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新浪微博:我爱教师网静静主讲:静静老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一(初级中学)01单项选择题1.教师讲授完某教材中“对联”这一知识后,给出了福州乌山的琵琶亭的一副对联的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要求学生根据学到的相关理论对出下联,最适合的下联是()。A.半入江风半入云B.一味清凉上月时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2.在某版教材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写雨的诗句并对应诗人,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甫«江南春»)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3.学习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归纳与“君幸于赵王”句式项同的句子,以下作业不合格的一项是()。A.学生甲: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曹刿论战»)B.学生乙: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C.学生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D.学生丁: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4.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以头抢地耳”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以”的用法,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中的“以”是“用”的意思C.“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D.“以君为长者”中的“以”是“以为”的意思5.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教师指出,明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期.为了佐证这一论述,教师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汤显祖———«牡丹亭»———明B.吴承恩———«西游记»———明C.吴敬梓———«儒林外史»———清D.刘鹗———«老残游记»———清6.通过«再塑生命»的学习,学生走进了海伦·凯勒,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表现女性性格与人格魅力的文学作品,下列推荐不合适的是().A.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B.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C.夏洛蒂·勃朗特«简爱»D.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7.某教师在教学«伊索寓言»前,建议学生事先收集一些寓言故事并阅读,以下学生的预习成果不符合要求的是().A.学生甲:«海的女儿»B.学生乙:«龟兔赛跑»C.学生丙:«智子疑邻»D.学生丁:«蚊子与狮子»8.某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了解读,其中关于教学实施策略上的教学建议突破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强调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方式B.增强教学评价的层次性———分学段设定明晰的教学评价要求C.强调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D.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应融为一体9.教师在教授«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后,对课后的“词义和语境”部分进行了拓展学习.为帮助学生巩固对词语本义的理解,教师举出以下例子,其中划横线词在句中表示本义的一项是()。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B.近年来,关于人民群众道德滑坡的说法不绝于耳C.在这狭隘的山道里,他想挪一步都很难D.这昏官生怕丢了乌纱帽,一句话都不敢说10.教师为巩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完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文的教学后,为学生举出以下例子.以下举例不正确的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B.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对偶)C.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11.关于“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在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B.培养学生语文实践和语言运用能力,强调语文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C.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D.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12.在学习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一文时,某学生不理解“星星”所指代的形象,下列教师点评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老师不是来告诉你们答案的,不会的内容可以自己去多想想,多思考思考B.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星星”其实就是茫茫黑夜中闪亮的微弱光明,借此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的追求的理想C.自己去翻翻资料,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想想“星星”到底指代什么D.能大胆提出问题,这一点很好,还有别的同学没弄明白吗?13.阅读«背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有一篇题为«儿子眼中的父亲»的文章,流传甚广,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儿子眼中的父亲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师:看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生1:我明白了对爸爸的看法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同.生2:我明白了有些东西,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贵.师:确实如此啊,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运用这样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感情基调的了解B.导入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新的教学理念C.导入中互动较多,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见解,但不够简洁D.学生通过导入环节,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14.某教师在教学«观沧海»一课时,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笔下的沧海为何如此气势雄伟,胸襟开阔?”以下对其设计意图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A.引领学生不停留在课文表层,读懂作家寄予的人生理念B.意在让学生学会查阅相关资料,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C.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D.意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反思自己的职业倾向,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5.阅读下面一段«社戏»的教学实录,回答下面的问题.教师:如果让你在“社戏”前面加一个动词的话,加什么好呢?学生:看.教师:(板书:主体———看戏)加个“听”字不行吗?一些老戏迷去戏园子,都是说:“走,今儿个听戏去!”学生:戏迷都懂行,看戏就是为了听唱;小孩看戏就图个热闹,所以用“看”字.教师:非常好!这叫内行听门道,外行看热闹.请同学们快速找一下,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看戏”两个字是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个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采用的是哪种教学方法?()A.讨论法B.点评法C.练习法D.问答法02案例分析题阅读下面的课堂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歌唱艺术是音乐的音响和语词的完美结合,罗曼罗兰曾说:“人类的美丽的语言的价值,远超过歌的价值,没有什么可以和它相比;它的高低抑扬,对于表现情感是不可胜数的.就是歌也得回到单纯的语言.”可见,歌词在歌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你们唱歌的时候,是否细细品味过这些歌词呢?生1:«东风破»是我的最爱,而我更喜欢它富于古典韵味的歌词,特别是“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这句相当精彩,一个“瘦”字,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和痛苦;而“偷”字,更给人一种时间逝去却又无可奈何的感觉.生2:«梦想缤纷»的歌词,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打开宁静的天空当作画布”,将“天空”比喻成“画布”,表现青少年天真可爱、异想天开的个性,使人眼前一亮,心情愉快,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生3:«送别»作者特别善于抓住一些景物来突出离别的忧伤,如“长亭”“古道”“晚风”“夕阳”,整个画面流露出一份淡淡的忧伤.而后面的“浊酒”“别梦寒”都深深地拨动人的心弦,与作者产生共鸣.生4:我也喜欢«送别»,词中“晚风拂柳笛声残”写离别之时,连笛声也歌不成调子,更加渲染出离别情感的忧伤、意境的凄凉.生5:«真心英雄»中我最喜欢“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形象的语言蕴含深刻的道理:成功两个字好写,但要做到,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生6:«一千零一个愿望»中“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踮起”二字写出了距离的短小.“更”字告诉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哪怕是微小的一点成功,都离你心中的“阳光”更近了一步.师:的确,优美的语言所激发出的生动情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而生动的旋律与歌词的完美配合使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显现,滋养一代又一代人.让我们运用音乐的知识,来赏析一首首熟悉的歌曲.问题:16.以上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的一堂课的教学实录节选.阅读并指出它的优点.【参考答案】该教学实录是教师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设置提问,师生问答,顺利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该教师的行为有如下优点:(1)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师生对话是最常见的课堂互动手段,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该案例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回忆、品味歌词,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对话,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2)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该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品味歌词,提高了品味和鉴赏语言的能力。(3)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跨领域学习。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歌词、品味歌词,联系了具体的生活经验,在语文学习中引入浅显的音乐欣赏,有利于突破狭隘的学科界限,实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领域的合理渗透。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老照片的故事①时光匆匆,弹指间,我已经从一个爱哭鼻子的男孩,变成一个拥有理想珍爱亲情,懂得把晶莹的泪珠藏匿在内心深处的人.成长的过程中,流逝的只是时光吗?②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任思绪流动其中.我终于明白,流逝的最多的则是儿时如歌的岁月.③不经意,我的目光触到这一张照片,这是一张极奇出众,对于我来说非常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我和姐姐把手一齐伸向蔚蓝的上空,迎接那一颗耀眼的滑动的烟火.④记得,那是春节的时候.舅舅由于工作的需要,姐姐也要跟着离开故乡,离开我们.小时任性的我,一想到要与伙伴们分别,就躲在小屋里哭个不停,就连春节也是闷闷不乐的.爷爷奶奶明白这将是大家一起在故乡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为了让家庭气氛活跃,鼓励爸爸买来烟花.爷爷竟然唱起了多年来一直没唱过的京剧.我不明白,离别的时刻,为何这般热闹.⑤爷爷奶奶千叮万嘱,姐姐勤奋努力,给家人争光.⑥爸爸放起了烟火,望着那空中荡漾的迷人的星火,我和姐姐兴奋的把手迎(伸)向天空.就在那一刻,相机留下了这永恒的美丽瞬间.⑦就在我们回过头的一刹那,我惊呆了,全家人齐刷刷的站在那里看着我们,他们就这样注视着,沉默的空气也忍不住变成了雪花翩翩飞舞.⑧从家人的目光里,我似乎看到了那股暖暖的爱的河流,那条长长的亲情的丝带,那个硬硬的岩石般的希望。⑨诚然,岁月如歌而过,但儿时就已埋下的真情与希望却还存在.纵然海枯石烂,那深情的目光将永远定格在我记忆深处并成为我前进的动力.⑩这张乘载着希望的照片不仅记下了我儿时的笑脸,还记下了故乡灿烂的夜空。问题:17.请从第③⑩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错误,并加以改正.18.请从优缺点两方面对本篇写作进行点评(不少于200字).【参考答案】错字:第③段:“极奇”改为“极其”;第⑩段:“乘载”改为“承载”。病句:舅舅由于工作的需要,姐姐也要跟着离开故乡,离开我们。改正:“由于”提到前面。【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