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学题库一、名词解释:3、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的饲料。4、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被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5、游离水——一种是含于动植物体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的水,称为初水、游离水或自由水。6、吸附水——另一种是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吸附水、结合水或束缚水。9、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10、粗蛋白质——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onproteinnitrogen,缩写NPN)两部分。11、非蛋白质含氮物——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生物硷、氨等。12、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13、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14、无氮浸出物——主要由易被动物利用的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15、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16、可消化营养物质——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20、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称为饲料的可消化性。21、动物的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动物的消化力。22、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23、饲料的表观消化率——饲料的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因粪中所含各种养分并非全部来自饲料,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寄生虫等内源性产物)24、蛋白质的变性——在紫外线照射、加热煮沸以及用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或有机溶剂处理蛋白质时,可使其若干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25、美拉德反应——反应指肽链上的某些游离氨基,特别是赖氨酸的ε-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胰蛋白酶不能切断与还原糖结合的氨基酸的相应肽键,导致赖氨酸等不能被消化、吸收。26、瘤胃中的氮素循环——氨在瘤胃内积聚并超过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最大氨浓度。多余的氨就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输送到肝脏,在肝中转变成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份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但大部分却随尿排出而浪费掉。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27、未代谢尿氮——瘤胃中未被利用的氨通过瘤胃壁进入肝脏,合成尿素,而从尿中排走的那部分称为未代谢尿氮。28、过瘤胃蛋白——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随其它营养物质一起通过瘤胃,进入真胃,再被真胃所分泌的胃蛋白酶降解成氨基酸而吸收的这部分蛋白质叫过瘤胃蛋白29、蛋白质的热损害——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物的反应,类似于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因此,这种聚合物也称为“人造木质素”。30、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31、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半胱氨酸或胱氨酸、酪氨酸以及丝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转化而来。相反动物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特定需要却不能由半胱氨酸或胱氨酸及酪氨酸满足。3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2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33、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34、饲料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BV)——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即表观生物学价值。35、真实生物学价值(TBV)——是从粪氮中扣除来自内源的代谢粪氮(MFN),从尿氮中扣除非饲料来源的内源尿氮(UN),则可计算出真实生物学价值(TBV):36、净蛋白利用率——是指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蛋白质效率比——是动物食入单位蛋白质或氮的体增重,PER愈大,其蛋白质品质愈好。37、化学比分——待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某种标准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其比值最低的那种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则为该待测蛋白质相对于标准蛋白质的化学比分。38、必需氨基酸指数——为饲料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何平均数。39、可消化氨基酸——是指食入的饲料蛋白质经消化后被吸收的氨基酸。40、可利用氨基酸——是指食入蛋白质中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41、有效氨基酸——有时是对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的总称,有时却特指用化学方法测定的有效赖氨基酸,或者用生物法测定的饲料中的可利用氨基酸。42、瘤胃蛋白质降解率——降解率=1—[(十二指肠非氨氮-微生物氮)÷食入的饲粮氮]降解率更精确的计算公式则是从十二指肠非氨氮中扣除内源部分43、降解率=1—[十二指肠非氨氮-微生物氮-(微生物氮+内源氮)]÷食入的饲粮氮44、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45、氨基酸的缺乏——一般在低蛋白质饲粮情况下,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氨基酸缺乏不完全等于蛋白质缺乏。46、氨基酸的不平衡——氨基酸的不平衡主要指饲粮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不一致。不平衡主要是比例问题,缺乏主要是量不足。在实际生产中,饲粮氨基酸不平衡一般都同时存在氨基酸的缺乏。47、氨基酸的互补——氨基酸的互补是指在饲粮配合中,利用各种饲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配合,相互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比例达到较理想状态。这是提高饲粮蛋白质品质和利用率的经济有效的方法48、氨基酸的拮抗——某些氨基酸在过量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肠道和肾小管吸收时与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产生竞争,增加机体对这种(些)氨基酸的需要,这种现象称为氨基酸的拮抗。赖氨酸与精氨酸精氨酸与组氨酸缬氨酸与亮氨酸、异亮氨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苯丙氨酸与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与甘氨酸苏氨酸与色氨酸之间也存在拮抗作用;比例相差愈大,拮抗作用愈明显。49、氨基酸中毒——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不存在氨基酸中毒,只有在使用合成氨基酸大大过量时才有可能发生,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和严重的生长障碍。50、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SP)——可溶性NSP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指大麦中含的β-葡聚糖和部分阿拉伯木聚糖。可溶性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阻止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降低养分消化率。54、脂类的水解特性——脂类分解成基本结构单位的过程除在稀酸或强碱溶液中进行外,微生物产生的脂酶也可催化脂类水解,这类水解对脂类营养价值没有影响,但水解产生某些脂肪酸有特殊异味或酸败味,可能影响适口性。55、脂质自动氧化——是一种由自由基激发的氧化。先形成脂过氧化物,这种中间产物并无异味,但脂质“过氧化物价”明显升高,此中间产物再与脂肪分子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当氢过氧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则分解形成短链的醛和醇,使脂肪出现不适宜的酸败味,自动氧化是一个自身催化加速进行的过程。356、微生物氧化——是一个由酶催化的氧化。脂氧化酶或微生物产生的脂氧化酶最容易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57、脂肪酸氢化——在催化剂或酶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以得到氢而变成饱和脂肪酸,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败。有利于贮存,但也损失必需脂肪酸。58、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59、胆汁肠肝循环——各种动物吸收的胆汁,经门脉血到肝脏再分泌重新进入十二指肠,形成胆汁肠肝循环。6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3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61、有效能——饲料中的能量不能完全被动物利用,其中,可被动物利用的能量称为有效能。62、1卡(calorie)——表示1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从14.5°C升高到15.5°C所需要的热能63、总能——是指饲料中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64、消化能(表观消化能)——是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即:表观消化能。65、真消化能TDE=GE—(FE—FmE)66、粪能——FE(energyinfeces,缩写为FE)为粪中养分所含的总能,称为粪能67、代谢粪能——FE中扣除代谢粪能FmE后计算的消化能自然是真消化能(truedigestibleenergy.缩写为TDE)68、代谢能(表观代谢能)——指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energyinurine,缩写UE)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energyingaseousproductsofdigestion,缩写Eg)ME=DE—(UE+Eg)=GE—FE—UE—Eg69、氮效正代谢能——MEn是根据体内氮沉积进行校正后的代谢能,主要用于家禽。70、真代谢能——TME=GE—(FE—FmE)—(UE—UeE)71、尿能——是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于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72、消化道气体能——来自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甲烷。微生物发酵产气的同时,也产生部分热能,在冷环境条件下,具有参与维持体温的作用。73、净能(NetEnergy,缩写为NE)——是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的代谢能扣去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heatincrement,缩写为HI)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74、食后体增热HI——过去又称为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体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热增耗以热的形式散失。75、维持净能(netenergyformaintenance,缩写为NEm)——NEm指饲料能量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维持体温恒定、适度随意运动76、生产净能(netenergyforproduction,缩写为NEp)——NEp因动物种类和饲养目的的不同,NEp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增重净能NEg、产奶净能NEl、产蛋净能NEe、产毛净能NEw、产脂净能NEf、繁殖净能NEr、使役净能NEw。77、总消化养分——TDN=X1+X2×2.25+X3+X478、淀粉价——是1kg淀粉在阉公牛体内沉积248g脂肪(相当于2356KCalNEf和9.858MJ净能)。即为1个淀粉价。81、能量总效率(grossefficiency)——指产品中所含的能量与摄入饲料的有效能(指消化能或代谢能)之比。82、能量净效率(netefficiency)——指产品能量与摄入饲料中扣除用于维持需要后的有效能(指消化能或代谢能)的比例。83、必需矿物元素——必须由外界供给,当外界供给不足,不仅影响生长或生产,而且引起动物体内代谢异常、生化指标变化和缺乏症。在缺乏某种矿物元素的饲粮中补充该元素,相应的缺乏症会减轻或消失。484、可利用磷——可利用磷(有效磷)=无机磷+30%植酸磷85、“草痉挛”——产奶母牛在采食大量生长旺盛的青草后出现“草痉挛”,表现为:神经过敏,肌肉发抖,呼吸弱,心跳过速,抽搐和死亡。86、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