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临河三小高继娥内容摘要本文将世界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关于“学校应当领导家庭”的精辟思想,运用于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关系的处理上。提示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主动性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需要帮助家长克服的家庭教育中的种种不良倾向,阐述了“高查摸底”式,“走出去”式、“请进来”等衔接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以促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一致。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衔接紧密配合加强沟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随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的深入人心,家长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去追求好的学校和好的老师,以期望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成才。但由于人们忙于各种经济社交活动,许多家长将教育认为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一定好。由于人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了中国部分孩子得不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反社会化的行为。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家庭教育往往也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这包括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以及他们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效果如何,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尽管今天的考试方式还很不完备,但它不可缺少。然而,学校教育的作用并非仅此而已,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的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使他们学会与人相处,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未来拥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我们才有平静的生活;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这样在未来的社会中,美好才能得到弘扬,丑恶才能得到抑制;学校教育要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这样才能使我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变得五彩斑斓;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这样才能使我们未来的生活充满关爱、友好、尊重和文明;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学校教育应当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因为这样才能确保我们人类正常延续;总之,学校教育要有助于不断提高人生命的质量,使今天的青少年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幸福、更加美满。学校教育绝不意味着只是让学生将几本教科书烂熟于心,而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由上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要,学生的绝大部分科学知识与技能、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完成的。但传授知识、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也是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职能,所以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有效的配合,形成有机互动的整体,才能有效的开展好当前的教育工作,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执行者老师与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家长,必须紧密配合,加强沟通,互相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才能真正的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开展好。教师在加强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使家长成为一种有力的教育力量。教师必须有效的运用学校开放周、家长会、家访、校讯通等手段,有效的与家长保持沟通,根据孩子的成长经历、家庭氛围、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共同探讨、发掘孩子的优缺点、特长,并帮助孩子把学习生活中不足的地方改正过来,因材施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老师要对多名孩子进行关注,而且孩子2/3的时间在家庭,“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老师在某些方面不如家长了解孩子的多。而家长及时地将孩子的情况与老师进行沟通,使老师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孩子,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家长,身正为范,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起到表率作用,家长要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孩子心灵,预防孩子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长不光在物质上,在精神上也要多关心孩子,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要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毕竟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包括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以及他们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来自学校教育,对于有的报道中的家长过分强调家庭教育,让学生辍学在家自学,我们持反对态度,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学校中,同学之间,学生老师之间相处,对青少年学会更好的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使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处理社会关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样搞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主动性衔接?按照马卡连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的思想,要求家庭教育认真服从学校教育,服从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则要强化自己专职教育者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去搞好同家庭教育的结合。具体方式如:第一,“调查摸底”式(事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为了搞好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学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细心查阅学生档案及有关家庭情况的材料,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姓名、职业、工作单位、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通过与学生的等,进一步了解家长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帮助。例如有个学生家长酷爱馒头信鸽,爱鸽胜于爱子,业余时间几乎都全花在养鸽上,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班主任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因势利导,请这位家长到班上作驯养信鸽知识的,还请他谈到怎样处理业余爱好和工作学习的关系。这不仅教育了学生,也教育了家长自己,以后他再也没有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还应包括家庭成员间的突出关系及对学生的影响,了解学生家庭与邻里的关系、环境特点及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以便在同家长共同实施教育时扬长避短。第二,“走出去”式(经常进行家访)家访是经常性的也是最主要的联系家长的渠道,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衔接的极好方式。老师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与家长互通情况,交换意见,有的放矢地因人施教,而且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理解和信任,起到同家长携手加强对学生教育的作用。这一优良传统应当得到继承和发扬。第三,“请进来”式(适时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联系家长的又一传统方式,一般安排在开学初。复习迎考前和学期结束时。家长会贵在能创设机会,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了解子女,并起到家长之间取长补短,多方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作用。家长会规模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形式不要呆板,否则家长出席率往往不高。有效的家长会往往注意形式出新、内容丰富,如根据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同一类型的问题或需要解决学生在品德、文化知识学习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有针对性地对某个专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这类小型的家长座谈会灵活机动,如叙家常,既生动又实在。第四,“鸿雁传讯”式(用书信、校讯通交流育人信息)除了教师的家访和家长访校联系外,也可利用文字及电子通信传递信息,如写书信、便条及校讯通互通情况,迅速及时地交换意见;建立家长联系手册,老师有什么事需与家长联系或家长什么事需与老师联系,记在联系手册上。总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互相配合,缺少或忽略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两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