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编写要求及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附范例)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液氨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附范例)(二)涂装作业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三)酸洗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四)磷化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五)反应釜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六)油库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十三.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一)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附范例)(二)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三)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四)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2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编制要点:1.应明确制订本制度的目的、内容、依据及适用范围。2.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及组织机构设置、作业人员配置情况,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划分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应重点制订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及劳动者等各类人员,以及本单位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其他各专业管理部门、生产单位及生产辅助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职责和要求,形成全员、全方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体系。3.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应将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纳入主要负责人的目标管理中。4.明确为劳动者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5.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6.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得挪用,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7.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并贯彻实施。8.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并严格实施。9.依法开展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各类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10.依法履行告知义务,应将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3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11.依法保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定期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隐患巡查,及时消除隐患。12.保持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劳动者提供适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督促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13.积极采用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14.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15.明确在存在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应急救援设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16.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职责,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17.如实向安监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接受各级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18.明确相关部门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中的职责和要求。19.依法开展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编制要点:1.明确制订本制度的目的、内容、依据及适用范围。2.本制度应根据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危害程度、个人4防护及控制措施,明确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的范围、内容、形式、时机及责任部门。3.应明确订立劳动合同时,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时,告知订立劳动合同时未告知的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4.入职三级教育培训及其他教育培训时,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治基础知识及职业健康管理相关知识。5.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结果。6.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7.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应将检查结果书面如实告知劳动者。当发现劳动者为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编制要点:1.明确制订本制度的目的、内容、依据及适用范围。2.本制度应根据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情况,明确申报的方式、时段、时机、数据来源及备档的相关要求。3.明确规定申报管理的责任部门及承担申报工作的责任人。4.明确需要申报的内容及相关数据资料来源。5.明确申报的形式。现采取电子数据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首先通过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再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连同有关文件、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取得《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6.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时,申报材料应包括以下文件资料:6.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6.2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6.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6.4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7.明确当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在规定时间内申报变更。包括以下事项:7.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7.2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7.3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7.4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7.5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自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6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编制要点:1.明确制订本制度目的、内容、依据及适用范围。2.本制度要结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3号令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对培训学时、培训内容等相关要求来综合制订。3.明确本单位负责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4.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其内容应包括:4.1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4.2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4.3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4.4法律法规及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5.本单位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6.劳动者应主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7.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7.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77.2职业卫生基本知识;7.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7.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7.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技能等;7.6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8.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应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考核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9.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或者岗位调整导致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应当重新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10.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相关管理部门开展本单位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11.应明确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的管理措施。12.应明确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相关资料的归档及保存要求。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编制要点:1.应明确制订本制度的目的、内容、依据及适用范围。2.本制度应规定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3.根据所管理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种类、名称、所在场所及部位确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日常运行管理的责任单位和维护检修管理的责任单位。4.制定和实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维修计划和方案,并检查落实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以及检修的情况。85.根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明确维护检修的周期、维护检修方式、维护检修的注意事项。6.应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7.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定期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维护检修情况进行检查,使用部门对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定期检查,当班员工应对设施运行情况经常性检查,并填写相关检查记录。8.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等设施的运行、维护、检修与更换应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以便查阅。9.职业病防护设施发生故障应采取临时措施控制风险,防止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并及时报告。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编制要点:1.明确制订本制度的目的、内容、依据及适用范围。2.本制度应规定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种类及配置标准、明确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环节的管理内容与方法,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3.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各项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及管理职责。4.根据职业危害场所、岗位及工序可能接触到的职业危害因素,明确防护用品的配置标准、种类、规格和型号。5.应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采购和供应商管理要求;购买后的验9收标准和验收管理要求。采购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产品应具备“三证”。6.防护用品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护用品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和特性要求妥善保管,避免因潮湿、高温等因素造成职业病防护用品变形、失效。7.应明确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标准及发放周期等相关要求,建立“员工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卡”等相关台账记录。8.劳动者因工作岗位变动时,应按照新岗位的配置标准重新发放。9.企业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培训,保证从业人员100%正确使用。10.应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有效的使用期限的管理要求。不能起到有效防护作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及时更换;禁止使用过期和报废的职业病防护用品。11.对国家规定应进行定期强检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按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和有效使用期的要求,实行强制定检。检测合格的方可继续使用,不合格的应报废处理。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编制要点:1.明确制定本制度的目的、内容、依据及适用范围。2.本制度应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不符合处置和结果公告等相关管理内容及要求。3.明确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其管理职责。4.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范围、检测人员、检测场所(点)、检测10周期(频率)、检测标准和依据、检测内容、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和检测要求,上报、公告及归档的要求。5.设置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6.存在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职业危害严重的应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涉及高危粉尘及高毒物品的应按照相关规定调整检测周期。7.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不符合处置的管理要求。8.明确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公告的相关要求。9.明确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需形成的管理记录。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编制要点:1.明确制定本制度的目的、内容、依据及适用范围。2.本制度应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的相关要求,包括:职业病危害评价、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