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8课瓢虫的花衣裳PPT课件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范围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P3)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被后人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这三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P4)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3.哲学的定义是什么?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什么关系?(P29)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得世界观,方法论。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方面:1、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标准: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5.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什么?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是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反映。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6.什么是意识?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表现方面:首先表现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根据本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其次表现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的。再次表现在心理对生理的影响上。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两大基本观点是什么?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两大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9.什么是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0.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发展是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运动和变化。实质:新陈代谢(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11.什么是规律?事物发展遵循哪三大基本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12.什么是矛盾?矛盾具有哪两个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两个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3.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解决矛盾的方法大致有哪几种?方面: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有主次之分。4.每一矛盾对立面之间有主次之分。方法:一方战胜另一方,如真理和谬误;双方同归于尽,如奴隶主和奴隶;对立面的融合,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双方协调并进,共同发展,如工业和农业。1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是怎样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是事物发展的主流,次要方面是事物发展的支流,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1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是怎样的?主要矛盾规定制约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6.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18.什么是质、量、度?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是怎样的?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包括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19.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它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存在哪三个方面的分歧?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和发展的环节,是“扬弃”,即既克服、抛弃,有保留、继承和发扬。三个方面的分歧:首先表现在是自我否定还是外力强加,其次表现在是事物联系发展的环节还是事物联系发展的中断,最后表现在是扬弃还是全盘抛弃。20.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是什么?认识活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21.认识的辩证过程是怎样的?两次飞跃指哪两个环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导致哪两种错误?这两种错误都属于哪一种错误?为什么对同一事物需要多次反复的再认识?为什么我们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的辩证过程:第一步,从实践到认识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第二步,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完成认识活动的第二次飞跃,第三步,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同一事物需要多次反复的再认识;第四步,认识无限发展。两次飞跃:第一飞跃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飞跃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得来的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得来的对本质的认识。感性认识的形式有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夸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导致的错误:夸大感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夸大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或本本主义。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教条主义,都属于主观主义错误。为什么对同一事物需要反复再认识?因为受主观条件限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为什么我们认识的是无限发展的?因为事物本身是无限发展的。22.什么是实践?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哪些?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实践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有目的有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物质性活动。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农业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3.什么是价值?(P81)价值观是什么?(P8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社会主义价值核心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提倡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是什么?两种社会历史观的分歧表现在哪三个方面?(P96)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标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分歧: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2、社会发展有无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3、谁是历史的创造者25.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指的是哪两对矛盾?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6.什么是生产力?由哪些要素构成的?什么是生产关系?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要素: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三大直接要素和科学技术、科学管理两大间接要素。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2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它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什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这一原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28.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由哪两部分构成?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构成。29.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国家?历史上出现的国家可以划分成哪两类?国家的政体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阶级是经济上占有不同地位的两个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国家可划分为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国家政体形式可分为民主和专制两类。3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它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什么?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这一原理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31.商品二因素是什么?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32.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劳动价值论是否只适用于原始社会?(不是)是否一切价值创造都应该鼓励和提倡?(不是)知识价值论是否推翻了劳动价值论?(不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是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和土地是价值创造的条件。33.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什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成反比)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什么?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什么?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并能创造超过自身更大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维持劳动力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5.什么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还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可变资产)剩余价值是是不企业家管理才能的回报?(不是)什么是利润?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怎样计算?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利润: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被称为利润。二者区别:剩余价值揭示剥削,利润掩盖剥削。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利润率=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二者区别: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剥削程度,利润率反映了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36.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两大理论基石是什么?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发现是什么?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37.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作用的形式有哪些?它是否改变了社会主义性质?(没有)形式:1、国有国营2、合营3、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其中经济手段为主,计划、法律、社会政策为辅。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支出、公债三个手段,经济危机时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减税、增支,增发公债;货币政策包括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调整再贴现率、公共买卖债券,通货膨胀是应采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