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核对制度、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处置规范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输血前核对制度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处置规范与流程输血科输血前核对制度1.输血申请2.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3.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环节4.血液入库核对5.发血环节6.输血环节1.输血申请经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第几孕第几产,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2.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2、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和验收。3.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环节1、实验室人员按照化验单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和准确核对。按照化验单对血样标本进行认真核对。2、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正反定型,一人当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确保血型定型结果准确无误,正确率100%,误差率0%。3、交叉配血时,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4、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4.血液入库核对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2、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3、做好储血冰箱等的温度观察和记录,每日四次。5.发血环节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6.输血环节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3、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1.目的规范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及经血传播疾病的管理,保障受血者安全。•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科及业务主管部门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与调查处理,以及经血传播疾病的管理。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3.职责•临床科室•1.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2.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临床处理、记录与上报。•输血科•1.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相关检测及查证,反馈实验室意见,协助临床诊断与处理。•2.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统计及上报。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3.职责•医务处•1.负责调查与输血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凡属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应及时向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或分管院长报告。•2.协同院感部门,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的登记、调查和报告。•3.负责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与再教育。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4.输血严重危害的处理程序•4.1输血严重危害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输血不良反应、经血传播疾病、血液输注无效等。•4.2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应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能迅速作出初步诊断。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4.3医务人员发现疑似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进行临床处理,并向主管医师和输血科汇报。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待查,根据后续查证需求采集所需的患者标本。•4.4轻度的过敏、发热、循环超负荷等不良反应,由临床与输血科进行诊断与查证;•4.5其他不良反应,由医务处启动调查,各部门查证结果直接对医务处负责。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4.5.1相关部门应根据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或事件处理记录表”的既定流程调查处理不良反应,逐级填写表格,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与教育。•4.5.2输血科应根据流程,立即查证:(1)患者和血袋标签重新确认;(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4.5.3对病人输血前后的血标本、献血者留样标本与血袋残余血重新进行ABO和RhD血型鉴定,观察有无血型错误或不相合;对献血者与病人输血前后血标本重新进行血液交叉配合试验,包括盐水介质和抗人球蛋白介质;复查不规则抗体筛检等。•4.5.4其他实验室检查:根据临床情况和不良反应的种类,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浆结合珠蛋白、游离血红蛋白含量、高铁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红蛋白尿观察及尿常规分析、血袋及患者血液细菌培养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4.5.5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临床病历中;调查显示由于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造成输血不良反应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4.5.6医务处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4.6输血后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标本应按照规范至少保存7天。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4.7血液紧急封存:•4.7.1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输血资料及血袋、标本等进行封存时,为了保证结论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除医患双方外,医院应当通知提供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人员到场。如短时间不能到达现场的,应先由医患双方当事人(2人以上)共同对相关物品进行密封封存,血液及输血器具封存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操作,防止再次污染,并在2-8℃暂存;待采供血机构人员到场后,由三方共同封存。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4.7.2封存的实物应包括:输血申请单、标本(患者接受输血前后血标本,输血后尿标本以及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的标本)、标签、剩余血液、输血器具、稀释液体等。•4.7.3对封存物品进行检验时,应由医患双方共同指定具有法定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当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卫生行政部门或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检验费用由责任方支付。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5.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方案•5.1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我院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5.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得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5.3医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5.4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及输血核对制度。•5.5对规范规定的人群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5.6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两对半、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的检测,检测率100%,并按规定保存相关原始资料。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5.7外科手术,术前应进行备血;预计输血可能较小的,应进行血型鉴定。规范执行术前核查。•5.8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施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5.9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结果应达到储血标准。•5.10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并作好记录。•5.11疑似发生输血传播疾病时,按《输血传染性疾病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处理。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6.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6.1临床充分评估输血必要性。•6.2采用配合性、相容性血液输注。•6.3对需反复输血的病人,尽可能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者抗原接触机会。•6.4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积极动员采用自体输血。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6.5如非急救需要,避免患者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时输血。•6.6对易产生抵抗性抗体的患者,可输注去白、洗涤红细胞或采用γ-射线照射灭活抗原递呈细胞功能。•6.7血小板制品尽量一次输注、足量输注。•6.8积极治疗原发病。输血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该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溶血等严重输血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往输血科按有关流程对输血器进行封存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一、过敏性输血反应:•1.临床表现:荨麻疹(局部红斑、瘙痒)、皮肤潮红、出汗、不安、脉快、血压降低、胸骨下痛、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会厌水肿,严重者发生休克和神志不清,也可发生寒战和高热。•一、过敏性输血反应:•2.临床处理:•对已知输血过敏反应史的成年患者,可在输血前1h口服苯海拉明50mg,开始输血后再口服50mg;如患者在开始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可通过另一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5mg或氯苯那敏10mg;如发生会厌水肿,立刻施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可使用氢化可的松;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后,若患者仍需输血,可改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二、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1.临床表现:患者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1-2h内体温升高1℃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可导致体温升高的原因;可伴有寒战、恶心、呕吐、出汗、皮肤潮红等症状。•2.临床处理:退热药治疗;是否需要停止或暂停输血可根据反应严重程度和病情决定。•三、输血循环超负荷:•1.临床表现:咳嗽、大量泡沫痰、发绀、脉搏快、全肺湿罗音、四肢浮肿,直至心力衰竭。•2.临床处理:立即停止输血,根据病情采取输氧、强心、利尿等。四、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心率增快、低血压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头痛、烦躁焦虑、腰背疼痛、少尿、血红蛋白尿、DIC等;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发生溶血性反应最早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2.临床处理:重点是抗休克、防止DIC、防止急性肾衰竭和换血疗法。•2.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浓度吸氧。•2.2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2.2.1记录尿量。•2.2.2根据尿量与尿色大量补液,输注生理盐水20-30ml/kg/h。•2.2.3碱化尿液,5%碳酸氢钠溶液125-250ml静滴,可根据血pH值增减剂量,约调至7.8左右。•2.2.4在保持血容量及血压稳定前提下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1-2mg/kg,维持尿量100ml/h。•2.2.5若经上述处理仍少尿或无尿者,可行血液透析等。•2.3抑制体内抗原抗体反应,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选用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并根据血红蛋白尿颜色适时进行剂量增减。•2.4抗休克,保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可选用多巴胺20-40mg。•2.5预防及纠正DIC,监测凝血状态,适时使用低分子肝素。•2.6保护胃肠道黏膜,预防因激素及溶血导致的出血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