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教育资源1.3科学观察练习一、选择题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生成新的分子D.荷叶上的水珠是滚圆的——水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A【解析】【分析】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是如何从分子的性质中选取适当的性质来解释相应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再分析利用。【解答】A.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A选项解释错误,但符合题意;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B选项解释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食物腐败,是因为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分子,故C选解释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荷叶上的水珠是滚圆的,是由于水分子间具有引力使得水珠呈现滚圆的形状,故D选项解释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A组河水500毫升22℃30个28只B组蒸馏水500毫升10℃30个9只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没有控制变量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答案】A【解析】略教育资源教育资源3.为研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小明先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然后分析测量的数据并作出结论。其中“测量脚的长度和身高”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获取事实与证据D.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中具体实施步骤,根据小明做研究的过程进行判断。【解答】其中“测量脚的长度和身高”这一环节属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的过程。故选C。4.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热较多D.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热较多【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能力,把握住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并能进行有效的分析比较,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解答】A、读图可知,甲熔化持续的时间为18min-10min=8min,乙熔化持续的时间为27min-17min=10min,二者融化时间不相同,说明吸收热量不相同,故A错误;B、读图可知,乙图象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高,即乙的熔点高,故B错误;C、从图象可以看出,在前10min之内,甲乙均为固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故C正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D、从图象可以看出,甲在18min之后为液态,乙在27min之后为液态,两条图线平行,说明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热量相同,故D错误。故选C。5.当你肚子疼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A.建立假设B.获取事实与证据C.制定计划D.提出问题【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整理、得出结论、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医生采取的这些行动都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进而得出结论。【解答】医生的望,闻,问,切等都是为了获取事实和证据。故选B。6.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建立猜测和假设C.设计研究方案D.获得事实与证据【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关键要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通过观察法收集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事实与证据。故D正确。故选D。7.2019年5月,由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以三战全胜的纪录赢了名列世界第一的棋王柯洁。下列选项中能判断“阿尔法狗”是否为生物的是A.能否下棋B.能否说话C.能否运动D.能否生殖【答案】D【解析】【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A.阿尔法狗虽然能像人一样下棋,但是机器狗不属于生物,所以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因此A不符合题意;B.能否说话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因此B不符合题意;C.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因此C不符合题意;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所以能否生殖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8.玉米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为了了解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的关系,某同学根据实验方案绘出实验设计示意图(甲乙幼苗完整,丙、丁、戊切去尖端,丁戊琼脂中含有等量的、由玉米幼苗尖端提供的生长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B.乙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C.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D.丁和戊的结果分别是丁向右弯曲生长(或弯向光源生长);戊弯向琼脂块对侧生长)【答案】D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解析】【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判断能力.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玉米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外因是:有单侧光照;内因是有感光部位-尖端。【解答】A.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乙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戊装置中,幼苗左侧含有生长素,向右弯曲生长,甲组实验中幼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两侧分布均匀,直立生长,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丁组直立生长,戊含生长素的一侧生长快,弯向琼脂块对侧生长,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9.某同学想要观察草履虫的运动特点,他所选用的最合适仪器()A.只要用放大镜即可B.用低倍的普通光学显微镜C.用高倍的普通光学显微镜D.需用电子显微镜【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微生物运动及形态的特点应该选择合适的观察仪器,本题考查仪器选用方面的知识。【解答】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单细胞生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最常见的是大草履虫。体长只有180—28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观察草履虫选择低倍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故选B。10.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基米德,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基米德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基米德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跟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跟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这则故事说明了()教育资源教育资源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B.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D.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通过一则故事来考查关于物体测量方面的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测量物体前需先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解答】测量工具前应该先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这正是本故事告诉我们的。故选D。11.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A.用浓硫酸干燥氢气B.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C.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D.用稀盐酸除去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碳酸钙【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A.根据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熟石灰具有弱碱性进行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碳酸钙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熟石灰具有弱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教育资源教育资源D.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可用稀盐酸除去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碳酸钙,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12.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故选C。二、实验探究题13.1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呼吸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图甲曲线表示在恒温30℃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呼吸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下图乙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1)光照强度为B点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_______教育资源教育资源(2)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3)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_______(左或右)移动。【答案】(1)是(2)小于(3)左【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有相依存,既有区别有有联系。甲图中OB段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说明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强度弱,B点表示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