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学(下编)第一章二十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二十世纪欧美社会文化语境1、迈入二十世纪的欧美社会从冲突到融合2、二十世纪欧美文化思潮:非理性主义(见导论部分)第一节概述二、二十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特点1、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继承2、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第二节劳伦斯一、二十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1、萧伯纳(1856-1950)代表作《巴巴拉少校》2、乔治.威尔斯(1866-1946)代表作《时间机器》3、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代表作《福尔赛世家》一、二十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4、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代表作《吉姆爷》5、爱德华.福斯特(1879-1970)代表作《印度之行》6、乔治.奥威尔(1903-1950)代表作《动物庄园》、《1984》一、二十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7、威廉.戈尔丁(1911-1993)代表作《蝇王》8、多莉丝.莱辛(1919-)代表作《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9、V.S.奈保尔(1932-)代表作《米格尔街》、《河湾》二、劳伦斯《儿子与情人》1、作者(1885-1930)生平与创作(1)成名作:《儿子与情人》(2)代表作:《虹》、《恋爱中的女人》(3)最后一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2、《儿子与情人》(1)题材选择(2)主题建构(3)人物塑造(4)艺术表现:心理现实主义象征手法的运用第三节罗曼·罗兰一、二十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1、安德烈.纪徳(1869-1951)代表作:《背德者》2、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代表作:《戴莱丝.台斯盖鲁》3、圣埃克苏佩利(1900-1944)代表作:《小王子》4、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代表作:《情人》纪徳《背德者》我需要……告诉你们,我需要诉说。善于争得自由不算什么,难在善于运用自由。——请允许我谈自己;我要向你们叙述我的生活,随便谈来,既不缩小也不夸大,比我讲给自己听还要直言不讳。《小王子》(节选)“这一大本是什么书?你在这里干什么?”小王子问。“我是地理学家。”老先生答道。“什么是地理学家?”“地理学家,就是一种学者,他知道哪里有海洋,哪里有江河、城市、山脉、沙漠。”“这倒挺有意思。”小王子说。“这才是一种真正的行当。”他朝四周围看了看这位地理学家的星球。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一颗如此壮观的行星。“您的星球真美呀。上面有海洋吗?”“这我没法知道,”地理学家说。“啊!”小王子大失所望。“那么,山脉呢?”“这,我没法知道”,地理学家说。“那么,有城市、河流、沙漠吗?”“这,我也没法知道”,地理学家说。“可您还是地理学家呢!”《小王子》(节选)“一点不错,”地理学家说,“但是我不是探察家。我手下一个探察家都没有。地理学家是不去计算城市、河流……地理学家很重要,不能到处跑。他不能离开他的办公室。但他可以在办公室里接见探察家。他询问探察家,把他们的回忆记录下来。如果他认为其中有个探察家的回忆是有意思的,那么地理学家就对这个探察家的品德做一番调查。”二、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1、生平与创作(1866-1944)2、《贝多芬传》——“绝非为了学术而写的,它是受伤而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歌。”“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聊以自慰。”2、《贝多芬传》主题建构:“英雄”——“伟大的心灵”“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力”——自然的生命力“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种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2、《贝多芬传》主题建构:受难——创造“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3、《约翰.克利斯朵夫》“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译者献辞“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罗曼·罗兰3、《约翰.克利斯朵夫》(1)主题建构:“伟大的心”、“生命的力”A、人生观:战胜与征服、自拔与更新“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他看到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3、《约翰.克利斯朵夫》B、艺术观:创造——生命力“他所有的作品都充满着生命力”C、文化观、宗教观:德意志——法兰西(2)形象塑造:“英雄”:英雄交响乐(3)作品表现形式:音乐小说象征—莱茵河内心独白第四节高尔基一、二十世纪俄苏文学发展概况1、阿赫玛托娃(1889-1966)代表作:《安魂曲》2、叶赛宁(1895-1925)代表作:《波斯抒情》3、普利什文(1873-1954)代表作:《林中水滴》阿赫玛托娃诗选最后一杯酒,为破碎的家园,为自己命运的多难,为二人同时感到的孤单,也为你,我把这杯酒喝干——为眼睛中没有生气的冷焰,为上帝无法拯救的苦难,为残酷而粗野的人寰。《安魂曲》(阿赫玛托娃)不,我并非在异域他邦,也不是在别人的羽翼下躲藏,我当时是和我的人民一起,处在我的人民不幸而在的地方。献词这哀痛面前高山会低头滔滔的江水也会静止不流,但重重牢门依然紧紧地关闭,门后是“苦役犯阴暗的炕头”,还有那致人死命的哀愁。和风究竟为谁轻轻吹拂,夕阳究竟给谁舒开眉头——对此我们概不知晓,我们到处听见的声音只是钥匙在门锁上刺耳的转动,还有士兵的皮靴声声沉重。《安魂曲》(阿赫玛托娃)我们像赶晨祷一样早起,穿过变得野性的都城,在那儿聚集,比死人还缺乏生气,太阳低低,涅瓦河雾气濛濛,然而希望却在远方歌唱,宣告判决……当即泪水夺眶,我已经远离了一切人,仿佛有一种挖心般的剧痛,仿佛是被粗野地推倒在地,可依然前行…步履蹒跚…孤孤单单。《安魂曲》在那两年险恶时光中的女难友们,如今又都流落在何处何方?她们有什么幻觉,在那西伯利亚的暴风雪中?她们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那月亮圆圆的时候?我把惜别的情意送到她们心头。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叶赛宁)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离开了天蓝的俄罗斯。白桦林像三颗星临照水池温暖着老母亲的愁思。月亮像一只金色的蛙扁扁地趴在安静的水面。恰似那流云般的苹果花老父的胡须已花白一片。我的归来呀,遥遥无期,风雪将久久地歌唱不止,唯有老枫树单脚独立,守护着天蓝色的俄罗斯。是爱吻落叶之雨的人,见到那棵树肯定喜欢,就因为那棵老枫树啊—它的容颜像我的容颜。恋人的素手像一对天鹅(叶赛宁)恋人的素手像一对天鹅,在我金色的卷发里出没。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呵,都会反复吟唱一支情歌。我曾经在远方也唱过这支歌如今呀,又重新将它唱起歌词里饱含着柔情绵绵,我的内心感到无比地甜蜜只要把灵魂彻底投入爱河深处,心儿哟,就会变成一块纯金可是,德黑兰的月亮呵,不能温暖这动情的歌声。我不知道如何度完这余生,是倒进亲爱萨姬的温柔乡?还是挨捱到垂暮之年,再去感慨青年时代勇敢的歌唱?世间万物各有自己的准则,有的动听,也有的悦目。倘若波斯人编不出好歌,就该被永远从设拉子逐出人们尽可以品头论足,评判我和我的歌声:倘若不是那一对天鹅,他本可唱得更温柔、更迷人《林中水滴》(普利什文)说来也是一样的——我的狩猎!我用外部的平常的狩猎,来在大家面前掩盖和辩护我那内部的狩猎。我是追捕自己心灵的猎人,我时而在幼嫩的云杉果上,时而在松鼠的身上,时而在阳光从林荫间的小窗子中照亮了的蕨草上,时而在繁华似锦的空地上,发现和认出了我的心灵。可不可以捕猎这个东西呢?可不可以把这件美事对无论任何人直言呢?不消说,简直谁也不会明白的……一、二十世纪俄苏文学发展概况4、肖洛霍夫(1905-1984)代表作:《静静的顿河》5、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代表作:《日瓦戈医生》6、索尔仁尼琴(1918-2008)代表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7、艾特玛托夫(1928-2008)代表作:《草原和群山的故事》索尔仁尼琴人民的精神生活比疆土的广阔更重要,甚至比经济繁荣的程度更重要。民族的伟大在于其内部发展的高度,而不在其外在发展的高度。二、马克西姆·高尔基1、生平(1868-1936)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奠基人2、创作分期(1)前期(1892-1907):探索人的觉醒《伊则吉尔老婆子》、《小市民》、《母亲》(2)中期(1908-1917):对俄罗斯民族心理的分析《奥古罗夫镇》、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前两部(3)晚期(1918-1936):表现心灵变迁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二、马克西姆·高尔基3、自传体三部曲(1)主题建构(2)人物形象(3)叙事技巧A、叙述视角B、叙事风格《伊则吉尔老太婆》而这个青年,现在得到一个名字,叫做拉那,意思就是说,他是个被排斥和放逐了的人。这个青年向那些丢下他的人们放声大笑起来,他笑着,现在剩下他一个人了,自由得像他父亲一样。但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个人……而他却是一个人啊。于是他就开始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他跑到部落里去,抢走牲畜和姑娘——抢走他所想要的一切东西。大家用箭射他,但是箭穿不透他的身体,好像他的身上披了一层看不见的超等的皮膜。《伊则吉尔老太婆》他敏捷,好掠夺,强健而又残暴。他从不和人们面对面相见的。大家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他长久地,孤独地,这样在人们的周围盘旋着,长久得不只一二十年。但是忽然有一次他走近人群,当大家向他冲过来的时候,他却站着不动,并且丝毫没有想自卫的表示。这时有一个人猜中了他的心意,就高声的地叫道:“别动他!他想死啦!”《圣诞节的故事》(高尔基)“你描写幻想的不幸,你想唤起人们心中善良的感情?对于这些人,甚至对现实的不幸也看着好玩而已。假如你在自己的一篇故事里面,把全地球的可怜的孩子都冻死了,——也只有使你的读者们感到高兴。……傻瓜!当现实不能感动人们,他们的心灵也没有因为严峻的苦难而感到屈辱时,——你的幻想能使人变得崇高吗?《圣诞节的故事》(高尔基)你想唤起他的心,告诉他那些由于挨冻受饿而死了的人,讲到生活中所有的阴暗的现象,但每个人都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不问,只知在生活中为自己寻找安静和满足,用施舍的几分钱来镇静自己,你能使他良心发现吗?贫穷和不幸的海洋,残酷无情地把河堤渗漏出洞来,但是那些向堤洞抛豌豆的人,能阻塞住海洋的冲击吗?!”《奥尔洛夫夫妇》(高尔基)“怎么样啦?”“他坐在她身上,把她的脸往地板上撞。”先卡报告说,他看到的景象使他快乐得蜷缩着身子……看热闹的人也同样都伏在奥尔洛夫家窗前,急不可耐地想亲眼目睹这场搏斗的每一个细节,虽说他们早已熟知奥尔洛夫在和老婆打斗时惯用的方法,但他们仍旧惊讶不已:“哎,魔王。打伤了吗?”“她满鼻是血,直往下流咧。”先卡上气不接下气地告知说。“哎呀,上帝,我的天”娘儿们嚷道,“哎呀,恶棍——害人精。”汉子们在较为客观地评说着。“他肯定会把她揍死的。”他们说。《奥尔洛夫夫妇》(高尔基)而手风琴手用一种预言家的语气宣布:“记住我的话——他会用刀开膛破腹的。他要是腻味了这种打法,就会马上了结这件事的。”“打完了。”先卡从地上一跃而起,悄声地说,一眨眼功夫,他就从窗边飞跑到另一边的角落里,占据了一个新的观察点,他知道眼下奥尔洛夫肯定会上院子里来的。看热闹的人们马上散开了,他们不愿跟盛怒之下的鞋匠撞个满怀。眼下打斗已经结束,他在他们眼里已索然无味,况且在这当儿撞上他,还不无危险。第五节布莱希特(略)一、二十世纪德语世界现实主义文学1、雷马克(1898-1970)代表作:《西线无战事》、《凯旋门》2、海尔曼.黑塞(1877-1962)代表作:《荒原狼》3、亨利希.曼(1871-1950)代表作:《臣仆》一、二十世纪德语世界现实主义文学4、托马斯.曼(1875-1955)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5、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代表作:《象棋的故事》《西线无战事》《荒原狼》日子如流水,一天又过去了。我浑浑噩噩度过了一天,以我那种特有的简朴和胆怯的生活艺术,安详地度过了一天。我工作了几个小时,翻阅了几本旧书,像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那样疼痛了两个小时,我吃了药,把疼痛给蒙骗了,我很高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