什么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在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使之相互协调,为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3、为什么说“心在液为汗”?汗是津液发散于肌腠的部分,即汗由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血汗同源。由于血为心所主,故称“汗为心之液”,又称心主汗。4,心主通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心藏神(心主神明)(1)含义:是指心为一切精神活动的主宰,是生命活动的根本。(2)神的物质基础是精气(3)心藏神的生理功能①任物作用:接受、处理、反映信息。——主管精神、意识、思维。②主宰作用——五脏六腑之大主。4(补充题)、心主血脉的生理意义是什么?心主血脉的生理意义:心脏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从脉象、口色上反映出来。心气旺盛、心血充足—脉象平和,节律调匀,口色淡红。心气不足,心血亏虚—脉细无力,口色淡白。心气衰弱,血行瘀滞—脉涩不畅,脉律不整或有间歇,出现结脉或代脉,口色青紫等症状。5、为什么说肺为娇脏?肺为娇脏。肺不但易受邪侵,而且又不耐寒热。肺体本清虚,其质娇嫩,不能容纳丝毫异物,否则会引起咳嗽等症。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湿则气闭而邪结”。可见肺不但容易受邪,而且畏寒、畏热、恶燥、恶湿。肺喜清润而苦温燥,喜轻灵而忌重浊。6、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一身之气由自然界之清气、先天之精气和水谷生化之精气三者构成。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7、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宣发与肃降的关系如何?(1)宣发:宣通、发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呼出体内浊气;②将脾传输至肺的水湿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内至脏腑经络,外达肌肉皮毛;③宣发卫气,到达体表,以抗御外邪的入侵和调节腠理的开合。(2)肃降:清肃、清洁、下降。也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吸入自然界清气。②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并将代谢产物和多余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排出体外。③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清洁。(3)宣发与肃降的关系:肺主宣发肃降:指肺气的运动具有向上、向外宣发和向下、向内肃降的双向作用。肺的宣发和肃降是相反相成的,生理情况下相互依存和制约,病理情况下则相互影响。只有宣发和肃降都正常,才能气道通畅、呼吸均匀、体内外气体交换正常。如果宣降失调,就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