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思路一规划水平年与国土空间规划水平年一致,规划近期水平年2025年,中期水平年2035年,展望2050年,现状基准年原则上2018年。二编制思路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以划定涉水生态空间、优化水利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为重点,以强化涉水空间管控和保护为抓手。考虑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一)全面开展现状分析评价理清水资源承载能力、涉水生态空间本底状况、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情况、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状况、河湖管理等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二)目标确定提出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2025、2035年防洪排涝(水安全)、水资源配置(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涉水空间管控保护的目标和控制性指标;研究提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布局及分区布局,展望2050年。(摸清底数,分析原因,提出改善目标)(三)涉水生态空间包括河流、湖泊等水域及岸线,蓄滞洪区及洪泛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涉水部分。(参考《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空间规划水利相关工作技术指导意见(试行)》、《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划定涉水生态空间范围,明确生态功能类型。(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综合考虑底数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考虑水安全、水资源配置),按照确有所需,合理布局。水库、闸坝、供水、水系连通、灌区等工程类型、规模、线路等(五)水生态修复统筹考虑副中心城市建设、四水同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方案),重点河湖生态修复与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水源保护。(六)涉水空间管控保护措施在提出涉水生态空间与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的基础上,与“三区三线”进行符合性和协调性分析,将涉水生态空间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边界落图。按照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提升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安全可靠,正常发挥功能等要求,分级分类提出涉水生态空间和水利基础设施用地管控措施和保护要求,提出市级层面约束指标和管控要求。附表4-2规划控制性指标表序号管控要素主要指标指标说明数据计算及来源1水资源用水总量(万m3)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等各行业用水量的总和水资源公报及统计年鉴2人均年用水量(m3)指总用水量与常住人口的比率水资源公报及统计年鉴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流域或区域供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率4地下水开采系数(%)一定区域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允许开采量)的比值5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区域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个数占总个数的比率6水生态河湖水域空间保有率(%)河道、湖库的水域空间面积与行政区域(流域)面积的比率7自然岸线保有率(%)没有经过人为干扰的自然岸线和经治理修复后具有自然岸线形态和生态功能的生态堤岸长度之和占岸线总长度的比率来源于国土调查,自然资源专项调查8河湖重要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河湖重要控制断面满足生态流量目标的个数比例9水土流失率(%)水土流失面积与国土面积的比率10水利基础设施已建、在建水利基础设施用地面积(km2)已建、在建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水利基础设施空间范围占地面积与附表6-1中数据一致11规划水利基础设施用地预留面积(km2)规划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水利基础设施用地预留空间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