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世纪初至20年代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口语文体威·迪·豪威尔斯(W.D.Howells,1937—1920):“微笑的现实主义”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1843—1916):意识流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为两个分支:1“黑幕揭发者”(muckrackers):自然主义影响斯蒂芬斯(LincolnSteffens,1866—1936):《城市的耻辱》辛克莱(UptonSinclair,1878—1968):《屠场》2杰克·伦敦和德莱塞:以鲜明的批判倾向冲击美国文坛维多利亚时代的浮华文风杰克·伦敦((JackLondon,1876—1916)短篇小说:“北方故事”、“太平洋短篇”“社会问题短篇”《热爱生命》(LoveofLife)长篇19部:《荒野的召唤》(TheCalloftheWild,1903)《深渊中的人们》(1903)、《海狼》(1904)、《白牙》(1906)、《铁蹄》(1908)《马丁·伊登》(MartinEden,1909):自传性的优秀长篇,“美国梦”幻灭作品的先驱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Dreiser,1871—1945)《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欲望”三部曲:《金融家》(1912)《巨人》(1914)《斯多葛》(1947)《美国的悲剧》(AmericanTragedy,1925)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A.突破了美国文学长期以来的“胆小和高雅的传统”。在题材和主题思想方面打破旧的框框,拓宽了创作的领域,引进了从未有过的新的主题思想;以严格的、雄辩的现实主义态度描写了现实生活。B.全部作品都取材于现实生活,贯穿着揭露美国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这一重要主题。一部形象的美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史。C.自觉地吸纳20世纪的现代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成果,体现了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舍·安德森(SherwoodAnderson,1876一1941):《小镇畸人》(1919)辛·刘易斯(SinclairLewis,1885—1951):《大街》(MainStreet,1920)、《巴比特》(Babbitt,1922)伊迪斯·华顿(EdithWharton,1862—1937):《天真时代》(1920)“哈莱姆文艺复兴”:持续近10年的文艺运动A.在广大黑人的社会觉悟和阶级觉悟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新一代黑人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并要求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有独立人格和叛逆精神的“新黑人”形象;B.重视加强黑人文学的艺术性,提出“美是最好的牧师”的口号,主张以现代艺术表现力,描写哈莱姆区黑人“特殊情调”的生活。“迷惘的一代”(LostGeneration):对西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以及欧洲的文明与进步的幻灭,表现出一种“现代派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一种浓厚的悲观失望情绪和对待生活的冷漠态度,而且蔓延开来,造成20年代文学的一种基调:怀疑、苦闷和彷徨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1896-1940):“爵士时代歌手”《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托马斯·伍尔夫(ThomasWolfe,1900-1938):自传体小说《天使望故乡》(1929)二、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中的左翼小说“红色年代”(RedDecade):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包括左翼小说、左翼诗歌、左翼戏剧、左翼文学评论等。主要人物有戏剧家尤金·奥尼尔、文学评论家马尔康姆·考利、小说家迈克尔·戈尔德、多斯·帕索斯、约翰·斯坦贝克、詹姆士·托马斯·法雷尔、罗伯特·坎特威尔、理查德·赖特、霍华德·法斯特等。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日》(1919)“艺术是阶级斗争的武器”:法雷尔的《斯塔兹·朗尼根》三部曲(1932~1935)、多斯·帕索斯的《美国》(1937)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1939)约翰·多斯·珀索斯(JohnDosPassos,1896—1970)“美国”三部曲:史诗类小说,现代派小说的实验精神《北纬四十二度》(1930,The42ndParallel,)《一九一九年》(1932,1919)《赚大钱》(1936,TheBigMoney)斯坦贝克(JohnSteinbeck,1902-1968)《胜负未决的战斗》(1936)《鼠与人》(1937)《愤怒的葡萄》(1939):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主题深刻丰富:“大萧条时期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社会抗议小说:史诗规模传统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玛格丽特·米彻尔(MargaretMitcheII,1900—1949):《飘》(1936)珀尔·巴克((PearlBuck,1892—1980即赛珍珠)《大地上的房子》(1931—1936)南方文学(SouthernLiterature):美国区域性现代文学流派,即在思想和艺术方面以鲜明的南方色彩为特征的那一部分南方作家创作的统称,一般不包括南方黑人作家的作品。“南方文艺复兴”: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派基督教喀尔文主义的人类堕落与原罪说代表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卡森·麦卡勒斯、弗兰纳里·奥康纳、杜鲁门·卡波特、托马斯·沃尔夫三、二战至50、60年代:“流派现实主义”1.犹太文学(JewishLiterature)19世纪80年代东欧大移民带来早期犹太文学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第一个犹太文学高潮:迈克尔·戈尔德、霍华德·法斯特、亨利·罗斯、丹尼尔·福克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第二代美国犹太作家群:索尔·贝娄、诺曼·梅勒、塞林格、伯纳德·马拉默德、辛格、菲利浦·罗斯、阿瑟·米勒、艾伦·金斯堡、莱昂内尔·屈林、欧文·豪什么是犹太文学?广义上指所有犹太族裔的作家的作品,狭义上指只有在作品中体现出对犹太传统关注的作家,才应该被列入犹太作家的行列。我们普遍意义上的战后美国犹太文学,指的就是后者所创作的以犹太人为题材的作品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A.“边缘人”:“人人都是犹太人,只是他们不知道。”索尔·贝娄《摇来晃去的人》(1944)中的约瑟夫、伯纳德·马拉默德《呆头呆脑的人》(1952)中的霍布斯、艾萨克·辛格《冤家:一个爱情故事》(1970)中的赫尔曼·布罗德B.“受难者”、“牺牲者”:索尔·贝娄《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赛姆勒C.“傻瓜”、“倒霉人”:艾萨克·辛格《傻瓜吉姆佩尔》(1957)伯纳德·马拉默德《店员》(1957)中的莫里斯、索尔·贝娄的《只争朝夕》(1956)中的威廉、《赫索格》(1964)中的赫索格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sacBashevisSinger,1904-1991):作品全都用意第绪文写成“开放式”--内涵丰富,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力图再现犹太人近现代的迁移和兴亡史。《莫斯卡特一家》、《庄园》《产业》“封闭式”--篇幅较短,时间跨度小,关注焦点人物的心路历程;弥漫着非理性的神秘气氛,大量采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撒旦在戈雷》、《奴隶》、《卢布林的魔术师》短篇小说:勾勒出新旧大陆犹太人的众生相笼罩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傻瓜吉姆佩尔》《女巫》《市场街的斯宾诺莎》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那充满激情的、植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的艺术,这种艺术将人类共同的处境逼真地反映出来。”索尔·贝娄(SaulBellow,1915-2005):“美国首席小说家”。1976年普利策奖,1953、1964、1970年全国图书奖,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赫索格》(Herzog):典型的知识分子小说《雨王汉德森》(1959):浮士德式的追求《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Humboldt’sGift)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爱使现实成为真正的现实。”2.美国黑人文学(BlackLiterature):美国非洲裔(Afro-American)文学“哈莱姆文艺复兴”(HarlemRenaissance):美国黑人历史上第一次有意识地、集体地反映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探索黑人文化之源的文学运动。“新黑人”(TheNewNegro)的形象开始出现在美国文坛。兰斯顿·休斯(LangstonHughes1902—1967)理查德·赖特(RichardWright,1908-1960)《土生子》(NativeSon,1940)拉尔夫·埃里森(RalphEllison,1914-1994)《看不见的人》(InvisibleMan,1952)托尼·莫里森(ToniMorrison,1931-):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最蓝的眼睛》(1969)《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娃》《宠儿》杰罗姆·戴维·塞林格(J.D.Salinger,1919一)《麦田里的守望者》(TheCatcherintheRye)约翰·厄普代克(JohnUpdike,1937-):“兔子四部曲”--《兔子,跑吧》(1960)、《兔子归来》(1970)、《兔子富了》(1981)、《兔子死了》(1990)四、70年代中期--重新以主流小说形式回归美国文坛并延续至今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或新现实主义小说第二节欧内斯特·海明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掌握了现代叙述艺术,突出表现在其近作《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1924、1925)《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胜者无所得》(1933)《第五纵队与四十九个短篇小说》(1938)中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第二节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TheSunAlsoRises,1926)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传道书》《丧钟为谁而鸣》(ForWhomtheBellTolls,1940)“硬汉”形象:顽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在尖锐激烈的外部斗争和内心冲突中,在严酷的悲剧命运面前,都坚守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临危时具有镇定自如的优雅风度。老斗牛士曼努尔--乔顿--桑提亚哥第二节欧内斯特·海明威以简约有力的叙述风格开创一代文风:生活素材的浓缩和文字表现的浓缩19世纪小说倾向于以纵深的方法表现生活--传记式、巴尔扎克式、亨利·詹姆斯的心理分析小说1932年,著名的“冰山原理”--“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第二节欧内斯特·海明威“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砍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通过疏疏落落,经受过锤炼的文字,眼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1.文体简洁、清新--A.摈弃空洞、浮泛的夸饰性文字,习惯于使用具体感性的表达方式、很简单的句子结构、常用词和日常用语,因此使作者、对象、读者三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了最低限度。B.擅长采用多种简约、含蓄而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2.小说结构---反对史诗式的传统模式,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甚或一个时间点,来反映重大主题或历史事件.第二节欧内斯特·海明威二《永别了,武器》(AFarefellToArms,1929)主题:“战争与爱情”亨利--浓重的个人主义和悲观主义凯瑟琳--“海明威的女主角”“冰山”原理的实践范例:1.避免使用描写手法,避免使用形容词,尽量用短句,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简洁清新的对语;形成含蓄、凝练的意境,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品味空间。2.突出人物对话,充分发挥对话表现法的作用。其一,电文式;其二,采用美国中西部民间口语及其节奏。第二节欧内斯特·海明威三《老人与海》(TheOldManAndTheSea)将宗教、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