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授课人:张晓玲引子:虎妈妈的战歌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妈的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思考:这里“虎妈妈的教育”是指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中的哪种?这种教育有什么特点?最新《时代》封面《虎妈的真实故事》2013年9月21日,江西两女童被洗衣机绞死,引起了网友的质疑。同时也对父母亲的行为进行斥责。思考:家庭教育的内容有哪些?从母女两段不同对话讲起:第一段对话:“妈妈,这是什么?”“是花”。妈妈很自然地回答。“什么花呀?”“烦不烦,你不会自已看”……。第二段对话:“妈妈,这是什么”?“是花。一朵花。一朵美丽的花。你看是什么颜色呀?“红色”。“对,聪明极了!它像什么一样呀”?“象喇叭一样”。“你真棒!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朵美丽的红花,像喇叭一样的!”思考:父母亲应该采取什么样方式方法教育子女?需要四个方面:家庭教育------50%学校教育------20%社会教育------20%自我教育------10%问题: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有耐心,有责任心又有方法的家长,教育理念很重要,理念是指导方法的。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你就会知道你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又应该怎样去启发引导他(她)。“养育孩子,不仅给孩子一碗饭,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理念”。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不是把财富留给孩子。好奇心、自信心、自尊心、同情心是孩子向世界自由敞开的四座门,快乐成长的金钥匙,父母该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主要内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2433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35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补方法6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第一部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涵义与特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含义与特点(一)含义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人类社会生活基本单位。教育是家庭的基本功能之一。尽管对家庭教育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这些差异基本上是由于侧重点的不同。综合不同学者的论述和我们对家庭教育本身的理解,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这个角度出发,家庭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家庭教育的过程。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1、时代性和社会性2、亲情性和感染性3、针对性和随机性4、连续性和一贯性5、权威性和专制性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一)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发育1、胎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了保障。2、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二)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智力潜能的最大开发1.有助于儿童智力的迅速发展2.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3.能预防儿童潜能递减现象的出现(三)家庭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进程1、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2、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3、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四)家庭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审美才能1、陶冶了孩子的性情2、培养了孩子的兴趣3、发展了孩子的才能(五)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提高了孩子的发展水平2、影响了孩子的职业去向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一)健康教育的任务及要求1、关注孩子饮食的安全2、关注孩子游玩的安全3、关注孩子脑部的安全4、关注孩子看电视和上网的安全(二)认知教育的任务及要求1、发展孩子倾听语言的能力2、发展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3、发展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4、发展孩子识字的能力(三)品行教育的任务及要求1、培养孩子的同情心2、培养孩子的合群性3、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四)审美教育的任务及要求1、加大孩子的艺术投资2、尊重孩子的艺术爱好3、鼓励孩子的艺术创造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更新价值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构建学习环境2、理智性原则:调节情绪;规定限度;全面整合;杜绝溺爱3、指导性原则: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恰如其分的帮助;重视孩子自我教育4、渐进性原则:具体明确;适当合理;螺旋上升5、适度性原则:称赞孩子的努力;惩罚孩子的过失;奖与惩相结合6、一直性原则: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1、环境熏陶法:组织相应的家庭生活;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2、兴趣诱导法:了解孩子的喜好;提供新异的刺激;激发孩子欲望;趣味盎然地施教3、暗示提醒法:多与孩子沟通;多种方式暗示;巧妙使用反暗示4、活动探索法:开展体育活动;组织游戏活动;倡导劳动活动;鼓励探索活动5、榜样示范法:父母自身树立榜样;借助文学作品榜样;利用孩子同伴榜样第二部分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野无论对一个社会形态下的家庭和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的解剖,或是对其成功经验的总结,抑或是对其特色的分析,都可以从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这几个基本的角度进行探讨。这些视野,将使我们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对一个社会形态下的家庭和家庭教育状况有更确切的认识和了解。一、经济学的视野经济学的建立,通常以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TheWealthofNations)为标志。经济学有两大基本前提:其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对资源占有和资源分配之间存在的矛盾;其二是人类在处理以上矛盾时是理性的,其基本方向是趋利避害,即人类会对情景进行理性的分析而后作出相应的决策,而且总是最大程度地追求利润而降低成本。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家庭与家庭教育都可以从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家庭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精力和时间等,总体上来说,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因而,如何分配这些资源就成了每一个家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二、人类学的视野人类学一方面探讨人体结构的演变,另一方面研究人类社会形态与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与家庭及家庭教育有较密切关系的主要是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我们主要分析语言和家族对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的影响。语言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也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过程中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在家庭生活过程中,不同的社会和种族,可能采用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家族关系(Kinship)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另一个方面。家族关系是以血缘或婚姻关系缔结而成的不同家庭之间的联合。三、心理学的视野心理学主要侧重对人的心智(mind)和行为(behavior)的研究,心理学涉及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独立的个体和群体中的个体研究。教育的过程,既是个性陶冶和个体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个体顺利融入社会生活,概而言之,即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四、社会学的视野社会学的视野主要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群体关系等方面探讨社会对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内部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第三部分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家庭教育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对于幼儿发展而言,家庭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以及父母自身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好是坏,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家庭的烙印。一、攀比成风攀比产生负面影响:第一、你所树立的榜样孩子是不服气的,也就不会接受。第二、孩子会有够不着的感觉,因为不断有新的榜样会出现在他面前,会出现自我放弃的心理。切记:可纵向比较,不要横向比较。1.娇惯迁就2.包办代替3.无原则的满足4.过度保护二、溺爱懒惰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不懂得关心人溺爱的危害三、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不当四、家庭教育不同步五、过早进入“成人世界”六、英才教育使家庭教育过早功利化针对以上问题,为改善家庭教育的质量,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2)密切家庭与教育研究人员、教师与家长的联系。(3)家庭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环节,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家长心态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那些“磨杵成针”的精神来的。只要方法得当,再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第四部分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父母或其他长辈)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和途径。由于幼儿家庭教育相对而言是以家长为主导的教的过程,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信息传递方式,成为判断家庭教养方式的主要依据。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它反映了父母与子女交往的实质。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与特性1.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2.放任型教养方式3.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4.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第一种类型: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父母,即“高要求、低反应”型。这类父母会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对孩子的个性是一种变相的扼杀;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不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在这种“专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对抗、自卑、焦虑、退缩、依赖等不良的性格特征。表现:此类父母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发泄情绪的行为上,而不去探究孩子为何会产生这些行为的真正原因。例:一位母亲见女儿又哭又闹,她会讨厌这种行为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揍孩子一顿,却不去耐心听取女儿为何哭闹的真正原因。第二种类型:放任型教养方式此类父母完全“包容”孩子的情绪情感体验与行为表现,不管是积极的抑或是消极负面的。其实质是对指导孩子如何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的知识缺乏与能力不足,以至于表现为“不干涉”的策略。“放任型”父母,即“低要求、低反应”型。这类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冷漠,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爱。这类孩子自控能力差,对一切都采取消极的态度,还会有其他的不良心理特征。第三种类型:溺爱型教养方式“溺爱型”父母,即“低要求、高反应”型。因父母过度的溺爱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这类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无尽的期望和爱,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些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的依赖、任性、冲动、幼稚、自私,做事没有恒心、耐心。第四种类型: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此类父母会很好接受孩子的情绪情感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一糸列行为表现……他们不会忽视或否认孩子的感受,也不会因孩子的情绪表现不佳而取笑他们,这种类型的父母是孩子情绪情感发展的辅导员。对于自已和他们所关爱的孩子情绪情感具有很强的洞察力,他们会关注自已所有情绪情感和孩子所具有的情绪情感,全括负面的情绪,诸如:忧伤、愤怒、恐惧、焦虑等在生活中的影响作用。“权威型”父母,即“高要求、高反应”型。此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方面有适当的“高”和“严”。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同时,他们并不缺乏父母应该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能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述说,而且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孩子自我成长。这类父母施行“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心”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导之下,孩子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质。二、影响家长采用不同教养方式的因素1.文化传统与教育观念的影响2.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3.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的影响4.儿童与家长个性的影响三、给父母的建议1.尊重儿童是爱护儿童的基础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权利(1)尊重孩子的选择(2)平等对待孩子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