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放大镜下的生物教案课题放大镜下的生物总课时数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2、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3、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材分析重点难点设计方法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设计: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方法:实验、观察、分析教学过一、情境引入,前测放大镜知识1、师:(大屏幕展示“放大镜下的电视机屏幕的画面”)猜猜屏幕上的画面是什么?2、师:这是放大镜下的电视机屏幕。今天我们要利用放大镜观察周围的世界。(板书:放大镜)3、师:你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用?4、师:刚才有同学说,“能放大物体”,对吗?5、师:其实真能放大就好了,如能把米粒,把饼干,把肉放大哪多好啊!二、尝试使用,掌握放大镜操作1、师:看看放大,其实没放大。你们会用放大镜吗?桌上有两个放大镜,你们玩一玩看,把你要看的物体的图像放大了,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放大图像的,花两分钟时间吧。学生开始观察,教师巡视2、师:请个同学说,是怎样放大物体的。3、师:(师边操作边演示)移动的是什么?不移动的是什么?你们发现了吗,再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巡视。4、师:请个同学来说,你怎样看清物体的?5、师:放大镜观察物体有几种做法。生:我们认为是两种,一种是移动放大镜,一种是移动物体。程三、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1、师: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有谁了解过放大镜的结构?谁了解放大镜的特点?生:中间厚,边缘薄。生:它是一种凸透镜。2、师:凸透镜有什么特点?生:放大。3、师:本来我不赞成用手去摸放大镜这类仪器的镜面,今天为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允许你去摸放大镜的镜面,但你得把手擦干净?4、师:发现了吗?谁能画一画它的特点。5、师:用语言描述一下。生:中间厚,边缘薄。6、师:“凸”是一个特点,还有吗?师:透明,象玻璃一下。师出示铁饼,能放大物体吗?为什么?(不能,不是透明的;放大镜透明,中间又是凸起的)三、再次使用,认识放大镜作用1、师:放大镜在什么地方用过?2、师:这样吧,我们用放大镜来看看报纸,除了放大外,还能看到啥,报纸在抽屉里。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观察报纸记录表用肉眼看到的用放大镜看到的新发现3、学生观察,教师巡视4、师:利用放大镜,我们原来没有看到的,现在看到了,放大镜帮助我们发现细微的地方。5、教师: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出示三种纸的纤维图片)根据三种纸的纤维特征,猜猜哪一张是书写纸、吸水纸、过滤纸。图上看,三种纸的主要差异在哪里?学生:主要差异是毛的多少、颜色。6、教师:这三种纸的纤维的主要差异在它们的长短,我认为第一张是过滤纸,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种纸,可以把纸撕开,用放大镜观察。7、学生观察三种纸的纤维特点。8、讨论交流师:我们发现用眼睛看和放大镜看是很不一样的,如果你用放大镜去放大电视机屏幕上的图,能发现屏幕上的图像是由许多小点组成的。四、反思特点,模拟放大镜功能1、师:放大镜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凸”,一个是“透”,满足了两个条件就可以做放大镜了,这个能放大吗?(举起装有水的集气瓶)2、师:每个小组上来领一个,比较用放大镜与集气瓶放大的字,哪个放的更大些。3、师:能放大,这是肯定的。放大镜放大的确有大有小,你们认为与什么有关?生:凸度有关。生:越厚,越凸放大的倍率也越大。4、师:给大家一个培训皿(举起),可以做成放大镜吗,有什么办法?生:磨。5、师:磨这个办法,我们课堂上时间也不及,也把实验材料搞坏了,你看,我在这里滴一滴水,不要多滴,要小心,能发现它会放大吗?(举起滴管,又用吸管试)学生尝试。6、师:我们可以用这个做一个凸度不一样的放大镜,大家可以试试看。学生尝试五、课堂小结,梳理放大镜知识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布置作业1.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2.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边缘(),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功能。放大倍数与中间的()直接有关。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教学后记本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引导学生对放大镜进行探究,认识放大镜的特点,从而开始对微小世界的探究之旅。通过教学活动实践,感觉“有结构的材料”及“活动中的探究”,对于学生掌握本课的科学概念,起着重要作用。1、本课活动的重要工具——放大镜,除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之外,也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三把放大镜,即有大小不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也有大小一样放大倍数却不同的放大镜,通过对这两组有结构材料的研究,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放大镜不是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它的凸度”这些科学概念。并且结合实物展台,在小结放大镜特点时,利用两把同直径相同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的对比观察报纸上的文字,学生更是印象深刻,同时还发现“放大倍数大,视野缩小”的特点。第二个有结构的材料,就是一些便于学生自制简单放大镜的材料。通过对放大镜放大物体特点的分析,学生认识到: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物体具有放大作用,从而想到各种方法利用各种材料去制作放大镜。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这些材料,以便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思考之后马上就能开展活动进行验证,这些材料主要有各种玻璃容器、玻璃球、保鲜袋、滴管、玻璃片等。在制作活动中,要注意保鲜袋的选择,很多保鲜袋并不很透明,效果不理想;学生在玻璃片上滴水滴,应使水滴圆润,放大效果才好,所以玻璃片要干燥,不然水滴会渗开,影响效果。此外,可以结合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试试容器不装水能否有放大作用?从而了解这些容器只有装上水才能产生放大镜的效果。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概念,是科学课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本课就应在众多活动中让学生亲历讨论、观察等探究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印象,以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学生的思维是不能低估的,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学生所了解的各领域放大镜的作用是极其丰富的,有钟表匠、集邮爱好者、文物考察、古董鉴定、老人看报等等,交流之后,再让学生填写完成教材中的图表,以加深印象,积累资料。“放大镜的特点”探究活动,利用有结构的材料(如前所述),让学生在对比中,在观察中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放大镜放大的原理特点,了解怎么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并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通过简单加工,制作出能放大物体的工具,以巩固对放大镜特点的认识。教学反思要想顺利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标本,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我想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经历了这个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认真地观察、记录和总结,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总体感觉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努力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第二课用显微镜观察教案课题用显微镜观察总课时数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2、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教材分析重点难点设计方法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设计: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方法:谈话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通过大屏幕我们欣赏了一组图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幅图片?为什么?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把一些细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呈现在了我们眼前。2.(投影出示:橡树表皮显微图)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知道是什么吗?这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软木薄片的结构,他把这一个个长方形结构命名为细胞。其实这些并不是活的细胞结构,但细胞一词就此被沿用下来了。3.这一个洋葱,它的内表皮也是有许多细胞构成的,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好的,这节课我们就用显微镜来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观察的对象就是洋葱的内表皮细胞。(揭示课题:用显微镜观察)[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了一幅幅显微镜下的图片,有美丽的花粉、纸纤维、头发分叉、链孢霉、昆虫后腿、微生物、普尔基涅神经元、非典病毒等,这些都是平时用肉眼所无法观察到的,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感受到微小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认识到生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激发起学生学习使用显微镜的热情。]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好,我们每个小组都已经做好了一个洋葱表皮玻片标本,肯定都很迫切想要把它放到显微镜下来观察。先别急,老师先请你们对玻片标本上的这块洋葱表皮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一下,将观察到的结果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在记录表上,并且比较一下两次观察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2.实物投影展示交流。比较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下面我们先来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2.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课件展示显微镜的构造:反光镜、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物镜、镜筒、目镜、调节旋钮……)出示学生显微镜,同桌互说。教师指学生说各部分的名称。3.学习显微镜使用方法:我们已经了解了显微镜的构造,具体怎么使用呢?老师也把它的方法概括成了七个步骤。(贴卡片:取镜安放对光固定装片调整观察收镜)教师边讲边演示怎样用显微镜:取镜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要放平、放稳。对光——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使你原来黑暗的视野范围呈现明亮为止。对好光后,就不要再去轻易移动显微镜。固定装片——把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让要观察的部分处于通光孔中间。调整——先双手同时转动两侧的调节旋钮,让镜筒降到最低。然后反方向朝着身体这边调节,让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模糊的图像时,要放慢速度,微微地来回细调,直到最清晰为止。观察——一边观察,一边把你所看到的记录下来。收镜[设计意图: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观察活动的前提。需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会操作。因此,此处的实验指导体现了实用性。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步骤相对比较复杂,在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难度,将实际要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用概括性的词汇表述实验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4.分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并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记录表上。提醒:如果观察的标本位置有点偏,你可以小心的上下或左右移动标本。你有什么规律发现?(移动的方向与目镜里看到的正好相反。)5.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教师小结: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的,这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6.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用老师的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它的放大倍数要比大家的高,所以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了。但是看到的细胞数量变少了,也就是说观察的范围变小了。仔细观察细胞,你还能发现什么?讲解: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这是洋葱表皮的一个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的。[设计意图:通过生物显微演示装置把洋葱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放大的物象投到屏幕上,使物象进一步放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多个形状不尽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并进一步观察细胞的结构。这样不仅增强了演示和实验的效果,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能让我们看得越清晰,但观察的范围变小了。]四、交流体会,总结延伸1.谈话:这节课,我们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