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MANAGEMENTACCOUNTING引言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结合我国实际,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构建中国的管理会计体系,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于2014年7月31日《管理会计学》的内容架构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第三章变动成本法第四章本量利分析第五章经营预测第六章经营决策第七章存货决策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内容第八章投资决策第九章全面预算管理第十章专项成本控制第十一章业绩考核与评价基本内容.国外《管理会计学》的相关网站•英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美国会计协会管理会计分会•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SMAC)•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第一节现代管理会计产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第二节现代管理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石第三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第一节现代管理会计产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一、现代管理会计的定义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的定义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对经济主体的实际经济数据进行处理,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进行合理决策。1982年美国学者罗伯特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一种收集、分类、总结、分析和报告的信息系统,它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和控制。——《现代管理会计》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NAA)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定义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的财务信息,是一个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财务报表。1982年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修订后的定义将管理会计的范围扩大到除审计以外的会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下图)。管理会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司库职能筹措资金编制预算财务会计对业务进行分类和记录成本会计按产品和成本中心对业务进行分类和记录财务控制进行比较并采取行动管理会计的范围二、国内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我国学者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研究管理会计的。二、国内对管理会计的定义论述一“管理会计是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企业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各种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李天明,1984)论述二“管理会计试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余绪璎,1999)三、管理会计定义的理解属性: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范围:管理会计既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同时也为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度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甚至国家行政机构等非管理集团服务---企业利益相关者;内容:管理会计既要研究传统管理会计所要研究的问题,也要研究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新方法,并且应把成本管理纳入管理会计研究的领域;方法:管理会计具有其特定的技术方法;目标: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四、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从时间阶段上看,管理会计的实践最初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雏形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正式形成和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0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从影响因素上看,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理论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是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现代管理科学为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第一阶段:20世纪20’~50’——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经济理论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复式记账为标志的,包括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近代会计形成。随着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产量的增长,更取决于成本的高低。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以西方“古典”(传统)的管理理论为主。经济理论发展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美)行政管理理论(法约尔.法)行政组织理论(韦伯.德)明确的指导,选拔最适合于该项工作的工人来完成该项工作,并用最有效的方法对这些工人进行培训。同时,工人们被假设只受经济奖励的激励,即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泰罗在诸如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等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认为可以实现并且最有效率的标准操作方法,并以此方法训练全体工人。为了使工人完成较高的标准,除了使工人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外,还对工人使用的工具、机械、材料以及作业环境加以标准化,从而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科学管理理论(泰勒)泰罗认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其途径就是实行标准化管理。他认为对于完成每项工作来说,总存在着一个“最佳途经”。管理的职能在于为工作提供该阶段,管理会计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会计的形成及特征标准成本计算差异分析按照科学的方法制定人工、材料消耗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产品标准成本中的标准人工成本、标准材料成本、标准制造费用等标准。预算控制按照人工、材料的消耗标准以及费用分配率标准,将标准人工成本、标准材料成本、标准制造费用以预算形式表现出来,并据以控制料、工、费的发生,使之符合预算的要求。在一定期间终了时,对料、工、费脱离标准的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查明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借以评价和考核各有关方面的工作业绩,促使其改进工作。20世纪初期,在美国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标准成本计算制度、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标志着企业会计由单纯的事后核算向事前的规划、事中的控制及事后的分析转变,是会计管理职能的重大体现,预示着管理会计的雏形已经形成。第二阶段:20世纪50’~70’——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特征广泛推行职能管理,重视人本身的作用,进行行为科学管理;产品生产从单品种大批量生产转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开始重视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加强生产经营的预测和决策工作;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定量化管理提供保障。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迅猛发展。表现在: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普遍缩短;资本集中、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获利能力下降。由此给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带来变化:为适应企业管理重心从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转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西方管理理论有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管理理论和学派,并极大的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主要的经济理论有:◆行为科学理论◆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经济理论发展◆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就是对企业中职工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科学。(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不能把企业职工看作为是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应看作是有感情、思想、需要、爱好、及主动性、积极性的“社会人”。因此,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生产率,而不是单纯从技术条件着眼。如梅奥等人于1927年至1932年进行的著名“霍桑实验”,提出了群体行为方式的概念。(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规定企业各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一定组织体系,其中包括组织图、方针政策、规划章程等。非正式组织在共同工作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关系,并形成非正式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企业内又形成共同感情,进而构成一个体系,即所谓的非正式组织。(3)每一个成员只有依靠组织才能有所作为,脱离组织则一事无成,而且每一个成员只有在组织整体目标实现的同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目标,从而在组织与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关系。◆决策理论(1)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过程的三个阶段;(3)满意的行为准则,即“满意代替最优”;(4)决策的目标排列。(1)控制职能进一步强化的同时,责任会计产生责任会计将行为科学与管理控制的理论结合起来,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经营的全面控制,而且将责任者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考核、评价责任者的工作业绩,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决策会计的产生管理会计在强化控制职能的同时,开始行使预测、决策职能。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基本特征预测、决策为主要内容的“决策会计”的产生,使以“决策会计”和“控制(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建立,并且首先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会计师联合会的年会上正式通过“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这个专门词。它标志着管理会计的正式形成,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脱离出来,并与财务会计一起并列为会计中的两大独立学科。1972年举行了全美第一届执业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从此西方出现了有别于“注册会计师(CPA)”的“执业管理会计师(CMA)”职业,即管理会计的社会化和职业化。第三阶段:20世纪70’~现在——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市场全球化使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竞争要求企业生产由大批量的“规模化生产”向单件小批量“顾客化生产”转变。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企业“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形成了生产高度电脑化、自动化。电子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电脑辅助制造等在企业广泛应用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是管理者确立企业长期目标,在综合分析内外部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达到目标的战略,并执行和控制整个战略的实施过程。其包括: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战略的评价和控制三个阶段。(见图)经济理论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图战略的实施内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战略的制定战略的评价和控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自然环境、产业环境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水平等1981年,著名管理学家西蒙首先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一词。所谓“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基于企业战略的管理会计第二节现代管理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石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二、管理会计的对象三、管理会计的目标四、管理会计的职能五、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运作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时间价值假设成本性态可分假设多种计量单位假设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实体假设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由于管理会计是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选择的、特定的或部分管理信息的内部会计,因此管理会计主体具有多层次性。管理会计主体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各级责任单位。会计主体企业企业分厂车间(或班组)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基本方式的规定,即企业以及各级责任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筹资、投资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和业绩评价等各项工作所使用的方法保持稳定、有效。持续运作假设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的时间范围规定,既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