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基本常识记叙:顺叙、倒叙、插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表达方式描写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3.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4.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用典···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渲染、悬念、反衬、托物言志、动静相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动写静、正侧面结合、移步换景···文章结构特色:先抑后扬、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前后照应、铺垫、埋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文章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有:并列式、递进式材料安排: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繁简有致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平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辞藻华丽、简洁明快、委婉含蓄、沉郁顿挫、悲壮慷慨、雄浑奔放、豪放旷达、婉约细腻、幽默···赏析句子可赏析的角度:修辞、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炼字等修辞角度1:1.运用···修辞,将··比喻/拟人成···2.体现出···(描写对象的)··特点3.表现/表达了···(思想感情)内容角度2:1.此句写了···(诗句内容)2.说明···(描写对象的)··现象/特点3.表现/表达了···(思想感情)赏析句子可赏析的角度:修辞、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炼字等表现手法角度:1.运用了···(表现手法)2.将···(描写对象的)···特点通过··(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3.表现/表达了···(思想感情)诗词鉴赏中炼字:1.x字用得好,它的意思是···2.此字将句子中··的特点/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3.表现/表达了···(思想感情)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过渡转折•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卒章显志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7、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说明文中哪些字词体现语言的准确性?1.找出该词(动词、形容词、副词)2.该词的意思···,在句中表达的意思···,生动准确的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征/特点。3.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删掉行吗?为什么?(考察语言的严谨准确性)动词形容词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几乎、大约、一般、可能、左右···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删掉行吗?为什么?(考察语言的严谨准确性)1.不行,xx词的意思是···2.该词准确地说明了···(表程度、表限制、表范围、表时间等)的情况。/该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对象的)···特点。3.如果换了/删了,意思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1.因为顺序调换会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因此不能互换。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以具体势力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2.分类别:分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5.作比较:将···与···对比,突出···的···地位/影响/特点。说明方法的作用: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的···特点。8.作诠解:解释···的成因及内在联系,说明了···,便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9.摹状貌:能使···的形象/构造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