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小学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根据金校党发[2011]16号文件精神,要大力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召开了会议,深入学习了文件,并经过讨论,确定了本校的难题,并认真研究了难题的表现形式,分析深层次原因,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明确目标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破解措施和标准要求等方面,制定如下破解难题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的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公司、总校创先争优活动总体要求,围绕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三个四”发展战略及总校创建省内外民有学校的目标,以扎实推进总校党建工作“586创优工程”为活动载体,突出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师生,坚持“一诺三评三公开”,选难题、攻难关,解难事,促发展,全面推进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通过解决难题着力提升创优活动保障能力,用发展成果检验活动成效,用活动成活赢得职工群众的拥护和满意。二、具体措施方案破解难题一:提高课堂效益责任人:伏相平责任部门:教务处党群办难题基本情况:1、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2、抱怨课堂学习单调乏味。3、产生厌学等消极心理。难题产生的原因:(一)教师因素:1、课堂效益意识不强2、专业水平不高。3、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不良的教学氛围。4、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钻研教材,不仔细研究教法,不讲究课堂教学效率。5、不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关心不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6、单调乏味的教学语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缺乏吸引力。7、不严格执行课堂管理规定。(二)家庭因素:1、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2、家庭环境的好坏;3、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三)学生自身的原因:1、学生学习目的不很明确。2、学生学习自觉性,自律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差。3、学生未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4、认识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产生厌学情绪。解决难题工作措施: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努力创设趣味横生的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的无穷魅力,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发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1、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多渠道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2、每周五下午为业务培训时间,活动中把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教学主题会诊等落到实处。教师人人写教学反思,学期末组织评比。3、各教研组每学期按要求积极开设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和汇报课等四课活动,组织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教务认真组织校际观摩研讨课交流活动,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4、进一步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考核工作,创造机会给他们压任务,坚持每学期一次的示范观摩课,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起到示范引领作用。5、积极创造条件派教师外出学习,通过教师讲坛等交流经验。6、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学科论文、案例、教学随笔、说课、创优课等比赛。7、大力开展听评课活动,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每学期教学管理人员听课40节以上,专任教师听课20节,青年教师,听指导教师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及时写出点评、总评和心得,真正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二)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素质1、每学期各教研组至少组织两次学生学科活动,其中每学年学科专题讲座一次。2、各班要重视学生书写工作,不定期举行书写比赛。3、创特色班级,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体活动开展:(1)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开设各类公开课,包括骨干教师示范课、学科教师研讨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家长开放周活动等。(2)每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3)每学期至少有两个年级组开展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4)年级组要开设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撰写“同课异构”教学总结。(5)每学期教务组织一次优秀教案评比。(6)教研年级组要开展一次“我是怎样备课”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加强集体备课与集体研讨。(7)每学期期末教务组织优秀作业展,鼓励学生提高作业质量。(8)每学期各教研组安排各年级备课组至少申报一项课题。破解难题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责任人:伏相平责任部门:教务处党群办难题基本情况:1、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格缺陷。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3、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表现为:1、心理幼稚,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依赖心理强;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与人交往能力差,难以适应集体生活。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厌学情绪;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松散,到校迟到,课前准备不到位,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闲聊。3、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我约束力,教学楼内大声喧哗,出操不整齐,随手乱扔脏物。难题产生的原因:(一)家庭原因。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2、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3、家长对孩子严没“度”,爱没“方”。4、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思想难以沟通。5、部分家长全权规划包办太多,按时间表去做所有事情。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和责任感及主动性都受到妨碍。6、学而仕则优的文化影响及就业的压力。(二)学校原因。1、学习方面的压力过大。2、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有的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地发挥,产生了不良情绪。3、班级人数普遍超额,分层教学、关注班集体中的每一学生落不到实处。4、教师的榜样作用欠佳,过度注重成绩,不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5、在学生课外作业的安排上,机械重复的作业负担过重,而思维训练的负担过轻。6、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过少。(三)小学生心理发展及其自身特点的原因1.缺少时间概念。2.天生性格的缓慢。3.注意力易转移。4.对学习和活动等兴趣不浓厚或不感兴趣。5.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6、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解决难题工作措施:(一)学校成员齐抓共管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建由校长负责,教导处、大队部、党群办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常规教育重点。2、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以班主任为核心,所有科任老师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规为准绳,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上的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协同训练。3、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由大队辅导员为第一责任人,各班红领巾服务队员为成员,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网公布。4、教师督导检查小组。成立由学校行政人员为组长,部分教职工为成员,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二)建设多重阵地。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自习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学校教导处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和集体活动相结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和集体交往,如艺体“2+2”活动的开展,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各类体育比赛、文艺汇演,军训及社区义务劳动等,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品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和班会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方面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三)创设多重教育环境。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1、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行为规范“每周一星”、“每月一星”等。2、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生活、卫生、劳动等行为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3、办好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行为习惯的表现情况,表扬和批评相结合。4、充分利用班队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学雷锋讲公德、比奉献”的活动,开展《争做文明小使者》、《形成一个好风气》、《做好习惯的主人》等竞赛活动;然后对学生中存在的共同心理问题展开讨论,《做情绪的主人》,《做时间的主人》、《向打闹告别》、《学会自我约束》、《你是如何学习的》。每月都有不同形式,不同意义的主题班会。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促使他们改掉不良习惯。5、结合每日常规规检查,设立《好人好事》记录本;评选每月的文明小使者;开展以个人与个人、组与组、小队与小队之间的比赛,实行“一日一结”、“一周一评”活动,评出优胜组和个人。6、建立家校每天联系制度。加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力度。通过校讯通平台频繁和家长进行联系,每周一个训练重点,通过强化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教师队伍建设策略1、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水准,提高课堂教学的真正质量。2、努力与家庭进行沟通,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3、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用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思考如何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实践4、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学生活动空间的设置上要下工夫,把综合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带他们走出校园,去关注外面的世界。5、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服务意识是否到位。6、把小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7、各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在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时,要以心促行,以行观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教导处、少先队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时限要求及进度计划破解难题主题活动从今年7月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告一段落,根据我校“破解难题”方案具体进度如下:(一)宣传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1、成立破解小组,组织讨论会,制定破解难题的实施方案.2、组织相关教师和对破解方案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难题破解方案。3、组织难题破解成员培训,明确各自的任务。(二)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6月)1、全校按破解方案进行实践研究。2、及时做好反馈信息的记录、收集典型案例。3、要根据方案上的措施进行,要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双月进行一次成员会议,对破解难题情况进行汇总交流。4、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修正方案中的不当之处,并及时做好记录。(三)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1、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如案例、论文等)2、形成书面的汇报材料。四、创先争优破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延满伏相平宋小勇组员:刘润琴张喜春张希玲陈国宏德育干事教研干事教研年级组组长各班主任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