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情况汇报2018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放管服”改革部署,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竞争领域执法,突出重点领域监管,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推动了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一)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准入环境宽松便捷。一是企业登记更加便利。先后实施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市场主体住所信息申报承诺、无纸全程电子化及“四办”等多项改革,整合个部门项备案事项,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以内,申领营业执照不超过天。与家银行合作开展“政银便民通”业务,由银行网点免费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代办服务,方便企业就近注册。二是行政许可更加简化。精减、取消了项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的申报事项,食品生产许可和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企业“一件事情”最多跑一处。三是知识产权注册更加快捷。一季度全市专利申请量件,授权专利件,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件,获得国家授权件,专利申请量年均增幅在以上。全市设立了个商标品牌指导站,一季度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为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件,首次位列全省第三。(二)竞争执法工作深入推进,公平竞争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公平竞争审查不断推进。严格对照审查标准,对历年出台的涉及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文件进行公平竞争审查,防止出现排除、限制竞争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二是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扎实推进。对全市供水、供电、供气、网络通讯、公共交通、保险、殡葬等公用企业经营行为集中进行专项整治,查处竞争执法案件件。开展涉企和民生领域价格收费专项检查,治理整顿乱收费行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治无照经营、乱摆乱占、侵权假冒等各类市场乱象,梳理涉黑涉恶乱点问题线索条。强化直销市场专项执法,加大传销整治力度,查处传销案件起。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开展“双打”专项行动,查处涉嫌假冒专利产品件,专利侵权案件起。县区获批中国(甘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分中心和工作站。项优秀专利成果荣获省市专利奖,获得奖励资金万元,兑现市级专利授权补助资金万元。开展商标侵权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商标违法案件件。四是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深入推进。组织对车内装饰材料、木工板等个批次商品进行抽检,对不合格商品依法进行处理。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线上检查网站网店个,线下约(访)谈企业户,发现处理失效网店户。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开展煤炭质量抽检个批次,查处质量不合格煤炭案件起。加强农资市场、成品油、合同格式条款等监管,依法取缔非法加油点处。加强广告抽查监测,对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广告严格管理,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起。五是消费维权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行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推动形成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和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作用,全市受理各类消费投诉举报建议多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多万元。开展汽车销售消费侵权专项整治,联合相关部门召开约谈会,规范汽车销售服务领域经营行为。(三)安全底线意识不断增强,市场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一是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组织召开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约谈会,规范药品经营秩序和执业药师执业行为。开展药品违法经营行为、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专项检查,查处违法案件起,罚款万元,协助召回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批次支。开展高风险医疗器械专项整治,查处起违规经营“诺和针”案件。加强化妆品监管,立案查处起,罚款万元。二是食品安全监管更加严格。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资格清查,全市企业建档万户,万户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食品批发企业加入了电子追溯平台。组织召开食品安全电子追溯工作约谈会,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组织开展“三小”食品、校园周边食品专项整治,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加强餐饮服务监管,“明厨亮灶”实施率达%。跟踪监管网络餐饮单位次,备案农村集体聚餐万起。加强餐饮业餐厨剩余物和猪肉制品排查监管,强化生猪市场管控,查封销毁问题肉丸公斤,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传播。三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不断加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特种设备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市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并建成二级救援站个,有效保障了电梯安全监管。指导相关单位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四)质量强市工作深入实施,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一是质量发展和提升持续推进。筹备召开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推进会,完成个方面项创建任务。表彰奖励了荣获名牌产品称号、市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抓好名牌培育,组织申报名牌产品个。二是“标准化+”行动扎实推进。开展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清理地方标准项、废止项,申请地方标准立项项,批复项,两家企业通过标准良好行为确认。我市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获准发布实施,县城集中供热节能标准化示范项目获国家标准委批准。三是计量监管不断强化。组织开展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民用四表和大型超市等在用计量器具的专项检查,督促计量器具使用规范。持续加强计量基础,累计建立计量检定标准项。四是认证监管持续加强。开展质量体系认证监督检查家,巡查检验检测机构家,有效规范全市认证认可活动。五是技术机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承担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委托检验任务多批次,免费检定计量器具万台(件)。(五)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公正监管效能有效提升。一是“双告知”制度持续推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需要办理的许可证信息和企业登记信息及时告知市场主体和许可部门,对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监管。积极推进“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业务互通。二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实施。规范抽查检查、信用管理、联合惩戒的操作流程和时效规定,实现了工作流程、执法力度和监管手段“三统一”。充分发挥全市涉企信息统一归集联席会议作用,归集涉企信息条(次),实施“双随机”抽查计划个。三是信息公示不断加强。对市场主体登记备案、行政处罚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示,督促企业按时公示年报和即时信息,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年报公示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部门联合惩戒持续推进。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累计向社会公示市场主体异常信息万条,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息条,依法清销空挂失联市场主体万多户,“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初步形成。(六)支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一是发展信心有效提振。组织召开了全市系统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宣讲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动力。二是支持政策全面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制定分解落实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8条措施任务,明确了工作内容,细化了任务清单,靠实了工作责任。三是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强化线下服务大厅便利化建设,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窗口办理,配备供群众使用的电脑和打印机,设有专人为群众提供咨询和辅助录入服务,大大提高了一次性审核通过率。四是引领作用不断发挥。以党建促民营经济发展,全力推进“两个覆盖”,已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个,党员名,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建成省、市、县各级党建示范点个,市级党建示范基地个。户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积极帮扶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万元。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8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主管部门精心指导下,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在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放管服”改革还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准入不准营”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部门信息共享不及时,在协同监管平台上对数据认领和反馈仍存在滞后性,“证照分离”推送数据接收率仅%,“多证合一”推送数据接收率%。二是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完善,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还没有落实到位,部门协同监管还不够密切,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区层面工作相对滞后。三是基层执法保障不足,执法人员能力欠缺,还不能适应当前监管任务等。三、意见和建议一是持续优化准入环境。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推动“证照分离”等各项改革,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促进数据共享互通,及时接受反馈数据,优化后置审批许可流程,推动办理营业执照和许可证无缝对接、同步进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无谓证明、重复证明,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各类媒体宣传作用,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做好改革政策宣传解读,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二是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市场监管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对日常行政检查事项,各部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进行,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特殊领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实施全过程监管,守住安全底线。加强信用监管,推动部门联合惩戒,把公开公示作为基本方式,将涉企信息真正归集到企业名下,落实企业自我声明制度,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共治力量,共同维护市场秩序,让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使企业不想更不敢违法。三是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和《关于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28条措施》等文件精神,不断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全力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各部门加强协作配合,促进民营资本在市场准入条件、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加大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对侵权行为严加惩治,保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深入实施政府质量奖、驰名商标、质量强市示范点等品牌发展战略,形成一批品牌产品、品牌工程和品牌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国家标准制定,激发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支持保障力度。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一线阵地,也是服务民营经济的前沿窗口,地方党委和政府应高度重视,着力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场所、执法装备和检测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把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纳入地方机构改革统筹考虑,加快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着力推进专业执法队伍建设,优化基层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加大业务培训,提高专业化能力,满足大市场监管的客观需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履职照单免责,消除干部思想顾虑,鼓励基层干部尽心尽责、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