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初中模拟题三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7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新浪微博:我爱教师网静静主讲:静静老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三(初级中学)1.学习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其他山水田园诗,下列不合适的是()。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孟浩然«宿建德江»C.陆游«游山西村»D.王维«竹里馆»01单项选择题2.学习完《冰心诗四首》后,教师补充了冰心的《繁星》《春水》相关诗句,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以下诗句不恰当的是().A.黑暗,怎样幽深的描画呢?心灵的深深处,宇宙的深深处,灿烂光中的休息处B.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C.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D.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3.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教师推荐契诃夫的其他作品以供大家课后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A.«我的叔叔于勒»B.«凡卡»C.«小公务员之死»D.«装在套子里的人»4.老师在讲解«木兰诗»中“对镜帖花黄”一句中“帖”通“贴”的用法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通假字,举出以下例子。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桃花源记》)B.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C.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5.学习«泊秦淮»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运用借古讽今手法的诗文,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A.«阿房宫赋»(杜牧)B.«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C.«逢入京使»(岑参)D.«六国论»(苏洵)6.教师在讲解修辞方法及作用这一知识点时,为学生举了以下例子,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儿,为了伤时而洒下眼泪;鸟儿,为了恨别而惊心飞鸣.诗人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景物和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和联想的修辞手法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借代的手法,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7.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指出,同学们需要加强积累训练,以下哪一行为是对积累训练无益的?()A.大量阅读课外书籍B.坚持写日记C.大量地练习课后作业D.坚持写读书笔记8.教师在近一段时间的作文批改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常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的现象,于是组织了一堂成语纠错课.以下句子中,划线部分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B.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C.多愁多虑多烦多恼,都是庸人自扰D.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9.学习完«敬业与乐业»,某教师组织了一次班级演讲赛。每小组选一名擅长演讲的同学,小组成员帮助他选取主题,并帮他准备,听他给本组同学讲,大家听后再给他以具体的指导。然后各小组的代表再进行比赛,教师确定评委人选,事先宣布评分标准。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B.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C.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D.能够开发多种教学资源10.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师:【A】我们的活动任务是“涵泳品味,体悟情感”。“涵”,就是没入水中,“泳”,即游泳。这个词表明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首歌呢?生:反复朗读。师:【B】对!反复朗读,反复品味,沉潜其中,才能悟得真味.这是学习语文的规律.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歌,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教师在音乐«神秘园»的配乐中深情背诵)师:【C】你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激情朗读两遍:读后请你告诉我们,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D】(学生激情吟诵)(屏显:话题一:最想问的问题;话题二:最深刻的感受)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活动任务”四个字体现了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教学思想B.诗歌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故这里应把朗读权交给学生,教师示范容易限制学生的创造性理解C.让学生“学一学”“改一改”,既体现了教师的自信,又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D.在学生朗读后,以学生的“问题”和“感受”切入文本,符合学习规律,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1.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结合新课标要求,以下对该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评价不正确的是()。A.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B.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没有得到体现C.目标设计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D.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12.在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仲永为何从一个天才儿童变成了普通孩子?”.对这一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A.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文章大意B.意在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C.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深入探究D.再现文章的语言艺术,体现文章的语言美13.阅读«寓言四则»的教学片段,按要求答题.教学«寓言四则»时,教师没有单纯地进行课文讲解,而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学习第一则寓言«赫尔墨斯与雕像者»时,要求学生用几句话对赫尔墨斯进行神态描写,把他听了雕像者的话之后的尴尬神态和内心感受写出来,并以四人为一组,选出写得精彩的进行朗读,然后由一名学生进行评析。第二则寓言是«蚊子和狮子»,学完故事后,教师同样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要求他们把自己设想成蜘蛛,在抓到蚊子后,对蚊子说一句很有意味的话,表达蜘蛛当时所特有的幸灾乐祸的心情。对上述教学片段的评价,准确的是().A.七年级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对作文有明显的畏惧感,这位教师没有采用教材中设计的作文练习,而是独辟蹊径,无疑会增加写作难度,不利于减弱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B.阅读课就是阅读课,作文课就是作文课,二者虽有联系,但界线分明,上阅读分析课时,就只进行阅读分析C.对«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的练笔属于续写的形式,又是片断描写,顺着文章的思路而来,容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D.这种片段式的练习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14.在执教完«海燕»后,几位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发出了以下感慨,他们中说法错误的是().A.多媒体课件又方便、又快捷,手写板书太麻烦了,以后可以解放双手了B.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C.我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狂风暴雨的视频,有利于渲染教学氛围,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多媒体教学D.我在给学生讲解«海燕»的时候,帮学生链接了高尔基的生平及当年的社会背景等资料,这对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真的很有帮助15.阅读«背影»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在上课之前,我想大家根据以往的上课经验,猜想一下老师首先会让大家做什么?生:朗读课文。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但是这节课我们假如先不朗读呢?(师和善地笑)再猜!生:学习生字。师:是的,我们经常先学习生字,但这篇课文里好像生字非常少.(生笑,继续说)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怎么熟悉呢?要说出熟悉课文的方法。生:先朗读课文。(生大笑)师:然后概括———生:课文的主要内容。师:哎呀,接得真好.(师笑,生笑)生: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写的什么内容?􀅰师:还有更新的说法吗?没有了吗?好的,大家请看———(屏幕显示:美段赏析,品味背影)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以下对四项对这则教学片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开门见山导入新课,简单凝练但却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B.教师没有直接展示教学目标,而是在于学生的商量过程中巧妙地生成“目标”,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引发了学生思考,体现了教师巧妙的课堂构思C.教师采用学生“猜”,教师逐个分析的方式确定教师目标,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D.在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猜测”出现误区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继续让学生猜,是教师教学的失误,没有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16.阅读«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师:在上课开始之前,咱们玩一个游戏,不用胳膊不用腿,只动大脑和小嘴.第一个“唱反调”。就是我说一个词,你们说它的?生:反义词。师:完全正确.听好:真。生:假。师:异口同声.听好:真实。生;虚伪。生:虚假。师:到底虚什么?生:虚假。师:真诚。生:虚伪。师:真情。生:假意。师:咱们不要假意,要真情.再听:真心实意.生:虚心假意.生:虚情假意.师:请听第二个游戏:词语大爆炸.玩过组词吗?谁知道?生:用一个字组很多词.师:老师要求你们用真、假说两个词.生:真真假假。生:没有词师:刚才我们说发那么多真和假的词语.今天我们就来打假,到底打呢?就到«皇帝的新装»看一看,你最早是什么听说过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这是某教师«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导入环节,以下对其评析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游戏导入,创设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B.课堂导入应简单有效,设计一个“唱反调”即可达到导入的目的,第二个游戏“词语大爆炸”就显得赘余了C.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课文,虽然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导入方式,但是这里教师设置的找反义词、扩词的游戏,游戏小、起点低,不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D.无论是“唱反调”还是“词语大爆炸”,两则游戏都围绕着“真假”两字展开活动,偏离了课文主题02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完成第17题.教学背景:«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记叙的是齐国丞相晏婴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晏子机敏善辩的外交才智。以下为某一堂公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检查上节课学习情况.1.解释加点的字。(大屏幕投影10个加点的字,学生解释)2.翻译文言句子。(大屏幕投影3个句子,学生口译)三、学法指导教师介绍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学生识记并理解。四、看图说故事投影根据课文绘制的三幅图画,学生看图概述课文故事梗概。五、朗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六、表演课本剧1.学生自愿组合上讲台表演课本剧。(共有两组学生上台表演)2.教师对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七、问题讨论教师提出问题:①楚王和臣下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②晏子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③楚王问晏子:“齐人固盗乎?”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会用怎样的话来回答楚王?学生围绕以上三个问题阅读思考、合作讨论、发言交流,教师评点并相机指导,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八、评价晏子师: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生:晏子是一位能言善辩、不辱使命、机智勇敢、坚定维护国家尊严的出色的外交家。九、达标反馈问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十、链接生活说说晏子或其他人机智善辩的故事。十一、片段写作扩写课文中的一个精彩片段。问题:17.仔细阅读以上教学案例,请对这则教学设计的优劣进行评析。【参考答案】该教学设计有如下优点: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自由发言,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语文教学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发挥。该教师除了运用讲授法之外,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法,问答法,设置活动法,使课堂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