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如何可能距上次习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主题演讲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那次,习主席首次提出了我们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绿色低碳的世界。同样,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及了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何以可能,究竟如何可能?第一点,当今世界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化用高更所言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首先,我们从哪里来?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而如今,这个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当今社会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但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并且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因此,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建设好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然而,如何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第一点,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第二点,主权平等。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第三点,“法者,治之端也”。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务。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第四点,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筑就了多边外交大舞台。我们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其次,第一点,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瑞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不应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应为和平与谅解服务。”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第二点,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单则易折,众则难摧”。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当今世界恐怖主义依然横行,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断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我们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共同安全的社会。第三点,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如果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当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设法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第四点,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第五点,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当今世界,各种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子孙谋发展,为子孙谋幸福。“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有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然而,中国古人也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但同时也是一个崎岖的征程,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