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诱发电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ABR临床应用浅谈高要区人民医院:叶继才相关名词■听性诱发电位(AEP):声波在耳蜗内通过毛细胞转导、传入神经冲动,并沿听觉通路传到大脑,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物电位,称为听性诱发电位。■电反应测听法(ERA):用这些电位作为指标判断听觉通路各个部分功能的方法。(耳蜗电图(耳蜗微音电位(CM),和电位(SP),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AP),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中潜伏期反应、皮层电位))■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是检测声刺激诱发的脑干生物电反应,由数个波组成。■脑干:位于大脑下方,是脊髓和间脑之间,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较小部分,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听性脑干反应■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表现首先在1974年由Sohmer、1975年由Robinson等以及Star等报告。虽发现较晚,但在听觉诱发电位中是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听性脑干反应不受受试者不同意识状态(清醒、睡眠、昏迷、镇静剂或麻醉等)的影响。检查过程对受试者无损伤,不使其产生痛苦,所以不需要对受者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可让其牌较舒适的卧位、半卧位或坐位,在试验过程中,受试者可以入睡。■能引起ABR(V波)反应的最小刺激声强度称为ABR的阈值,临床常用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反应映2K-4KHz频率的听力情况。听觉诱发电位反应■听觉系统在接受外界一定量的声刺激后,从耳蜗毛细胞起到各级中枢都有相应的电活动,这些电活动统称为听觉诱发电位。■ABR是1至10ms的潜伏期内出现的一系列反应波,表示为波I,II,III,IV,V,VI,VII,其中I,III,V最明显■CM+SP=内外毛细胞■I波=听神经■II波=耳蜗核■II波上橄榄复合体■IV波=外侧丘系(脑桥)■V波=下丘(中脑)■VI波=内侧膝状体(丘脑)■VII波=听放射(丘脑皮层)听性脑干反应波形的来源■I波:是由第八对颅神经远端部分的复合听神经动作电位产生的,这种反应被认为来自第八对颅神经(第一级神经元)的传入神经在离开耳蜗进入内听道的活动。■II波:由近端第八对颅神经进入脑干部分的活动所产生的电位记录■III波:起源于在耳蜗核神经元或者附近的第二级神经元活动。■IV波:常与V波一起组成波峰,被认为是来自脑桥第三级神经元活动,其大多位于上橄榄复合体的神经元。其他可能来自耳蜗核和外侧丘系核的神经元。■V波:在临床上常用于阈值的判断,其生成可能反映了多个解剖听觉结构的活动,主要共识是来自下丘脑附近。■VI,VII波:提出起源于丘脑ABR测试临床意义■婴幼儿听力筛查■蜗后病理鉴定(听神经瘤、前庭神经瘤)■术中和麻醉中监测(防止神经功能障碍和预防术后听力损失)互动时间■大家看报告看什么的?■耳蜗毛细胞病变,ABR能测出吗?■ABR能预估神经通路哪个环节的问题吗?临床分析指标■I,III,V波的峰潜伏期及振幅(75dB下I波潜伏期1.3~1.8ms,III波潜伏期3.6~3.9ms,V波潜伏期5.4~5.8ms)■I~III(《2.5ms),III~V(《2.2ms),I~V(《4.5ms),波的峰间期■两耳V波峰潜伏期的I~V波峰间期差((《0.4ms),)■各波的重复性谢谢大家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