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女性地位的变化摘要:建国六十周年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进步,在物质不断丰富的新时期,人们的行为素质、思想观念也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新时期的中国人正变得更加文明、开放、进步。本文试图从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来分析这六十年来中国社会的进步方面,并试图阐明经济的发展与思想观念进步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就当今社会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小建议。关键词:建国六十年;女性地位;变化一、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演变1.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人类由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群体发展成为部落和氏族,由于女性在生活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这两种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中占有优势地位,人类最早进入母系氏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技术和工具的改进,加上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成为氏族的主要生活来源。由于男子在的体力较强,在劳动中逐渐占了优势地位,能够创造和获得更多的劳动产品。而妇女则在劳动中退居次要地位,男女在劳动中地位的,带来了男女在经济地位上的变化,有从而导致了两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变化,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取代。2.封建礼教与中国传统女性战国末期,我国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开始形成,封建礼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是统治阶级用来束缚广大人民思想的封建礼仪和伦理道德。其总纲是“三纲五常”,其对于女性的要求是“三从四德”。“三从”最早见于《礼仪·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四德”语出《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核心思想是男尊女卑,女性应该自觉服从男性的统治。3.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与奋斗1848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的命运,寻找救国的真理。封建礼教作为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质疑和批判,“三从四德”的思想受到了抨击,女性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女性自身也开始了觉醒。主要分以下几个时期:1)维新变法时期: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唤醒期2)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女性的初步觉醒3)五四时期:广大女性的真正觉醒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妇女解放的新纪元二、建国以来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1.政治地位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保障女性参政的法律,不断完善的政策与法规使女性的参政行为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党和政府在民主法制建设中,十分重视提高妇女的法律地位,从而使西方妇女经过几百年时间取得的成果,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几年就得以实现。党和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婚姻法》、《选举法》、《宪法》等法律法规,对妇女的各种权利、义务、利益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妇女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权利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以法律的权威性推进妇女参政的进程,是我国妇女参政的一个突出特色。同时,女性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1990年全国妇联就妇女社会地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其中问及被选为人大代表将作何反应。对这个问题54.3%的妇女表明能干好或努力去干,显示了妇女对参政议政的积极态度。可见妇女的政治地位正日益提高。2.家庭地位的变化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表明:丈夫在家庭中更多的拥有实权的近四成,夫妻平权的家庭也约为四成,妻子有更多实权的占二成,也就是说,有六成妻子分享家庭实权(其中城镇达71%,农村为56%)。与夫妻平权家庭为主流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家庭男女共同参与决策的比重仍不高。但这相比于建国以前的确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就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而言。影响其地位该地的根本因素是女性在经济上是否能够自立以及自立的程度。这不仅在旧中国封建式的家庭里如此,就是在今天以及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如此。就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法杖的基础而言,无论是观念上的进步还是爱情的因素,都不可能超越经济的力量。新中国的成立,使得女性应有的权利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使得她们有平等的机会去参加工作以及各种社会活动。正式这种平等的权利使她们拥有了独立的家庭经济支配权,而不必完全依赖于丈夫。从这一点来看,正是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3.女性就业地位的变化恩格斯一针见血的支出,“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的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功夫的时候,裁有可能”。也就是说,充分就业是提高妇女地位,实现妇女解放的第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女性就业的数量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惊人的变化。1949年,女职工人数是60万,占全国职工总数仅为6.5%,至1978年,女职工人数是3128万,比例上升到32.9%,翻了好几倍。改革开放以后,从总体上来说,女性就业数量还是在不断增长的。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职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女性就业数量呈现出较大的波动。伴随所有制形式的该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中国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也逐步艰难而稳妥地实现着由市场经济机制对计划就业机制的取代。这一时期,女性在就业方面获得了更广泛的参与空间及更灵活的就业选择。1979——1988年的十年间,城镇女性就业率一直高于男性,年平均增长率为4.9%。2004年全国城乡就业总人口为7.44亿,期中女性为3.27亿,占44.8%,妇女就业总量比2000年的3.19亿增加了5.6%。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女性就业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妇女社会参与程度的提高,中国妇女就业的规模增加,日益成为劳动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中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建设的成就对于思想观念的影响。正式建国这六十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全面进步才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开放。三.关于女性还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1.就业问题不可否认建国六十年来,女性的社会就业问题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是,妇女参与经济的层次与男性相比仍然偏低。就业稳定性和社会保障程度最好的城镇单位就业的女性的数量和相对比例均不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1998年全国登记失业人口中,女性占了52.93%。这样就反应了一个问题,一方面女性就业率不低,另一方面女性失业率也不低,这也就是说大部分女性经常处于就业和事业之间,或者叫半就业状态。同时女性就业收入与男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等问题都还是存在的。2.参政问题虽然女性的政治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总体来说女性参政的程度仍然不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女性政治参与的广度不够。从女性参政的总体情况来看,参政人数过少,比例偏低。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增长缓慢,政党党员中女党员的比例也明显低于男性(2)女性政治参与发展部均衡。中国社会城乡、区域发展部均衡的状况在女性政治参与问题上也有明显反应,大中城市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女性政治参与程度明显好于农村和内地,占中国女性大多数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意识普遍不强,政治参与程度不高。(3)女性参政的社会文化基础仍很薄弱四.小结不管现实多么困难,妇女还是在大步向前,她们正在抛掉“第二性”的地位,她们的觉悟正在一步步的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中国越来越快的发展脚步,我们正一点一点地向一个真正合作的社会,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前进,那时,两性的优点都会得到了解、重视和利用。21世纪一定会是历史上第一个两性平等的新世纪,因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将会使两性关系变得更为和谐,更少冲突,也将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王宇.《女性新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赵树勤.《女性文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