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知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答: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答: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答: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答: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答: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答: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答: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答: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1969年首先西非加纳暴发流行,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80、90年代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一、预防控制措施:1.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使用流水。2.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应用75%乙醇消毒双手。3.医务工作者检查及治疗操作后必须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品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本病流行期间,医院需要设专台门诊,避免交叉感染。4.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方法预防眼病。二、对病人的管理:1.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2.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3.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根据疫情,有关部门可责令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4.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病人最好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儿童肝炎观察五大征兆妞妞今年4岁,最近吃不香、睡不好,整天无精打采的,带去医院看了,她居然得了急性甲型肝炎。孩子也会得急性肝炎?医生称,小儿肝炎以急性甲型肝炎为主,多为黄疸型,常伴有发热、畏寒、全身乏力。在消化道症状中,有恶心、呕吐、上腹胀满、腹泻等,一半以上的孩子会表现为腹痛。因此,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阑尾炎、肠蛔虫症,甚至急腹症等。由于孩子的肝脏相对比成人大,血液也比成人丰富,有利于肝脏疾病的恢复。所以,小儿肝炎总的来说,具有病程短,恢复快,转成慢性肝炎比率低等特点。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肝炎这种疾病,务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实,发现肝炎征兆并不难,只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它的“蛛丝马迹”。精神: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食欲: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就要特别当心。面色:主要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大小便: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腹痛: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预防乙肝你做好准备了吗?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推广,乙肝发病率降到历史低位。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时间推移,乙肝感染将逐渐减少。但是,目前乙肝感染仍是防控的重点。由于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因此掌握必要的肝病防治知识,依然重要。一起吃饭、身体上接触会不会被传染?避免肝病传染,需要做好哪些措施?患了肝炎要如何治疗?听听肝病专家怎么说。哪些情况下乙肝会传染?专家: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一般情况下,一起吃饭、打喷嚏、咳嗽、拥抱是不会传染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与乙肝患者合用如剃刀、牙刷等。此外,如果性伴侣是乙肝患者,要使用安全套。乙肝患者的性伴侣及其他密切生活的家庭成员,也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和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相关方面检测。近年来,由于疫苗接种的实行,母婴传播已经大大降低,其阻断率可接近90%。慢性乙肝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专家:首先是定期接受检查。慢性乙肝携带者一年至少检查1-2次,包括血检、体检和肝脏超声波检查。在饮食方面要严格限制饮酒,戒酒则可以大大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同时要保持饮食平衡,多食用绿色和黄色蔬菜对肝脏有好处。此外,应避免吸入来自油漆、油漆稀释剂、胶水和家庭清洁产品的气体,其中可能含有损害肝脏的化学物质。感染乙肝后会有什么症状?专家:如果是急性肝炎,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全身无力,食欲差、恶心、右上腹疼痛、腹泻等。急性乙肝多见于成人期感染,一般3-4个月可康复。还有就是慢性肝炎,病程比较长,一般超过6个月,主要是查血乙肝相关指标阳性,肝功能不正常。慢性乙肝患者要定期检查和进行必要诊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同健康人有区别吗?专家: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随访。现在都有哪些治疗乙肝的方法?专家:主要还是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辅助加一些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主要是提高治疗应答率,但其疗效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甲肝患者要注意什么?专家: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接种甲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要怎么预防?首先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尤其是加工食品时要注意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至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对一些自身易携带病菌的食物如贝壳类、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如果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过患了甲肝,只要科学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目前丙肝患者数量在增多吗?专家:是的。由于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丙肝,所以只能加强自我防护。丙肝与乙肝的区别,只是病原体的不同,病情发展结局是相同的,因此预防方面主要还是要切断传播途径。另一方面,随着当今医学研究的发展,丙肝早发现、早治疗,还是有可能治愈的。几大忽悠招数专家教你看清楚“一针见效”“一个月包转阴”……形形色色的乙肝治疗广告,让许多乙肝患者傻了眼,这些所谓的“疗效”是确有其事,还是夸大其词?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往往是难以判断的。昨日,本报邀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朱月永对眼下常见的各类广告进行一一解析。祖传秘方根治乙肝专家解析:中医药,包括民间的一些偏方,对某一个病人来说可能会有作用,但换一个人也许就没有作用了。应该说,这些药方对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改善可能有些作用,但有没有抗病毒作用,目前还是缺乏临床研究证实的,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服药一个月包转阴专家解析:现在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已经不满足于转氨酶的回复和乙肝病毒的抑制,而是希望“大三阳”能转为“小三阳”,即出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目前治疗慢性乙肝主要有两大类药物,一种是干扰素类,另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如果经过规范治疗,会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甚至是表面抗原的清除,但转阴率不可能是100%的。因为患者在治疗时,首先,是否需要治疗有其适用症,比如有一些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需要吃药治疗的,只要定期复查;其次,能否取得转阴与患者的年龄、开始治疗时的转氨酶水平、病毒数量都有关系,医生也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所以不存在包转阴的情况。吃某种药可以根除乙肝病毒专家解析:乙肝治疗药物只能控制病情发展,清除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由于药物无法进入到细胞核,导致了细胞核内的cccDNA里的病毒会不断复制,无法根除。因此乙肝病毒暂时还没有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可以根除。一针见效疫苗治疗乙肝专家解析:现在有一些打出“一针见效”广告的,多是注射治疗性乙肝疫苗,现在这种治疗性疫苗还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目前还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其疗效还需要将来进一步研究证实,在我国最新版的乙肝防治指南中,这种治疗方法尚未列入其中。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知识要点一、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疾病,无免疫力的人接触病人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