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填空1.刘基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2.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剧组成,被人称为“明曲之第一”。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4.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5.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6.《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作者是“兰陵笑笑生”。7.“三言”:冯梦龙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8.二拍”:凌濛初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9.《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10.在文学理论中,李贽提出著名的“童心说”。11.冯梦龙编辑了两部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12.吴伟业,代表作《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借历史人物故事,抒发历史盛衰之感,寄寓身世之悲。13.吴伟业的“梅村体”叙事诗代表作《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14.两大传奇:康熙朝诞生《长生殿》和《桃花扇》。15.查慎行受学于黄宗羲,诗歌学苏陆,尤致力苏轼,得宋人之长,是浙派承前启后的大家。16.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清忠谱》。吴伟业、尤侗等以戏曲来抒写心意。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剧作十种,总题为《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17.李渔的戏剧理论集中在《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18.李玉的戏曲创作:“以曲为史”的历史剧为《清忠谱》、《千钟戮》。“一人永占”为《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19.南洪北孔: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20.古文三大家:清前期文坛上,进行文学性散文创作的是侯方域、魏禧、汪琬,被称为清初“三大家”。21.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22.京华三绝: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23.玄奘归国后,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24.“三灯丛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彦《觅灯因话》。25.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为《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并在剧中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论。26.“四大奇书”:《金瓶梅》、《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27.张岱的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与《琅嬛文集》。28.陈子龙是复社与几社文人中的重要代表。29.沈德潜倡导格调说,尊唐抑宋;翁方纲论诗倡肌理说,包括义理与文理;袁枚标举性灵说。30.“乾隆三大家”又称“江右三大家”分别为袁枚、蒋士铨、赵翼。31.桐城派奠基者方苞树起“义法”说的大旗,刘大櫆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言有物”的内容,姚鼐提倡“义理、考据、词章”合一。32.姚门之后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四大弟子”。33.李兆洛与恽敬、张惠言合称“阳湖三家”。34.常州词派张惠言开山,至周济发扬光大,蔚为宗派。35.吴中四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36.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37.《水浒传》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为简本和繁本。38.王骥德的《曲律》是明代最重要的曲论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戏曲创作规律的比较系统的总结。39.康熙诗坛上的南朱北王指的是朱彝尊和王士禛。40.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41.吕天成的《曲品》是继《南词叙录》之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书。42.清初小说续书的两种方法:仿造和假借。43.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44.《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二、名词解释1.台阁体:是明代初期以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作家群及创作,这些作家多是太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在创作上内容平乏,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但他们也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形式,在风格上显得典雅华丽。2.茶陵派:明初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3.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从表现特点来说,八股文的一个重要体裁特征是它的对偶性,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而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4.前七子:主要活动于弘治和正德时期。他们是: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他们以李梦阳为核心,他们以复古自命,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和八股文。实际上是以复古为手段探索文学创作的新途径。5.后七子:主要活动于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核心,他们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他们的文学观念与前七子差不多,主张复古,但他们的在学古的过程中更讲究诗文创作的法度和格调,提出要“以汉魏盛唐为第一要义”,即并不单纯地学盛唐和秦汉。同时他们强调诗歌的情感因素,鼓吹真情。6.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7.吴江派: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影响下,出现了大批用昆山腔创作传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从而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因沈璟是吴江人,故后人称之为吴江派。此派作家认为传奇创作要严守音律,强调曲辞必须本色,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惩劝风世为主旨。主要作家有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袁于令等,但他们的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沈璟,创作也取得一定成就。8.临川派:明万历年间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故追随、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被称为临川派。汤显祖论曲强调“曲意”,主张兼顾“意趣神色”,讲究文采,崇尚“丽词俊音”;要求格律服从内容、文辞,偏重于剧作的文学性,临川派作家大多继承了汤显祖的重才情、重文采、不受形式、格律束缚的特点,作品也大多叙写男女之情,但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9.明清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10.三言二拍:明代中后期短篇小说,以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为代表。“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为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标志古代短篇白话小说整理与创作高潮的到来。《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它是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11.“童心说”:李贽对文学持有的与传统文学思想根本不同的一种见解。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处于通信焉者也。”(《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真心,赤子之心,李贽解释为“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亦即人的自然性情,包括不依傍他人的独立见解和表现自我的纯真之情。12.公安派:明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性灵说”是公安派的理论核心,他们在理论上提倡“独抒灵性,不拘格套”的创作原则,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意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对文学的束缚,在内容上,则有抒写闲情逸趣的倾向,在当时产生较大的影响。13.“格调说”:沈德潜论诗,主张“格调说”尊唐抑宋,以儒家诗教为根本,强调诗歌须“格高、调响”,更有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同时,更加强调诗歌“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恪守“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创作原则。14.“肌理说”: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是指诗中的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法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变通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15.“性灵说”:袁枚的论诗主张。强调诗歌创作应抒写性情,表达个性灵趣。辞贵自然,追求独创。反对以程朱理学来束缚诗歌创作,反对拟古倾向和“温柔敦厚”的诗教。对诗人而言强调要有“才”、有“灵机”,追求凭借天才发露而造成,“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等超越陈规的变化多端的风格。16.竟陵派: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因其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为湖北竟陵人,故得名。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基本相同,要求抒写灵性,反对模拟,认为诗歌创作要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读古人作品,也要体察古人的真情实感。针对公安派的俚俗与浮浅之弊,希求通过幽深孤峭来加以矫正,以致出现艰涩之弊。17.梅村体:清初词坛,吴伟业号梅村。梅村体是吴伟业创作的一种七言歌行体,其有元、白歌行体,重在叙事之长,辅以初唐“四杰”的华艳词藻,温庭院、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创造了自成一体的“梅村体”。“梅村体”词有100余首,以《圆圆曲》为代表。18.晚明小品文: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体裁上则不拘一格,轻俊灵巧而有情韵。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19.“神韵说”:王士禛的诗论主张。其论诗吸收司空图“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理论,主张“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玄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的境界,要求诗歌要有含蓄深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以王维、孟浩然为诗歌创作的典范。20.桐城派: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21.复社:崇祯初年,太仓人张溥、张采等发起带有政治团体性质的文社——复社。以复古学为宗旨,企图从文化上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明朝政治危亡。22.虞山诗派:清初常熟地区受钱谦益影响产生的以冯班为代表人物的诗歌流派,因家乡常熟有虞山而得名。反对前后七子、公安派、严羽(宋)、竟陵派,主要表达故国之情,讽刺南明王朝不能有效抗清,诗风含蓄有味。成员有冯班、钱曾等。23.阳羡词派:以陈维崧为宗的词派。陈思想上尊崇词体,摒弃词为“小道”“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诗经》与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创作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有“词史”之称。风格上,学习苏、辛以豪放为主,有《迦陵词》、《陈迦陵文集》等。该派主要成员有:万树、蒋景祁、吏唯园、陈维岳等。24.浙西词派:以朱彝尊为宗的词派。朱论词宗法南宋,崇高清空醇雅风格,主张向姜夔、张炎学习,认为“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注重锻炼字句,讲求独出机杼。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25.性灵派:清中叶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报“性情”,即说诗生于性情,性情是诗的本源和灵魂,诗人要“自把新诗写性情”。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