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2-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同时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以免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弄清它们的逻辑联系与区别,外延与范围大小。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形式逻辑。比如,有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的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表意不严谨,违背了矛盾律。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数学概念、定义,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不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教学语言应通俗明白,并富有启发性,使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问题。使用精心锤炼的描述性语言,富有韵味、诱惑力的刺激性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到美的意境之中,效果自是不同凡响。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艺术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使用幽默语言,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趣。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大不相同。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地语言去营造有利于师生情感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发表见解时,难免会心情紧张,语言结巴,词不达意。教师可风趣地戏虐说:“这位同学还有点保守,不愿把他的想法告诉我们。”一句话缓解了学生的紧-33-张心理,把全班同学逗乐了,同时使发言的人摆脱了窘境,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课堂上遇到某些偶发事件,假如教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小学生大发雷霆,严加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运用智慧和机智来处理,其结果和作用会大相径庭,甚至出人意料。三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幽默的语言应该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学生在接受幽默语言的同时,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成功的享受。四、体态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体态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注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目光注视,可以与学生沟通心灵。与学生建立视线关系要平视,不要仰视或俯视。用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目光,但也有批评的、否定的。种种目光都应使学生感悟,从而受到教育、齐发。有经验的教师用眼扫视一下,课堂就会安静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用目光批评比语言责备更有效。②表情。教师和蔼微笑的表情,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严肃深思的表情会启迪学生对问题钻研、探讨。点头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述否定,教师的表情能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意境中去。③动作。讲课若没有手势,就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和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如走近学生,用手轻拍学生的肩,抚摸一下学生的头或背,以示鼓励;手掌向上,要求学生站起;手掌向下,要求学生坐下;举起学生的作业,以示赞赏等等。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自己的语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千锤百炼,去粗取精,反复熔铸,以形成自己的教学语言风格。一堂练习课给我的惊诧学习了简便运算后,教师都会有一种同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不灵活,拿到题后不知该如何下手,没有简便方法的硬要找一个简便方法去做,能用简便方法做的题则不用。对此,很多老师都比较困惑,俗话说:熟能生巧,于是就找了大量的典型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但讲了很多,个别学生还是收效甚微。为了帮助学生灵活-34-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学完几种运算定律后,我设计了一节练习课,练习主要针对四则混合运算中几种简便方法的运用,题型较为多样化,有填空、选择、辨析、自我创编、解决问题等,因为是练习课,所以我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先让学生自主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分享,最后选代表上台汇报。在汇报时,我有意识为学生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把易做题交给后进生去完成,鼓励他们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算法,不当之处及时加以指导,并对其最后的回答给予多方面的高度赞赏,没想到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每道题他们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说的不对的地方,其他同学也均能指正出来,而且说的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就连班上一项不爱发言的小丽、张昊也举着小手跃跃欲试,等待发言,这让我对孩子们刮目相看。原来,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会说,而是教师不相信他们,没有给他们创造说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想方设法激发他们说的兴趣、调动他们说的欲望,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比如:计算44×25=?学生不仅想到了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即44×25=11×(4×25)来计算,或用44×25=22×(2×25)来计算,而且还想到了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和,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即44×25=(40+4)×25来计算,几种解法的表述清晰明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因为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所以他们的交流更为充分,思维更为敏捷。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对几种运算定律和计算技巧理解的比较透彻,所以做起题来得心应手,准确率很高。可见,语言表达与思维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而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长期训练和培养,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让学生轻松“说”数学——一道练习题的教学思考学校数学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一节公开课教学是一年级“比一比”,课上教师设计了一道比较长短的练习题,其目的是引领学生探寻不同的比较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一些比较长短的方法,也能正确说出比较的结果,而当问及“为什么,你是怎样比较的”时,他们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其他学生更是听不明白。课后,我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学生为什么能说出比较的结果,而不能把自己的方法说清楚?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轻松表达出来?”经过一番思索讨论后,教-35-师对该题稍作改动(如图),再次进行尝试,出现了不同的效果。师:观察图2,比一比哪支铅笔长,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生1:上面的铅笔有8格,下面的铅笔有9格,所以下面的长。师:他能对照上面的格子进行比较,非常好,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2:第二支铅笔的前头长,所以就选第二支。师:他只看铅笔的前头,你同意吗?生3:光看前头不一定对,还得看后头是不是对齐了。师:这题铅笔的前、后头都没有对齐,你又是怎么比较的?生3:你看下面的铅笔前头的部分多而后头的短的部分少,所以下面的长。师:谁听懂了他的意思?生4:我们看下面这支铅笔前头长出了3格,而后头只比另一支短2格,所以下面的长。师:用上面的小格子来表达就更清楚了。生5:其实也可以把下面的铅笔往后退一退。师:可真厉害,敢移动图中的铅笔,能详细地说说吗?生5:把下面的铅笔朝后退2格和上面那支对齐,这样前头还长出1格。……反思:一、辅以“拐杖”,让学生能说上述案例中,“两支铅笔”首尾都没有对齐,要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观察思考后能够想到一些比较的方法,但是,题中的“两支铅笔”不是便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实物,又缺少形象、直观的比较参照物,而这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想表达自己的方法,又不知从何说起,因此,他们站起来后指着图“这个……那个……”说了半天,都难以表述明白,致使学生的想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二次教学时,教师在铅笔上方画了一条格子线,以上面的格子为参照物,便可直接说出“长几格”或“移动几格”,-36-学生表达起来轻松多了。一段格子线不仅为学生找到了思维的“拐杖”,利于表达,而且其他同学在倾听时,及时对照格子,便于理解,使学生说得清楚,听得明白。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当学生的发言结结巴巴、支支吾吾时,我们往往只会抱怨学生“思维不清,表达能力差”,挥手让其坐下,而不曾去思考“如何辅以‘拐杖’让学生接着说下去?”教师如果能在学生表达困难的地方适当做些标记、暗示,其表达会更轻松些;如果能将繁琐的内容设计成清空的形式,只让学生说出关键的部分,其表达会更顺畅;如果能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表达句式,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其表达会更精彩。二、乐于倾听,引导学生会说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环境的影响,地域的限制,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回答问题往往残缺不全。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收集信息,对于学生表达中的合理成分要予以肯定,对于学生表达不当之处要及时点明,对于学生表达不足之处要及时引导补充,力求表达语句完整、准确。上述案例中生1能对照格子进行比较,教师充分予以肯定,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到了格子上,而生2的发言有其不足之处,“他只看铅笔的前头,你同意吗?”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将比较的方法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倾听。一方面教师在重要的地方适当辅以语言提示,如:“他的想法,你同意吗?”,“能把你的方法详细地说说吗?”;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互相倾听的意识,如:“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上述案例正是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下,在学生的相互倾听中,博采众长,相互完善,才使学生的表达简洁而精确;正是在一次次大胆的表达中,才使学生感到“说”数学的轻松和快乐。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