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兴衰之谜与文明之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罗马帝国:兴衰之谜与文明遗产课程名称世界文明史姓名陈志浩学号1241410004专业生物科学(师范)年级2010级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月日2012-5-19摘要最初罗马只是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后来,罗马通过一系列战争,基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此后它进一步向海外扩张,发动了布匿战争,征服了西部地中海强国迦太基。最终称霸地中海。古代罗马从建国之初的只有一个罗马城的蕞尔小邦,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后,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囊括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并且在军队建设、法律、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关键词古代罗马兴衰之谜文明遗产罗马的兴盛罗马是一块创造奇迹的国土。经过五个世纪的发展,它走完了由第伯河畔的小国到意大利强国,再由意大利强国到地中海霸国的过程。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已经成为地中海世界最强的霸主。罗马的成功引起了无数历史学家的注意,有古代的波利比乌斯,也有近代的马基雅维里、孟德斯鸠等。那么,罗马人究竟是靠什么力量取得这些成就的呢?首先,罗马的胜利是与罗马人民对战争的积极支持分不开的。[1]罗马民族是一个好战的民族,而且具有极强的征服欲。他同周边的各个强国进行了无数次的交锋。在这些交锋中有输也有赢,但对于建国初期的罗马来说,由于城邦比较小,按照现在的观点就是地盘太小,经不起折腾,有点儿像现在的以色列,所以每一次的失败都几乎是毁灭性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最终走向了巅峰。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罗马人民对战争的积极支持。要知道没有人民的支持,尤其对战争的支持,那么建国初期的小小的罗马是不会挺过来的。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来说就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尚武精神,使罗马能够很快的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继续为胜利奋斗。第二,罗马的胜利是与同盟者的大力支持紧密相关的。[2]与周边国家的结盟,结盟是古代世界保存和发展自己的重要武器。在罗马以前,雅典人和斯巴达人都曾利用过这种武器,并一度使自己成为称霸希腊世界的两大霸主。对外扩张时期的罗马也和雅典、斯巴达一样,采用结盟这一方式,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过和它们不同的是,罗马人在处理同盟国的关系上比较明智,它既没有象雅典人那样对同盟者采取竭泽而渔的剥削政策,也没有像斯巴达人那样对同盟者采取强迫服从的高压政策。对于同盟者,罗马人一般总是采用尊重和给其一定实惠的政策,不但允许同盟者独立处理内部事务,而且在统一意大利后,还准许半岛上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而一旦同盟者遭受外来势力的侵略,他们又总能竭尽全力地保护同盟者的利益,使其免遭损害。罗马对同盟者实行的这种开明政策,自然也就赢得了同盟者对它的支持和忠诚。在汉尼拔战争期间,罗马之所以能够绝处逢生免遭劫难并最后取得胜利,关键就在于它得到了意大利诸同盟对它的支持和援助。东方战争开始以后,同盟者对罗马的贡献越来越大,据统计:从公元前200—前168年,同盟者每年向罗马提供8至9万的辅助部队,其数量相当于罗马全部军队数额的2/3。更值得注意的是:罗马东方部队的粮食大多都来自行省和同盟者。很显然,如果没有同盟者的无私奉献,罗马要在远离国土、粮食缺乏的希腊进行大规模的军团作战,并取得辉煌胜利肯定是不可能的。第三,罗马的胜利是与元老院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的。[3]古罗马的政体也许是古代最完善的民主政体了。它最初也是王权的政府,后来成为贵族政体,重要官员和元老院是由地位高的家族的后代才能担任。它引起所有非贵族阶层的人平民和商人们的激烈反对。贵族与平民阶层的对立产生了权力制约的共和政体。保民官牵制其它官员和元老院;二个执政官和为期仅一年的任期是为了防止独裁的产生。此外,公民作为军人可以因为作战勇敢而获得财富,成为军官,从而进入上层。罗马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国家,在那里奴隶和外国人可以成为公民,敌人的优势都被罗马吸收了。它学习一切有用的好东西,为得是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这一点与斯巴达纯军事体质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因为元老院在对外扩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当时的罗马人一般都把自己的祖国缩写为SPQR即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第四,罗马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还应归功于那行之有效的军事制度。[4]罗马疆域的保卫和扩张依赖它的军队。在罗马,服兵役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前期罗马军团的阵列。少年兵在队伍前方担任散兵。青年兵位于第一列,壮年兵位于第二列,成年兵位于最后。每列分为10个中队。骑兵置于两翼。具体他们是怎么作战的,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但可以说人力的优势、灵活的战术和特殊用途的武器都对他们的战绩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所有的因素中,罗马所依靠的最大的力量就是军团将士的素质和忠诚。正像公元前200年希腊将领色诺芬回忆他的军队时所说,当他们面对敌人的武器和战马时,总是表现得极为沉稳,“这样的人在战场上无往而不胜”。当然,从客观上讲,当时的国际环境对罗马扩张也十分有利。在东边,曾经繁荣一时的希腊化诸王国,他们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后开始走向衰落;在西边,海上强国迦太基虽然在经济上比较富裕,但在政治制度、军队素质和内部团结等方面都远不如罗马人。这种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罗马对外扩张的进程。[5]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曾经对罗马的强大做过这样的评述:“由于谨慎和幸运,罗马人的帝国达到伟大而持久的地位;当取得这个地位的时候,在勇敢、忍耐和艰苦奋斗方面,他们超过了所有其他民族。在他们牢稳地巩固他们的势力之前,他们绝对不因为胜利而骄傲;虽然他们有的时候,在单独一天内丧失了2万人,在另一次丧失了4万人,又一次丧失了5万人,虽然罗马城本身常在危机之中,他们也绝对不因为不幸而沮丧。饥馑、时常发生的瘟疫、人民暴动,甚至所有这些事情同时发生,都不能挫折他们的热忱;直到经过七百年胜负不能预测的斗争和危险,最后他们才达成现在的伟大,取得现在的繁荣,作为老谋深算的报酬。”这一评论对于说明罗马的强大虽不够全面,但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6]帝国的衰落罗马文明到五贤帝时发展到最高峰,随后盛极而衰,直到公元5世纪,帝国大厦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轰然倒下。元首制时期罗马宪政方面最明显的政治缺陷是缺乏明确的继承法。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斯将军登上皇帝宝座,建立了军事独裁的统治。他所建立的皇朝从193年持续到235年。从3世纪后期起,罗马出现了两位著名的皇帝,他们通过改革,延缓了罗马的危机。公元324年,君士坦丁成为唯一的皇帝。君士坦丁在位期间以两件事著名,一件就是先前提到的皈依基督教,另一件就是在公元330年在拜占庭创建了新的首都。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统治者是西班牙人狄奥多西一世,就是在他任内基督教成了国教。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去世后,皇帝的权力被他两位儿子瓜分,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最直观的原因当然是“蛮族”的入侵。众所周知,罗马帝国是被来自北方的强悍的日耳曼民族所灭亡的。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内部危机丛生的时候,罗马帝国的东北部面临着一些外部民族的骚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日耳曼民族。日耳曼人最早生活在斯堪的亚半岛南部地区,从公元前6世纪左右,日耳曼各部落开始南迁。公元1至2世纪在欧洲的中部和北部定居下来,与罗马帝国发生接触。410年,西哥特人开始向意大利半岛发起进攻,占领并洗劫了罗马城。“蛮族”人从各个方向涌入西罗马帝国。最后帝国被瓜分:不列颠岛被来自北部的一些岛民和来自大陆的盎格鲁-撒克森人占领;北部高卢地区被法兰克人获得;东部高卢成了勃艮第人的天下;西南高卢和西班牙落入西哥特人的手中;汪达尔人获取了北非的土地;东哥特人最后成了意大利半岛的主人。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斯•奥古斯图卢斯被迫退位,此后整个西罗马帝国完全处在日耳曼人控制之下,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在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之间,站上风的不是新的团结,而是不可调动的斗争。在数世纪前的近代,有人认为,罗马之所以灭亡,是由于人种的纯洁性受到了玷污。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尽管民族融合长达数世纪之久,但许多罗马人的顽强特点并没有改变。这一点已被他们不断取得的成就所证实。心理上没有相应的改变才是症结。只要他们善于同日耳曼人和睦相处,那么西部帝国仍可保持不变。”[7]这只是表面现象,历史发展到这一步,日耳曼人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或者说是终结者的一个角色。而事实上,罗马的衰落就如它的建成一样,决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逐渐瓦解的。因为没有的对手也就不存在对外的竞争了。所以罗马的衰亡的原因要到竞争优势以外去找。首先是罗马从内部衰落了,才有各日耳曼部族的入侵的结果。相比较的是中华帝国也多次被北方蛮族入侵和征服,但最后都复兴了。罗马帝国却是一击即碎,永远没有复兴。这只能解释为它的多民族性和没有形成统一的文明。文明的优势使中国成为“万国来朝”的文化中心,并在被蛮族征服以后,迅速同化征服者。另一个例子是希腊文明。即使它在被马其顿人征服以后,其文明仍造就了希腊化时代。当几次内战与长期的帝制使法制逐渐衰败使元老院成为傀儡,人民的财产和生命能够随意被夺取,周而复始的动乱,尤其是三次奴隶大起义(第一次西西里奴隶起义;第二次西西里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8]消灭了那使罗马民族成功的优秀品质以后,罗马就从内部灭亡了。进取的停止。当没有敌人可以征服以后,罗马强大的军事力量就被用于个人目的。罗马城是不设防的城市,它的安全依赖于罗马人的爱国心,这是为了防止将军们威胁文人政府。当国际竞争停止以后,当国内的贫富差距扩大到无法容忍的时候,当势力迅速增长的新人们仍旧被排斥在元老院和重要的官职以外时,当奢侈之风削弱了罗马人的道德与品质时,罗马的共和体制就受到来自内部的威胁。这些是内战的起因。专制扼杀自由、团结、爱国心和创造力。帝国时代罗马的最大政治缺陷最终可能在于没有让足够的人民参与政府工作。内战消灭了罗马人的传统,爱国心不存在了。帝制消灭了自由,安逸磨灭了罗马人的进取心,使罗马伟大的因素都丧失了,它就处于维持和衰败的状态。由于帝制是无法永远保持政府的贤明的,罗马在成为专制国家以后又没有发展自己的文化和经济,他们知识消耗用征服掠夺来的巨大财富。整个民族都无所事事,内乱不断。文化与道德的缺乏。最简单地说,3世纪的罗马帝国无法拥有人们共同依靠的公民理想。罗马的文化与道德的缺乏反映在被基督教(一种被征服者的宗教)所同化上。罗马的文化基本都是借来的。仅仅一部法律和大众娱乐(戏剧和角斗)是无法维系这个强大的民族的,更不能维系住整个多民族组成的帝国。所以罗马帝国在内部就是脆弱的。这一点正与中国相反。因为中国即使在成为专制帝国以后,仍是所在区域的文明的中心,它本身产生文明。文明的意义就在于它能使热爱它的民族自我成长。经济问题。罗马最严重的经济问题来源于奴隶制度和劳动力短缺。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罗马几乎从来没有什么产业(农业或手工业),它靠征服起家,还要靠强大的军队维持庞大的帝国,因为到处都是心怀不满的被征服者。不能指望罗马人在征服了世界以后改为种庄稼、做手工艺和经商。奴隶的广泛使用不仅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还使从事经济的不多的罗马人破产。当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只能靠贸易和征服所得的财富供养时,它早晚会消耗成一个空壳。那么罗马成为帝国以后为什么没有转而自我发展呢?因为没有必要也没有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自由、进取心、民族精神、竞争精神、优秀的传统、强大而贤明的元老院政府等使罗马成功的因素都因为扩张的停止与专制的建立而丧失了。中国则从一开始就是靠政体以外的优势发展起来的,所以专制对中国的消极影响不是那么大。而且中国始终处在边疆的游牧民族的生存压力之下,不得不保持最低水平的民族竞争精神。中国对外界处于守势,内部是统一的,可以专心发展自己。罗马在成功以后的情况是对外也处于守势,内部却不是统一的而是一个民族统治多民族,且不怎么去发展自己。罗马文明遗产:罗马人热爱集体,讲求实效,他们富有军事和组织的天才。罗马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也完全扎根于罗马民族的特性之中。他们不幻想,处处显示重具体、务实际的实用主义风格。他们崇拜权威与道德的结合,追求现实主义的现实生活。他们不大热衷于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探索,而更注重于自身语言的发展和传播,更倾向于军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