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此,下列观点或事实符合题意的是A.周公之继武王而摄政称王也B.纣母生纣兄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故立纣C.文王之舍伯邑考(武王同母长兄)而立武王也D.周公制礼,立嫡之制始也【答案】D【解析】要注意准确理解嫡长子继承制的概念:一是“嫡”,二是“长子”;是否是“嫡”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嫡”子中的“长子”为大宗。2.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间争霸战争频繁【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诸侯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C项符合题意。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第2页/共12页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答案】C【解析】据材料“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父子、兄弟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等级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深远,这种制度根深蒂固,不利于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选项正确;儒家三纲五常思想形成于汉代董仲舒新儒学,而宗法等级制度在周代已经存在,故A选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已经被秦朝后的官僚政治所取代,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差序格局”是社会等级的基础,故D选项错误。故选C。4.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中国早期的昭穆之制()A.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B.是在分封诸侯之后逐渐形成的C.有利于形成礼制化的封建新秩序D.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第3页/共12页【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昭穆之制是古代的宗法制度,通过昭穆数量的多少来象征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封建新秩序”表述错误。5.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解析】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强调的等级秩序在礼仪上的体现。材料中明确可以看出诸侯僭越用了天子的礼仪,说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因此AB项错误。C项说法绝对化,材料只是冲击了天子的权威。6.《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几种称呼间不能相互僭越。这种规定主要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下君王地位尊贵B.以礼乐制度来彰显等级尊卑C.宗法制分封制得到持久延续D.封建君主专制凸显高低贵贱【答案】B7.春秋初期,在鲁国宗庙祭礼上,鲁文公将其父鲁僖公(鲁闵公的庶兄)的神主(牌位)置于鲁闵公(鲁僖公的前位君主)之前,这一第4页/共12页做法被孔子认为不符合“礼”。这是因为此做法()A.破坏了宗法血缘关系B.没有得到周王的认可C.违背了君臣尊卑秩序D.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答案】C【解析】宗法制严格规定统治集团内部的血缘等级秩序,材料中孔子认为不符合“礼”指违背了君臣尊卑秩序,故选C;材料中只是违背了正常的神主排位,没有从根本上破坏宗法血缘关系,排除A;B和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统治集团的权力的继承问题,排除D。故选C。8.“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宗法关系的依据B.制礼作乐导致了宗法制度的形成C.宗法制确定了权力传承的标准D.宗法制度仅适用于天子和诸侯【答案】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天子建诸侯,诸侯立卿大夫,卿立下级之卿或大夫,大夫立下级大夫,士以其子弟为隶级,庶人不再分等级而以亲疏为若干等级之别,C符合题意。宗法关系的依据是血缘关系,排除A;礼乐制度是宗法制度的工具,排除B;宗法制度适用于各级贵族,排除D。9.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第5页/共12页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C.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D.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答案】D10.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D.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答案】C【解析】商鞅至秦皇汉武时期,周朝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与之相适应的贵族统治逐渐被新兴的封建地主统治所取代,体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时代特征故A项论述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争霸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汉朝初期继续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国家统一。体现了分裂割据统一王朝转变的时代特征,故B项论述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周朝时期,采用礼乐制度,神权政治基本被废除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神权政治向世俗文明的转变,但与材料所给商鞅至秦皇汉武时期不符,故C项论述错误。商鞅至秦皇汉武之间,铁制工具不断推广,逐渐代替青铜工具,故D项论述正确。第6页/共12页1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2019年清明节期间,秦皇岛市文明办为弘扬传统文化,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D12.《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A.禹死后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答案】A【解析】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这一状况开始的标志是禹死后,其王位由他的儿子启夺得。故A项符合题意。1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了原始的民主色彩【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材料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反映出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14.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一书中曾提到:“中国的封建制度只有古代商周间的一段。”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第7页/共12页A.分封制B.禅让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提示信息“商周间”可知,“封建制度”应是分封制。15.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A.夏人后裔B.少数民族C.周朝百姓D.商代遗民【答案】D【解析】商的都城曾在“殷”,故商代也称殷商。西周时期,“殷民”是指商代遗民,故D项正确。16.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表明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占主体,实行的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17.《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该规定沿袭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礼乐制D.郡县制【答案】B第8页/共12页【解析】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与材料信息“先尽嫡长子孙”相符。故B项正确。18.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答案】D19.阅读下面西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西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①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诸侯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的主体是王族,①正确。从表格中姬姓贵族分封的地理位置可知,②正确。从表格中地理位置和所学第9页/共12页知识可知,③正确。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故④说法错误。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答案】B【解析】姓氏和血脉、家族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21.“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该观点强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君权受制于族权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家族私有性”强调了家族观念,故答案为B项。22.有人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特征是:国王的税收一部分来自国王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进贡;国王无权直接对渚侯领地进行征税。据此,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阐释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答案】A第10页/共12页【解析】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治结构和文化心理认同,A符合题意。根据“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可以得出当时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对应的是分封制度。而因此“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排除BD。分封制的基础是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本质是大土地私有制,因此排除C。二、非选择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分封形势图。材料二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西周封国的主要分类。(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案】(1)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2)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3)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为西周分封制奠定了政治基础。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1页/共12页材料一四子争位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老大、老二),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老三、老四)。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材料二《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