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施威降大圣《西游记》吴承恩文学常识吴承恩(1501—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西游记》虽然采用了传统题材,却是时代的产物。吴承恩生活的弘治到万历时期,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时期;而市民思想意识开始活跃起来。吴承恩对当时政治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十分愤慨,他曾经尖锐地揭露“行伍日凋,科役日增,机械日繁,奸诈之风日竞”的社会现象,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在《二郎搜山图歌》中,他对残害人民的“五鬼”、“四凶”,表现了强烈的愤恨,对追捕妖魔的二郎神表示了热情的赞美,呼唤斩邪除妖的英雄人物出现。吴承恩敏锐地感受到与封建专制制度相矛盾的新的时代气息。这些就形成了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思想基础。他在《〈禹鼎志〉序》中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表明了他借神话故事以批判现实的自觉的创作思想。《西游记》是他这一创作思想的成功的实践。大闹天宫三个阶段1、孙悟空强取东海龙王镇海之宝——如意金箍棒,勾去冥府生死簿上的自己的名字,被告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听取太白金星建议召孙悟空上天官封弼马温。孙悟空得知官职“不入流”,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2、李天王奉命捉拿孙悟空告负,玉皇大帝欲除掉孙悟空被太白金星劝止,干脆封“齐天大圣”虚名,看管蟠桃园。得知不在蟠桃宴邀请之列,才知虚名,假扮神仙大吃大喝,顺路偷吃太上老君丹药,酒醒知闯祸,回花果山。3、玉帝派李天王领重兵捉拿孙,无果,观音菩萨力荐二郎神杨戬,打斗难分高下,接着比“法天象地”,然后赌各种变化,最后在四大天王、太上老君等众神帮助下,战败孙。孙被抓。字词掣棒(chè)金箍棒(ɡū)大鹚(cí)老翎(líng)毛嗛(xián)淬(cuì)入水内青鹞(yào)鹭鸶(lùsī)老鹳(ɡuàn)鳜鱼(ɡuì)鲂(fánɡ)鱼撺(cuān)花鸨(bǎo)木木樗樗(chū)蓼汀(liǎotīnɡ)躘踵(lóngzhǒng)窗棂(líng)愕然(è)高擎(qíng)哪吒(nézhā)牛羊豕(shǐ)幌一幌(huǎnɡ)听课文录音思考一、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默读时,从文中画出关键词语,有助于复述课文。)1、赌变化:孙杨麻雀老鹰鸬鹚海鹤花鸨原身弹弓对付2、孙不变活物变无生命的土地庙,庙后旗竿露馅3、孙跑到灌江口变二郎神,观察庙里“香火”,耍嘴皮子二、课文中描述的打斗经过,紧张中透着诙谐;所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请细心品味,各举出一两例加以评析。(提示:从小说情节的角度或从小说语言的角度)悟空变作一条鱼,二郎神变作一只饿鹰,彼此都以为没有破绽,其实在对手眼里,都变得似是而非。孙悟空变作二郎神模样,跑到二郎神的庙里,居然认真观看那些“香火”,还跟二郎神耍嘴皮子。三、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马上找到制服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1、随环境而变化2、万物相生相克,并没有最厉害的四、课文中,作者的叙述与和二郎神等人的话语中,对悟空有多种不同称呼,其中含有什么不同的意味?1、作者称呼悟空为“大圣”,语带褒义,或称“猴王”,是对悟空本来身份的真实反映。没有什么感情倾向。2、二郎神等人称呼“泼猴、猴精、猢狲、畜生、那猴儿、猴王、(什么)齐天大圣”,绝大部分是含贬义的,或用于当面称呼,或用于二郎神与兄弟间对大,突出瞧不起、敌视悟空的态度。而“猴王”也是中性的,是二郎神向李天王发问时对悟空的称呼,表明二郎神注重与天上大神沟通时的语言规范、有礼,表明二郎神颇注意自己形象和身份。五、请结合文中的描写你说说你对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印象。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叙孙大圣与真君、二郎神等众位神仙的打斗过程,以及描绘孙大圣的七十二般变化,表现了孙大圣的机智聪明,讴歌了孙大圣的不屈不挠的勇敢斗争精神。影视作品欣赏电视剧《西游记》中《小圣施威降大圣》的片段课本剧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三方面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往届课本剧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