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资料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表现?(一)公共物品1.首先,纯公共物品市场无法提供。这是由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决定的。2.准公共物品或混合产品市场也不能充分有效地提供。这主要因为混合物品亦都是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和一些程度的非排他性(或正的外部效应)。(二)外部效应。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供给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因而相应的物品市场不能充分提供,会造成供给不足和效率损失。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供给者的成本小于收益,不完全承担自己受益的代价,因而会导致相应的物品供给过度,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损害他人利益。(三)垄断(即竞争失效)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此即市场竞争失效。自然垄断是竞争失效的重要表现之一。(四)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私人市场的所提供的信息往往不足,特别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信息越来越分散、复杂,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充分掌握必要信息,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非理性决策,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因此也会影响到市场机制的效率,这就需要政府来提供信息。(五)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或优效品、劣效品问题)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但在现实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我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物品称为优值品(如教育,有人不愿为子女上学付出代价,导致学龄儿童弃学经商等);将消费者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物品称为劣值品(如吸烟、购买毒品等)。(七)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目标是实现效率,这就决定了收入的初始分配首先是按要素索赋分配。由于每个人的索赋或挣钱的本事不同,参与竞争的条件、实力、能力不同,而且这些不同往往受家庭出身、家庭结构、性别、遗产继承等许多个人不能左右的因素的影响,这样就会产生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公平,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甚至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凝聚力,也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观念,因而也需要政府的干预,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八)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是有盲目性,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另外,市场主体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追求技术进步和节约劳动力成本的行为也可能导致失业现象。按照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市场也可以对经济波动进行调节和矫正,但其是一种事后调节,是采用经济危机的方式,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太大,代价太高。因此,也需要政府对此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以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二、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标准。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私人主体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物品是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从公共物品的供给角度来讲的。即为该物品的供给出资的人在享受该物品带来的利益时,无法排除其他如何人从中受益。非竞争性是从公共物品的消费、受益角度讲的。即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或同时从中受益。三、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广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是指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的配置。资源配置即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的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其特点和作用是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失灵。其目标是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财政主要是通过支出和税收等财政措施,决定或影响资源配置的数量和方向。1、通过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确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支配资源的规模和范围,确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给供能力。2、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确定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4、通过安排中央与各地方财政之间的分配比例,确定部门与地区间的资源配置。四、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分配是财政被赋予的基本功能。公平分配的目标可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它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社会各阶层人们所能接受和不危及社会稳定与秩序的范围内。贯彻收入分配职能的财政措施:1、税收。主要通过税种设置和差别税率(如按照支付能力原则实行累进的所得税、财产税等)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及财富占有水平,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的差距。2、转移性支出(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各种补贴等。其主要是通过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来改变收入分配差别的程度。3、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4、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五、财政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经济稳定的目标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是指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物价稳定即货币购买力不发生剧烈变动,使人们持有货币所代表的财产的真实价值不为通货膨胀所侵蚀。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经济发展意味着产出的增加,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优化。其中经济增长是其核心。财政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可概括为通过财政分配对人们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发生影响,以实现国民经济中总供需的平衡和持续、稳定增长即社会条件不断改善的职能。贯彻稳定与增长职能的财政措施:1、针对经济运行状况,灵活地调整财政收支(总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关系,使之趋于平衡。例如,通过增加税收和削减支出来减少总需求,通过减少税收和增加支出来扩大总需求,等等。2、通过财政自身的制度性安排,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例如,累进的所得税、失业救济金。3、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中性收支活动及其他财政税收政策,加快基础产业、公共设施及其他薄弱环节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保证经济增长协调与高速的最优结合。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六、混合产品的提供方式。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混合物品的特征又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外部效应引起的。第一类的提供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第二类的提供方式的选择取决与外部效益的大小,当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多数公共物品都具有较大的外部效应,不过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并为了适当减轻政府负担、对多数混合物品采取混合提供方式是一种较佳的选择。七、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的理论标准是什么?公共产品的提供是否能保证效率的实现?公共产品的提供规模应满足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效益=全社会各个人边际效益之和时,才满足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八、衡量公平的指标有哪些?贫困指数: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吉尼系数:九、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影响。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就是说,在这样一些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则与此不同,它们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转移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十、什么是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因此,当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时,应该密切注意公民关于赋税承受能力的反应,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政府公共支出的约束条件,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一旦发生了外部冲突,例如战争,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而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效应”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增加。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一般情况是,一个国家在结束战争之后,总有大量的国债,公共支出会持续很高。十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1.经济性因素。它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分析具体说明了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这些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因素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经济体制的选择也会对财政支出规模发生影响,最为明显的例证便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也对财政支出规模发生影响,就一般而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应当指出的是,若政府的经济干预主要是通过管制而非通过财政的资源配置活动或收入的转移活动来进行时,它对支出规模的影响并不明显。因为,政府通过管制或各种规则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并未发生政府的资源再配置或收入再分配活动,即财政支出规模基本未变。显然,政府通过法律或行政的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与通过财政等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具有不同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和收入再分配效应。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关于前者皮科克与怀斯曼的分析已略有所述,当一国政局不稳出现内乱或外部冲突等突发性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超常规的扩大。至于后者,若一国的行政机构臃肿,人浮干事,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多,这是确定无疑的。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教育、保健以及救济贫困人口的支出压力便大;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出现老龄化问题,公众要求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等,也会对支出提出新的需求,固此,某些社会性因素也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十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有哪些?衡量财政支出规模,通常可以使用两个指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