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2018-2019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实验学校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实验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1.初一历史教师在讲授“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这一单元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直立行走”。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20世纪80年代,一曲《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传遍大江南北,“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唱出了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在这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中国人公认的始祖是()A.黄帝和蚩尤B.炎帝和蚩尤C.黄帝和炎帝D.黄帝和禹4.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5.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A.甲骨文、隶书B.甲骨文、金文C.金文、篆书D.金文、隶书6.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7.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是()①重用人才②重视农业③统治残暴④末代国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第2页,共17页8.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A.变法违背民意B.变法深入贯彻C.变法遇到阻力D.变法宣告失败9.《华阳国志》有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那么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原因是()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修建C.商鞅变法的实施D.秦朝统一的完成10.“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1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A.沿袭历史传统B.开创一代帝号C.加强思想控制D.宣扬个人功业1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13.对文景之治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B.重视“以德化民”C.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D.西汉进入鼎盛时期14.如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5.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A.释放奴婢B.实行三十税一C.严惩贪官污吏D.兴办太学16.下列有关黄巾起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③最终被残酷镇压了④沉重打击了西汉的统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第3页,共17页17.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①望闻问切四诊法②麻沸散③五禽戏④按摩疗法A.①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③18.《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世纪之首。这表明()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19.一位同学在“三国鼎立局而的形成”一目的学习中,看到有这样一段文字:“□□□□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战后,曹操扩大了在黄河流域的势力。刘备乘机占有荆州、益州。孙权进一步巩固了江东的基业。”材料□□□□处的战役可能是()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20.西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A.丝织技术高超B.社会经济繁荣C.统治阶级腐朽D.制糖技术发达21.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石崇王恺斗富B.官渡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22.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其中的“马”指的是()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睿D.司马光23.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于4世纪的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24.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所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25.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①《九章算术》②《齐民要术》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④全身麻醉手术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第4页,共17页--《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借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依据材料一,请你谈谈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还在经济、文化和思想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中的“汉皇帝”指的是谁?“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材料三中董仲舒又提出了什么建议?经过“丝绸之路”,诞生于古印度的哪一种宗教传入我国?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上述材料提及的帝王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27.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百度百科民族融合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材料四: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第5页,共17页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举出一例即可】第6页,共17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从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化石可知:北京人的外表与现代人基本相似,但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直立行走。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本题以北京人的图片介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2.【答案】B【解析】图片“陶器上的稻穗纹”和“干栏式房屋”符合题意。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而鱼纹彩陶盆和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人的文化特征。故选:B。本题考查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准确识别图片信息,把握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是作答此题的关键。3.【答案】C【解析】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在融合中形成中华民族的主干--华夏族,在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中国人公认的始祖是黄帝和炎帝。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农耕,开辟集市,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第7页,共17页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人公认的始祖--黄帝和炎帝。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4.【答案】A【解析】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观察题干关于青铜器图片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选项A。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对青铜器的认识。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5.【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以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故选:A。第8页,共17页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文字演变的知识点,应把握我国文字演变的历史。解答本题要熟记我国文字演变的历史知识。6.【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为切入点,考查齐桓公争霸,知道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本题考查齐桓公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答案】B【解析】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