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生活点滴对孩子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自己与孩子的生活点滴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关系。2、了解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误区。3、通过讨论、反思、学习相关建议,使家长了解怎样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利用生活点滴中的言行举止,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自己生活点滴中的言行举止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难点:怎样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利用生活点滴中的言行举止,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家长【课前准备】1、收集相关的事例、理论依据等资料。2、收集图片,制作课件。【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欢迎各位家长抽空参加本次培训,这是你们对孩子的爱,也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这次培训的主题缘起以下母女二段不同的对话:第一段对话:“妈妈,这是什么?”“是花”。妈妈很自然地回答。“什么花呀?”“烦不烦,你不会自己看”……第二段对话:“妈妈,这是什么”?2“是花。一朵花。一朵美丽的花。你看是什么颜色呀?”“红色”。“对,聪明极了!它像什么一样呀”?“象喇叭一样”。“你真棒!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朵美丽的红花,像喇叭一样的!”由以上两段不同态度的说话方式,是否引起你的思考和反思:平时的我们,又是用怎样的说话方式来跟孩子沟通?希望通过本次的家长培训,可以解除家长们心中的困惑,让大家了解自己生活点滴中的言行举止、处事的态度、方式方法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让我们更重视家庭教育,同时,也给大家的家庭教育指明方向,从生活点滴做起,用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作出努力。二、案例展示1、课件演示:案例(一)《父母课堂》《问题父母造就问题孩子》——尚秀云访谈录。生活中,总有些父母把打骂孩子当作严厉管教,认为“打孩子”天经地义;“谁叫他是我生的,当然什么都得听我的。”案例(二)家庭中,父母双方一个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严格,而另一个则习惯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总是替她说好话。案例(三)《父母课堂》《从父母的情绪窥见孩子的未来》爸爸今天心情特别好,开心地对孩子说:“赶快把功课做完,我带你去外头逛逛。”等到孩子努力把功课做完时,坐在电视前的爸爸却说:“算了!还是改天吧。现在有点晚了,我有点累,不想逛了。大失所望的孩子很不服气,坚持之前爸爸说过的话,要他履行诺言。这下惹恼了爸爸,“吵什么吵?说了改天就改天,再吵,再闹,就给我试试看!”这时纵使孩子3内心委屈、不甘,却也不敢再对爸爸提要求了。2、家长讨论:(1)从以上三个案例中,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对吗?(2)家长的这些言行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三、案例分析1、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造成孩子失去自信,为了减少皮肉之苦,往往迫使孩子说谎。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变得胆小、畏缩,甚至逐渐进入另一种极端,让他们失去理智,惯常运用武力来解决问题。2、“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父母中,另一方站出来“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由些可见,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见了困难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3、原来是家长对孩子食言,最后却演变成孩子大吵大闹、不乖、不听话。这样的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家长完全忽略了因果关联。这类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今后将父母所说的话自动打折,对人怕逐渐感到失望。也可能加深“我是一个不乖、不听话的孩子”的错误认知。在这样经常性的错乱误导下,孩子会把父母的话为都变成耳边风,不听从、不信任、以至父母也无力管教,亲子关系不良。四、组织反思1、针对以上案例分析,请家长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合平时生活实际,反思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做法,畅所欲言。2、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做法。3、教师点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与孩子的在一4起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生活细节,每一个生活情景,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好教材,但部分家长没抓住这些时机,甚至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家长的教育存在以下误区:(1)职责不明确许多家长把教育的任务交给了学校,认为学校才是孩子教育的唯一责任者,忽略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的理由是:“我不懂,没有办法辅导他。”事实表明,不良的家庭教育不仅没有使学校教育得以巩固与延伸,甚而使学校教育效果受到了抑制与减退。我们的家庭教育不是让孩子只知道学习,家长的主要责任不是在于帮助孩子补习知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更多是要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主动学习的、树立远大的志向等。(2)期望值过高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所以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家里什么家务也不让孩子干,渐渐地给孩子养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造成孩子对父母、家庭、环境的过度依赖,削弱他们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导致他们在困难面前怕苦畏难、消极退缩,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3)盲目地攀比正因为我们多数家长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于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急于求成,这时就可能产生攀比的心理。“你看他家的孩子多么的听话”、“你怎么不如他”等,这种攀比常常建立在把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的基础上。造成我们拿别人家孩子身上的某些优点当成目标和偶像,也希望我们的孩子来追求。这样的比较对孩子没有好处,只能让我们的孩子感到自卑并嫉妒仇恨比自己强的孩子,对孩子的心理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不要盲目的攀比,要注重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但是家长都很难做到这一点。(4)教育方式极端5溺爱型。这类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分,爱得无原则,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无限制的爱超过了理智,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就是自私性、依赖性强,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家庭教育应该坚持理性,否则孩子就会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最坏的习性。专制型。孩子没有自由独立的空间,有的家长完全采用“不打不成器”的教养方式。这样的家庭培养的孩子不是过于暴力,凡事喜欢暴力解决,就是过于顺从,没有主见。专制型的家长不仅指父母采用行动上的打骂,还指家庭处世态度上的专横,如:“我就是对的,你就得听我的”“我是老子,你必须听从我的”等。放纵型。有的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水到桥头自转弯”的想法来教育孩子,对孩子听之任之,不加管理。有的确实是家长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来管理孩子,他们嘴上说的是孩子最重要,可是行动上是工作最重要,挣钱最重要。五、引导践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所以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要知道家长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的会影响到孩子在为人处事中的态度,为此我们在这里向家长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整个生活样式就是在教养儿女,在这个的过程中,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养儿女不是我们特地教他们什么,是他们被我们熏染什么,我们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我们父母的影子。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多是在无形无意的状态下,以自身的形象传递给孩子教育信息。家长的好个性、好品质、好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典范,都会在孩子身上产生影响,所以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端正言行,在孩子面前发挥好第一老师的模范作用。2、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氛围健康、6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少的家长平日里管教孩子,还是把目标定位于管住孩子,让孩子顺服家长,做个听话的小绵羊。所以,才有了孩子的暴躁与逆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有什么样的家庭便造就什么样的孩子。要积极创设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一要营造家庭书香氛围,这样不仅能促使成人加强学习,更能让孩子从小就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良好品质。二要创造家庭民主和谐环境,培养孩子成为好学生、好公民。三要创设积极进取的氛围。有积极进取的环境里,家庭成员才能在事业上谋求进步,在学习上勇攀高峰,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3、培养儿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家庭生活中,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他在家庭中的身份,使他在做家务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意识;让孩子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安排孩子适当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收拾房间、帮父母洗菜、购买物品、打扫卫生等,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放手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让其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同时,父母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中收拾得整洁条理,干净利索,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在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家长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要让孩子做不能做的事。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坚持从细微处入手,对孩子在生活中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以激励教育为主,强化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4、正确引导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袒护自己的孩子。有时孩子在学校或在外面和同伴玩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当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或者自己的孩子处于弱势时,有的家长可能由于关爱孩子心切,会出现不问清原因而去责问别的孩子,更有的会对别的孩子说一些很难听的话。其实在没有了解原因的情况下去无端的指责,不仅对教育孩子不利更会让孩子有一种依赖心里,一碰到什么问题就会回家告诉父母,在诉说7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有意识的去掉自己主观的一些因素,而去强调别人的过错。平时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老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是也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通常是请他们在谈谈发生什么事情时,孩子总是说别人先这样我才这样的,或者说他先打我,我才打他的,这些现象是很多的,现在的孩子要他主动的去承认自己的过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也需要我们家长在家中进行正确、正面的引导。5、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这不只是单纯是理性的交流,重要的是情感的交融与关系的融洽,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与技巧。沟通,从学会尊重和信任孩子做起,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发生分歧,孩子的独立意志同父母的意志会发生冲突,这时,一方面,父母要正确分析自己与孩子的意见到底谁是正确的,孩子的意见正确,父母必须信任、支持孩子;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意见有问题,父母就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父母要相信,尽管当时的孩子不会马上改变自己的主意,但父母所表达的观点,他当时看上去好像没有听而实际上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的,尤其是当孩子自己的选择出现困难时,孩子自然会想到父母曾经的建议。只要多和孩子多交流,孩子自然会和你亲近。6、摆正心态,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相处;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委婉、民主、宽容的语言和态度对待儿童;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学会尊重、欣赏、认同和分享儿童的想法;学会采取正面方式激励孩子。7、教师总结:“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这需要我们家长从生活点滴做起,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及时抓信日常生活事件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熏陶其中,享受一种最好的教育。六、课外拓展通过这一次家长培训,希望能引起家长在生活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启发,并结合以上做法和建议,能作尝试和努力。一个月后,写一写实施后的心得体会,留待下次培训时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