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现代教育评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现代教育评价本章逻辑构架现代教育评价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现代教育评价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组织的“八年研究”,到了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研究价值的教育科研领域,国际上也专门成立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简称IEA),开展世界性的教育评价和研究工作。本章基本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并对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模式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实践部分重点阐述了具体的现代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与方法。本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现代教育评价的有关理论与实践,构建合理的教育评价理念,为有效地实施教育评价提供参考。本章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对现代教育评价阶段的了解;对现代教育评价实施的把握。本章难点对现代教育评价本质的基本认识。第一节现代教育评价概述一、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一)传统考试阶段《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二)教育测验阶段实证主义思潮“凡是存在的就有数据”“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三)教育评价阶段20世纪30年代,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育评价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被誉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系统总结了“八年研究”的课程评价思想,在实验研究和评价实践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课程评价”的概念,并就此提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模式,即“行为目标评价模式”。二、现代教育评价的本质(一)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含义评价一词的四种理解:第一种,教育评价就是教育测验;第二种,教育评价就是“专业判断”;第三种,教育评价是把实际的表现跟理想的目标相比较的过程;第四种认为,教育评价是一种有系统地去寻找并收集资料,以协助决策者在诸种可行的途径中择一而行的历程。从本质上说,教育评价也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它是根据教育目标及其应有的标准,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搜集教育系统各方面信息,对教育活动质量价值作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教育评价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对教育目的的评价、课程设置的评价、教材教法的评价、教育环境的评价、教育管理的评价、教师工作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等。(二)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1.现代教育评价具有指导性;2.现代教育评价具有连续性;3.现代教育评价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4.现代教育评价具有测量性。三、现代教育评价的功能(一)诊断有效的教育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经验、能力、兴趣、动机和情感的了解。(二)反馈积极效应①促进确认的效应②激发动机效应③调整力量和时间分配的效应④赋予安全感消极效应①赋予不安感②对学生形成自我概念的消极效应③助长个人主义的学习态度(三)定向测验内容与标准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从而左右学生努力的方向。四、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对教育评价的分类,一方面可以加深人们对不同形式教育评价特殊性和一般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利于人们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选择最适合的教育评价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evaluation)这是在学期、学习单元的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所实施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是否具备接受新的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它是为了准备制订课时教育计划而进行的评价,是为了使教育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诊断性评价的主要手段是测验,包括准备性测验、分置性测验、特殊设计的测验等。准备性测验在教育前进行,以前一学年或前一学期的知识、技能为内容,以辨别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课程的先决条件;分置性测验也在教育前进行,以新课程所要讲授的知识、技能为内容,以辨别学生掌握新课程的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分置学生;特殊设计的测验在教育中进行,以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错误为内容,寻找其原因,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补救措施。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广义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一个新的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的编制过程中和试验期间,为了获得修改、完善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所需的反馈信息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的形成所进行的评价。狭义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所进行的评价。狭义的形成性评价一般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时,通过形成性测试进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它是指为了对已制定好的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的整体效益作全面鉴定所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区别第一,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的编制过程中及试验期间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一次或多次使用已编制好的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之后,对其有效性所作的全面评价。第二,形成性评价的信息主要是提供给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的编制者,作为他们修改方案、计划、课程等的依据;终结性评价的信息主要反馈给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教育决策者,帮助他们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该方案、计划、课程。第三,终结性评价的评价技术,如评价设计、抽样技术、测验选择和统计分析等,水平都高于形成性评价。第四,形成性评价者是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的编制者中的一员;终结性评价者可以独立于方案、计划、课程等的编制者之外,以对所要评价的方案、计划、课程等持客观态度。从狭义而言,终结性评价是在学习单元结束或学期、学年末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要求。第二节现代教育评价的模式模式作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去做的标准样式,模式不是纯粹的理论,它具有典型性、概括性、代表性和简约性等特征。而教育或课程评价的模式应该是评价人员或研究人员依据某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或特定的评价目的,按照一定的、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构造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一、决策模式(decision-makingmodel)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将克龙巴赫的思想加以整理和发展,提出了教育评价的“决策模式”,并指出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居于中心的是决策者。四种评价方式(CIPP模式)“背景(contex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成果(product)”评价四种决策类型及其相应的评价①预期结果的决策,为这类决策提供信息的是背景评价。②预期方法的决策,为这类决策提供信息的是输入评价。③实际方法的决策,为这类决策提供信息的是过程评价。④实际结果的决策,为这类决策提供信息的是成果评价。二、目的游离模式(goal-freemodel)美国学者斯克里文(Scriven,M.)提出的目的游离模式,其宗旨是保证评价者考虑到教育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只考虑预期效应。这种不受预定活动目的影响的评价是自由目的评价,也称为目的游离评价。这一评价模式跟泰勒模式、CIPP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在这种评价中作出评价结论的依据绝不是方案制定者预定的目标,而是活动参与者的意图,这就是说,它已从评价活动主要反映管理者与决策者的意愿,转向反映群众的意愿,因而它具有更大的民主性。三、落差模式(discrepancyevaluationmodel)1971年,美国学者普罗沃(Provus,M.)提出来的,其要旨在于比较课程表现与设计标准之间的差异,作为教育改进的依据,是一种以教育开发和管理为目的而建构的评价模式。五个阶段:设计,设施,历程,成果,成本计算每个阶段包括四个要素:标准,实施情况,比较,落差或差异四、应答模式(responsivemodel)应答模式是由斯塔克(R·E·stake)1969年首先提出来,后人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斯塔克认为,要使评价结果能真正产生效用,评价人必须关心活动的决策者与实施者所关心的问题。跟泰勒模式相比,应答模式强调了价值观念的发散性;在方法上,它注重跟科学主义相对的自然主义方法,强调非正式的观察、交往、描述性的定性分析方法。应答模式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评价问题:一是预期的东西(意图),一是实际发生的事情(观察)。评价活动要按照下面几方面来收集资料:预期的前提—预期的执行情况—预期的结果—实际的前提—实际执行的事情—实际的结果五、CSE评价(CenterfortheStudyofEvaluation)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机分校评价研究中心,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包括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一种特定的决策相联系。即需要评估—选择计划—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六、自然式探究评价(naturalisticinquiry)有些学者把这一评价模式称为课程评价的“新典范”,该模式是建立在现象学、解释学、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以及符号互动等理论的基础之上。自然式探究评价不主张采用固定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七、反对者评价(adversary)它是欧文斯(Owens,T.)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提出的,是一种为了揭示方案正、反两方面长短得失,而采取准法律过程评委会审议形式的评价模式。通过对这些评价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确立一些基本的共识:第一,各种教育评价模式的发展都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第二,各种教育评价模式研究为人们提供了如何实施一个特定评价的一般轮廓。第三,各种教育评价模式必然会反映出某种基本的取向。第四,各种评价模式都有自己的特定目标。第五,各种教育评价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有教育评价制度的确立。第三节现代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与方法一、现代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现代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是指一个完整的评价过程所要经历的先后顺序和所要采取的基本方略。从总体上看,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大致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分析三个基本阶段。(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对为什么要评价、谁来评价、评价什么,以及怎样评价等有关问题作充分的准备,也就是从一个特定的教育评价的具体目的出发,确定评价的组织者、评判者、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1.评价目的的制定目的第一是为诊断并改进教育;第二是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第三是帮助作出关于教师的行政决定;第四是向有关方面提供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第五是为教育和教学研究本身提供资料。2.评价内容的选择内容包括①教育目的②教育内容③教育方法④教育过程⑤教育素质⑥教育效果3.评价组织的确定包括组织人力机构组织活动4.评价手段的运用手段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考试法,又称测验法④观察法⑤面谈法(二)实施阶段教育评价实施阶段的工作中按时间顺序可划分为宣传动员、预评价和正式评价几个阶段。(三)总结分析阶段总结分析阶段有以下几项工作要做:1.形成综合评判;2.分析诊断问题;3.估计本次评价的质量;4.撰写评价报告;5.向有关方面反馈信息。二、现代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编制指标体系就是要将评价目标具体化,使评价目标可测、可量、可化。它是由评价目标及标准所决定的。指标体系不仅为评价对象树立了一个量标和量度,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一)指标体系的作用首先,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实际上也是人们价值认识统一的过程。其次,建构指标体系的过程也是把对客体的总体认识转化为对客体某些局部方面的认识过程,这对于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是有利的。因此可以说,教育评价的标准是开展科学评价活动的基础,建构科学的指标体系是开展评价活动的必要准备。(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指标与目标的一致性。2.指标的直接可测性。3.指标的相互独立性。(三)指标体系的确立过程教育评价标准一般由效能标准、职责标准和素质标准三个部分组成。效能标准反映对教育系统运转效果和效率的要求,职责标准反映对教育系统中被评对象要求,素质标准反映教育系统中被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要求。在教育评价标准中,效能标准处于核心地位,素质标准和职责标准都是围绕效能标准提出来的。它们三者的关系既紧密相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评价标准的设计过程要素的分解要素的筛选指标的检验指标的权重(四)指标体系的确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