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Pedagogy)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学(Pedagogy)本章内容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定义第二节主要的教育目的论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四节西方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学(Pedagogy)网友一:我经常这样想,我们中国教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是英语专业的人来说,这个四级根本就没什么的用,而且我也了解到四级对于我们将来工作根本没什么用处,我也了解到即便过了四级的人,真正在工作中用的得到的根本就是廖如晨星,这些都只能是一种体验大学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已。要知道我们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英语这门课程来说都是差的多,而且呢大学的课程也不是少,要想过了四级,花的时间是不少的,要比花在其他的课程上多好几倍,假如把这些时间放到我们的专业课程上来,我想我们中国人的专业水平就不会这么差,科技水平就不会这么低。我想英语要真正的放到那些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上,才真正的符合我们国家的事实。教育学(Pedagogy)网友二:除少数学生(主要是考研生)认真听(政治)课以外,其他的学生,不管教师的知识多么渊博,理论多么精辟,不管教师在台上讲的如何深入浅出,如何口干舌燥,台下却是我睡我的觉,你做你的作业题,他看他的小说杂志;有的是摆个样子,充个人数,等到老师点名一过,瞅个空隙,溜之大吉;有的即便是坚持到上课结束,也是‘这边耳朵进,那边耳朵出’,并没有真正听进一点东西;更有甚者,只要是上‘两课’,干脆不来。教育学(Pedagogy)调查:抽样调查了320名学生,愿意认真听的只有62人,仅占19.4%,而不愿意听的达113人,占35.3%;对政治理论课反感的39人,占12.2%,不反感的51人,占16.9%,不关心的55人,占17.2%;另外,42.5%的学生认为‘谈政治没有意思’,24.5%的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11%的学生认为‘谈政治危险’,8%的学生认为‘学习政治没有用处’。教育学(Pedagogy)网友三:政治就不应该是考试科目,其实事实上虽然学校逼着学生考,学生也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又有谁是真的好好去学了。特别是对于象我这样学理科的,学来又有什么用。其实从小就不停的学了这么多年的政治,基本上的意思我们都是知道的,实际现在学的也和以前差不了多少,无非是再背一遍,用书上的定义去答题。这有意义吗?若我们用学政治的时间去学我们的专业课,那不会是有更好的效果吗?教育学(Pedagogy)韩寒说: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全面发展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全面平庸。教育学(Pedagogy)•罗永浩,男,1972年生于吉林省和龙县龙门公社。•在吉林省延吉市读初中时,因为生性狷介,很早就放弃了一些当时我讨厌的主课,比如代数、化学、英文,后来只好靠走关系才进了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这也是我刚正不阿的三十来年里比较罕见的一个污点。因为我和我国教育制度格格不入又不肯妥协,1989年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主动退学了。有时候我想其实我远比那些浑浑噩噩地从小学读到硕士博士的人更渴望高等教育,我们都知道钱钟书进清华的时候数学是零分(后来经证实其实是15分),卢冀野入东南大学的时候也是数学零分,臧克家去山东国立青岛大学的时候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今天的大学校长们有这样的胸襟吗?当然,发现自己文章写的不如钱钟书是多年后的事情了,还好终于发现了。教育学(Pedagogy)•退学之后基本上我一直都是自我教育(当然我的自我教育远早于退学之前),主要是借助书籍。因为家境还勉勉强强,我得以相对从容地读了几年书,“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教育学(Pedagogy)问题: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个性自主发展或遵守社会规范?教育学(Pedagogy)•教育目的是教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灵魂、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教育目的代表着教育系统向外部系统展露的一个基本姿态,包含着教育系统对自身与外部系统关系的基本定位。•不同的教育思想流派首先是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差别上。不同的教育目的,也指导着不同的教育实践。教育学(Pedagogy)•教育目的的模糊、错误和歧义,必然会使教育实践朝令夕改、无所适从,甚至走向错误的方向。•对教育目的的理性反思和重构是任何一个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话题,自然也是教育学研究中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主题。教育学(Pedagogy)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定义问题: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与一些类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有哪些形式?教育学(Pedagogy)一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指整个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整个教育系统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简而言之,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对理想中的人的素质结构进行总体性的规划和预期。教育学(Pedagogy)•谁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谁制定的?•教育目的需要体现谁的利益?•什么是应然的教育目的?什么是实然的教育目的?•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教育学(Pedagogy)二教育目的的类型(一)教育目的类型的划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教育目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根据教育目的的存在形态可以将教育目的划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或应然的教育目的)与“现实的教育目的”(或实然的教育目的);2.根据提出教育目的的主体,可以将教育目的划分为“国家教育目的”、“个体教育目的”与“社会教育目的”;教育学(Pedagogy)3.根据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可以将其划分为“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要素主义的教育目的”以及“教育无目的”等等;4.根据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的关系,可以将教育目的划分为“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5.根据所规范的教育类型和层次,可以将教育目的划分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普通教育的目的”与“特殊教育目的”或者“学前教育目的”、“基础教育目的”、“中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成人教育目的”等等;6.根据教育目的的历史形态,又可以将其划分为“古代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的目的”、“后现代教育的目的”。教育学(Pedagogy)(二)不同类型教育目的的冲突及其表现不同的教育目的之间往往有着不同的社会和理论基础,造成彼此之间的或对立、或差异、或冲突。不同教育目的之间冲突的实质是不同教育主体之间教育价值观的差异与冲突。不同类型的教育目的之间往往也有一致性或共性,反映了教育与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社会主流的、共识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学(Pedagogy)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二节主要的教育目的论问题:有哪几种主要的教育目的论?每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理论基础各是什么?怎么评价这些理论?教育学(Pedagogy)一宗教本位论(一)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为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小原国芳以及西方中世纪的思想家们等。(二)主要观点第一、今生是永生的预备;第二、肉体和精神是二元的,比起肉体来,精神或灵魂是不朽的;第三、人类借助于精神可以体会或达到永恒的世界或总体的精神;教育学(Pedagogy)第四、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为人们的永生做准备,使人们信仰和皈依于神或上帝;第五、为了能够使人们达到最后的目的,教育应该使人们具有“知识”、“德性”、“虔信”和“忠诚”等品质。教育学(Pedagogy)(三)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特定的社会基础第一、对于世俗社会的鄙视;第二、对于功利主义时代的批判;第三、对于人性尊严的反思和体认;第四、从夸美纽斯开始,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实质是一种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教育学(Pedagogy)(四)评价1.积极方面在于看到了人性和社会存在着通过教育被超越的可能的一面;2.消极方面在于其理论基础是不牢固的,甚至是虚幻的,经常容易成为麻痹社会底层人们的理论工具。教育学(Pedagogy)二个人本位论(全盛时期是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一)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为卢梭、裴斯特洛齐以及一些持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立场的思想家和教育学者。(二)主要观点第一、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第二、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第三、这种趋向在道德或价值上是“善的”或“向善的”;教育学(Pedagogy)第四、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只有确保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国家,才是善的和正义的国家;第五、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第六、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教育学(Pedagogy)(三)理论基础这种理论诞生于18和19世纪的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也得到了自然主义、功利主义以及新的国家学说的支持(理论基础)。教育学(Pedagogy)(四)评价(1)积极方面:人本位论者一般是针对社会现实损害了个人发展而强调入自身发展需要的;个人本位论在教育上和社会上都具有一种革命的作用,有助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伸张自己在教育和社会政治层面上的权力,同时对于人性也有一种解放的作用。(2)不足之处:第一、将“自然性”与“社会性”、“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第二、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最终毁坏教育的社会基础或前提;第三、掩盖了自己的阶级属性。教育学(Pedagogy)三社会本位论(盛行于19世纪下半叶)(一)代表人物社会本位论,亦称“国家本位论”。代表人物为柏拉图、迪尔凯姆、凯兴斯坦纳、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者等等。(二)主要观点第一、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或文化性),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靠社会提供营养,人的一切都从社会得来;第二、相对于个体来说,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只是构成这一绝对价值实体的“材料”或“要素”;教育学(Pedagogy)第三、教育目的应以社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第四、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第五、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起码的政治品格、生产能力和社会生活素质;第六、教育过程就是把社会的价值观念或集体意识强加于个人,把不具有任何社会特征的人改造成为社会的人。教育学(Pedagogy)(三)理论基础(1)国家利益至上(相对于个人利益或其他公共利益而言);(2)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学;(3)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或狭隘的民族主义(相对于别国、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区的利益而言)。教育学(Pedagogy)(四)评价(1)积极方面:社会本位论者一般是针对个人发展脱离或背离了社会规范而强调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本位论肯定社会需要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所培养的人应与社会合作,应为社会服务,其实质是从教育的角度寻求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巩固。社会本位论将对教育目的考察的角度从宗教神学转移到国家和社会事业上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种视角的转换在近代有助于教育与教会的分离;在当代有助于动员国家和社会资源来发展教育事业;(2)不足之处:忽视了个体的特殊性,否认了个体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完全将受教育者当成是等待被加工的“原料”,违背了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教育学(Pedagogy)四“教育无目的论”(一)代表人物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实事求是地说,“教育无目的论”其实并不是主张教育不要目的,而是主张“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二)主要观点第一:人是一个经验系统;第二:人的发展即是个体经验能力的提高;教育学(Pedagogy)第三: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简而言之,“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地改造或改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