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的心理建设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下 2017年 第3期(总第557期)ExplorationArea【探索带】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灾种较多、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习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当前我国对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的心理建设主要集中在灾后心理重建和情绪纾解,笔者通过实践调研发现,我国的防灾教育基础薄弱,全民性的防灾教育和演习、政府各相关部门的防灾训练和防灾演习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灾害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够。社会大众的防灾害意识有待加强,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有待加强,要全面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全过程心理建设,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民众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提高整个社会的处理突发灾害的应急能力。一、要加强灾前全体社会成员的防灾心理建设,增强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灾害中的心理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建设的起点应该和每个人受文化教育的起点一致。比如我们的近邻日本,作为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日本提倡从小就开始对全民进行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教育。在我国应逐步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广泛参与、个人积极响应的全社会的防灾体系。政府可以在防灾知识普及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例如印制灾害应对手册发放给国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体进行防灾知识宣传,通过加强宣传达到强化社会责任的目的。同时政府可以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防灾培训和演练,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积极参与防灾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二、要及时做好灾害救援过程中全体社会成员的救灾心理建设能不能够在灾难发生时做到消息的及时发布,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政府在救灾信息发布过程中发挥主阵地作用,采取有效的发布策略,要采取发布主体权威性与多元化并存、发布内容时效性与全面化统筹、发布渠道独特性与整合化互补的策略,例如在运用好央视等权威媒体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利用微博、微信等多元化方式及时公布有效信息,稳定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尤其是受灾群众及其家属的心理情绪。三、要持之以恒地做好灾后心理建设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是防灾减灾救灾心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广大灾区群众的心理需求、建设灾后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有关防灾减灾救灾的心理研究多集中在灾后的心理建设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其重要性,更是因为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长期投入。进一步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规范各级财政对灾后心理建设的投入机制,大力宣传与倡导社会捐赠,使受灾群众及其家属在重建家园的同时,从心理上消除恐惧,应对压力、增强自信,从而获得力量。灾后心理重建从根本上是要加强塑造受灾群众的健康人格,加强情绪调节技术和应对灾害技能的学习,加强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这就又与灾前的心理建设相衔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的心理建设是一个循环过程,一个长期过程,一个多层次、分阶段的过程。灾前、救灾过程中、灾后都要有相应的心理建设,灾前心理建设是基础、是根本,通过心理建设加强全体社会成员的防灾救灾意识,使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执行灾害应急预案,以及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救援过程中的心理建设是关键,是保持社会稳定、保障及时救援的关键,只有在救灾过程中吸引社会成员参与,做好受灾群众及其家属的心理建设才能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做好救灾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灾后心理重建和心理教育是保障,是受灾群众塑造健康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是建立防灾心理建设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总之,面对中华民族复兴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努力降低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影响,通过灾前、灾害发生过程中、灾后全过程心理建设,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发展规律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为形成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障,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参考文献:[1]刘丹.灾后的心理影响及灾后心理重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9).[2]宋玉霞,宋明丽,于航.等.应急心理救援队伍建设探析[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4(10).[3]郑居焕,李耀庄.日本防灾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2).(责任编辑:赵媛)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的心理建设问题陈佩珊 李曼音(河北行政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摘 要:近年来,随着一些极端天气的发生,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现上升趋势,已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产生重要影响。笔者通过分析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的心理建设环节,探讨如何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中建立全过程的有效心理干预机制,为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提供借鉴。关键词:心理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中图分类号:D6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3-0255-01收稿日期:2017-01-10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行政学院资助项目。作者简介:陈佩珊(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社会管理。李曼音(1979-),女,河北唐山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1 / 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