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六年级阅读专项练习(第三单元)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3我的理想很小(13分)经常说将来自己要当科学家、要当将军、要当领袖的人,一定是孩子,因为那是孩子们谈论自己理想的方式,因为孩子们的理想与梦想是混在一起的。而一个成年人的理想是与现实分不开的,他们是走在现实的道路上设计着自己的未来。也许这未来的目标极其渺小,但我认为,只要一个人有人生目标,就应该说他们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请承认我们小人物的理想吧。我采访过一个年过六旬名叫李世伟的老太太,她家贫如洗,与现代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一切她家都没有——没有电视没有冰箱没有洗衣机。可她却靠开着个小食杂店的收入收养了12个孤儿。我去采访前,当然把她设计成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也一心想写出她的伟大与善良。可我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12个孤儿都是黑龙江省明水县、拜泉县两个县的,没有一个别的地方的。老太太说他自已小时候是个孤儿,解放后是明水、拜泉两个县的孤儿院收养了她,给了她一条命,还能上学还有了工作,所以她要报答这两个县的恩情。她要尽自己的能力收养这两个县的孤儿,并培养他们成人、成才。我本来想写一个具有伟大理想与追求的人,结果她是个只知道报恩的人,而我又是个诚实的记者,我如实地写了李世伟。几家报社的编辑都说是格调太低,可惜了这么好的事。可我说,李世伟是和我一样的小人物,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理想,她的理想就是报恩,她的举动的目的也是报恩。我们为什么要按我们原来设计好的理想与追求去要求别人呢?我们有许多人都读过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吧,那个老实厚道的农民陈奂生有一个理想:造一间自己的屋!他历经无数磨难,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终于造了一间自己的屋。我们谁有资格说陈奂生没有理想与追求呢?只能说他的理想不高大,可他对理想的追求让许多有远大理想的人不敢抬头看他,因为陈奂生几乎用一生的时间与精力实现他的理想——他的渺小的理想。我还采访过一个84岁的老人孙德阳,他在美国有两家大酒店,还有房地产公司,可他把这一切都交给了儿孙们——他在美国共有儿子、女儿、孙子、曾孙22人。他一个人回到沈阳定居,他的理想也很简单:“我生在沈阳,我想我应该死在沈阳,把根留在生我的地方……”本来是一个很高大的壮举,理由却极其渺小,可我仍然如实写了,因为我应该写出老人的真实想法。2我是一个小文人,写出过一些让读者喜爱的随笔,也在一些报刊上开了专栏,在每一家报刊的专栏寄语中都不忘记写上一句:“我会写得更好,好对得起喜爱我作品的读者和支付我稿费的报刊社……”有许多人说我的理想太渺小了,可我认为我的理想很实在。我写作,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喜爱写作,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除了写作没有更适合我做的事,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的生活来源大部分是稿费。这三个原因化成了我写作的动力,使我写出了六七百篇随笔和杂文李世伟、陈奂生、孙德阳、还有我,都应该说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可这些人的理想都不高大,都非常渺小,但这些人都很执著,为了一个非常渺小的理想可以放弃许多,可以吃许多苦,可以流许多汗(有的时候甚至还要流泪流血)。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理想的人。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种理想,只要这种理想是善良的,就应该得到承认与尊重。当然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理想。一个社会应该承认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哪怕许多个人的理想与追求是非常渺小的,我们也应该承认,因为那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有一种人,他们永远有理想,远大的理想,但从来不实施自己的追求,还怨天尤人,好像自己永远是受难者。那种人,我瞧不起。1.李世伟、陈奂生、孙德阳以及“我”的理想分别是什么?结合这几个人当中其中一个的实际,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实现理想。(4+2分)李世伟:陈焕生:孙德阳:“我”:2.按照作者的话来讲,怎样才算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2分)3.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提到哪两种人?作者对这两种人分别持什么态度?(1+2分)4.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理想有渺小和伟大之分吗?你认为怎样的理想,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2分)32017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六年级阅读专项练习(第四单元)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9礼物(19分)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B“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C41、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这样的东西。(1分)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个的故事。(2分)2、第①段交代了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有:(a),(b)。(6分)3、“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4分)应归位于处。因为4、品析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4分)(1)a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而b处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5、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