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最新物理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力和机械》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水平面是否水平。4、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8、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9、应用: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10、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拉力的方向。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重物移动的距离h11、动滑轮: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L1=2L2)。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F=1/2Gl1l2F2F1F1l1F2l212、滑轮组的绕线:第七章运动和力1.速度(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v=s/t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4)单位:m/skm/h换算1m/s=3.6km/h2.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3.变速运动(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即v=s/t4、伽利略斜面实验:(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水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2)实验得出得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越远。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3)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4)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5、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6、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7、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简单的说:同体,共线,反向,等大。第八章神奇的压强1、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2、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3、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单位:N/m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m2。】4、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5、(1)、通过上面的甲乙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通光上面的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6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2)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公式:P=ρghh:单位:米;ρ:kg/m3;g=9.8N/kg。7、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8、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也降低。第九章浮力与升力一、浮力的概念挂在弹簧秤上的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时,金属块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分别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上,这些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弹簧秤和水。此时,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1、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其方向是竖直向上;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压力差就是浮力。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浮力和重力。4.浸没在水中的篮球,上浮时,在露出水面之前,它受到的浮力不变,从露出水面到漂浮过程,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二、当物体放入液体中时,判断物体浮沉情况的方法:1.比较浮力F浮和物体的重力G物①若F浮G物时,物体会上浮;②若F浮G物时,物体会下沉;③若F浮=G物时,物体会悬浮或者会漂浮。2.比较液体的密度ρ液和物体的密度为ρ物①若ρ液ρ物时,物体会上浮,静止时会漂浮在液面;②若ρ液ρ物时,物体会下沉;③若ρ液=ρ物时,物体会悬浮。(注意此时不存在漂浮,与上面比较浮力和重力的情况不同)3.悬浮和漂浮的区别:相同点: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重力即F浮=G不同点:悬浮时V排=V物即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漂浮时V排V物,即物体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体积。还有一点不同悬浮时ρ液=ρ物;漂浮时ρ液ρ物三、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其表达式的三种形式:F浮=G排或者F浮=m排g,最常用的是F浮=ρ液gV排2、适用范围:液体(或气体)3、公式F浮=ρ液gV排其中各量选用的单位:F浮用N;ρ液用kg/m3;V排用m3公式F浮=G排=m排g中的m排选用的单位是kg4、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均无关。5、几个常用规律:(1)物体漂浮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2)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因所受浮力始终等于其重力,故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不变;(3)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小;(4)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液体时,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两块,它们仍然会悬浮或漂浮在液体中。四、浮力的计算方法:(1)二次称量法(也叫实验法):①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物;②然后将物体浸在液体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③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G物-F(2)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或者F浮=m排g,或者F浮=ρ液gV排(3)平衡法:对于漂浮或悬浮的物体,F浮=G物(4)压力差法:物体在液体中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五、浮力的利用:1.轮船:(1)原理:用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制成轮船,要把它做成空心,使之排开水的体积增多,从而受到的浮力增大。(2)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是t;(注意1t=1000kg)(3)由排水量m排可以计算下列几个量:①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排/ρ水;②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排g;③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④轮船和货物共重:G=F浮=m排g。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浸没在水下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本身的体积,是一个定值,所以它在水中的浮力不变,潜水艇下潜和上浮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3.气球和飞艇: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4.四种求浮力的方法:(1)、称重法:F浮=G-F示(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5.物体重6N,体积为1dm3,把它轻轻放入水中,则静止后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6N。六、神奇的升力(1)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称为流体。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机翼的升力产生原因:气流经过机翼上方的流速比下方的流速大,则机翼上方空气的压强比下方的压强小,所以空气对机翼有了向上的升力。附:体积单位换算关系:1L=1dm3=1×10-3m31mL=1cm3=1×10-6m3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1dm2==1×10-2m21cm2==1×10-4m2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科学家研究发现,物质是可分的,但是分到一定程度后,物质的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我们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作为分子。2.分子很小,他的直径(数量级)一般为10-10m,18g水含有的分子数达6×1023个,这又说明一般物体的分子数量很多。3.大量实验事实证明:物质的分子一直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组织物质的分子和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即原子对外不显电性。6.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19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后来人们又先后发现了质子和中子。7.原子结构的两种模型: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和卢瑟福的“行星..模型”。8.汤姆生发现电子..,查得威克发现中子..。9.地球所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