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9、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师: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3、检查生字词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从音、形、义上提醒)4、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1.自读自悟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2.导读品悟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第三自然段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四自然段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1.赏读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2.小练笔(任选一题)①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②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③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教学板书29呼风唤雨的世纪100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大改观教学后记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2.为什么伯父会说“中华不振”呢?二、学习第一部分1.请自由读第一部分,想一想。2.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这部分。(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2)师生评议。从中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1、过渡: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弄个明白。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部分,想一想在租界发生了什么事?3、交流。4、小组交流讨论: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5.班上汇报。6.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此时你想说什么或有什么样的感受?7、指导朗读: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1、过渡:在租界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回来后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他在沉思什么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3、请默读第三部分,看看周恩来在沉思什么。4.他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4、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1、齐读最后一段。2、说说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3.学了这课有什么启发?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六、布置作业查找有关周总理为中华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教学板书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许去租界玩中华不振无处说理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偷闯租借大多数是外国人、巡警洋人轧死妇女的亲人。中国巡警训斥围观人、反劝妇女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