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吴均请欣赏图片《山中杂诗》吴均你能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原文: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受荣里(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西亩受荣村)人。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2]。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分段:•(1):总起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2):写“异水”。•(3):写“奇山”。请欣赏以下图片科目三考试实际道路考试技巧、视频教程科目四考试科目四仿真考试教学目标: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积累相关成语。2.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朗读背诵。一、导入新课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二、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指烟雾同样的颜色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一无二,绝,到极点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译文•风和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流荡漾,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piǎotuān青白色急流的水飞奔的马比译文•水都是青绿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miǎolíngyīngyuānlì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水声的清越相向和鸣到天上,戾,至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筹画、治理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好像,如同互相掩映同“现”,显现,显露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笔直向上,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鸣一声接一声不停地叫着久久不止,猿不停地啼着。那些为名利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息下来;那些忙于处理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回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昼,林间仍显得像黄昏一样;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成语积累:风烟俱净天下独绝急湍甚箭千百成峰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疏条交映(万籁俱寂)(绝代佳人)(甚嚣尘上)(峰回路转)(山穷水尽)(不绝于耳)(相映成趣)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的生活。品析语言,欣赏美景:课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认真阅读课文并从这两方面入手把文中写的好的语句圈出,并分析好在哪里。与朱元思书视觉听觉水皆缥碧游鱼细石高山寒树横柯疏条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转不穷猿叫无绝奇山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