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XXXX而不懈奋斗根据县委要求及开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关制度规定,下面,我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大家讲一堂党课,党课的题目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XXX而不懈奋斗”。一、首先了解几个关键点(一)乡村振兴战略的产生背景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已经开启,农村发展滞后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更为紧迫,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背景,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2017年底,中央针对2018年“三农”工作连续作出重要部署。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12月29至3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17年及过去五年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专家表示,2018年我国将出台多个相关配套规划,包括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2017年10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4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时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7.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的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二、从五个层面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要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集中论述。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分量非常重。怎么理解这段话,怎么把握它深刻的内涵,怎么弄清它提出的新要求,怎么读懂它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认为,不能简单就文字来理解文字,必须站在时代的新高度,联系起来认识和领会。至少应当从以下五个角度来把握:(一)从新时代现代化强国战略布局来把握。报告在第四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集中部署了七个重大战略,强调“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其中,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提出来的,且排在第四位。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还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就表明,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二)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特别重视,先后作出来一系列重要指示。他反复教导我们: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习近平关于三农的一系列重(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比起来把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当时我国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的科学判断,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党的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出发,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也提出二十字总要求,但内涵更丰富,目标更高远。如果说,前二十字为的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话;那么,后二十字要的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说明,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四)从重要文字表述的新变化中来把握。报告里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这段话,有多处新的提法。比如,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五句话就有四句不同,“生产发展”升级为“产业兴旺”、“村容整洁”升级为“生态宜居”、“管理民主”升级为“治理有效”、“生活宽裕”升级为“生活富裕”,而且顺序也作了调整。又比如,“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升级为“城乡融合发展”。还比如,农业现代化拓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新的表述、新的概念,反映出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新要求。(五)紧密联系我镇三农工作实践来把握。我镇XXX村曾是XXX办公厅联系的贫困村,2018年,XXX村实现了整体稳定脱贫;今年4月,XXX村被省文明办等五部门联合授予“XXX”荣誉称号。8月,又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全国保障基本示范村”。XXX的喜人变化是XXX农村发展变化的缩影。这主要是依靠近几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部署要求,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XXX”目标不断奋斗取得的,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总要求是一致的。这说明,乡村振兴需要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各美其美。总起来看,乡村振兴,布局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强、美、富”,方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是城乡融合发展,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在兴产业、兴环境、兴文化上下功夫,实现农村产业的大升级、生态环境的大保护、农耕文明的大发扬、农村社会的大进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留住绿水青山、记住乡愁。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传承辉煌农耕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亿万农民的美好期待,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三、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解读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具体落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与新农村建设相比较,内涵与外延都有很大的提升:“产业兴旺”代替了“生产发展”,突出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生活富裕”代替了“生活宽裕”,标志着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有更大的提高;“生态宜居”替代了“村容整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乡村建设极其重要的位置;“治理有效”替代了“管理民主”,强调治理体制与结构的改革与完善,强调治理效率和基层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基础第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接下来要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出台具体政策方案,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相关法律,尽早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这就涉及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成员资格等重大问题。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第三章第四节有关“特别法人”的条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立法进程。这几项工作落实了,就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农村的产业兴旺也就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第二,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2015年2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授权国务院对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11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的试点期限延长至2018年12月31日。农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关键问题是集体建设用地能否入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这说明,法律的修订还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过去几年,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措施进展缓慢,其涉及到全局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也就意味着大幅度减少地方政府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份额。这就必然涉及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力与事权的划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