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校长协会论文评比论文面向未来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教育黄陂区姚集中学张德书在全球化、知识时代、科技信息时代、经济增长、职业需求、教育质量提升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各国空前重视。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学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桨”与“帆”。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发展的DNA,学校教育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素质、一、什么是核心素养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从学生角度而言,“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二、未来公民核心素养有哪些我国发布的未来公民核心素养包括9项25条。1、九项: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2、二十五条:诚信友善、合作担当、法治信仰、生态意识、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全球视野、尊重差异、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感悟鉴赏、创意表达、乐学善学、勤于反思、数字学习、珍爱生命、健全人格、适性发展、热爱劳动、批判质疑、问题解决。由此可见,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学校不能只局限于指向特定目标、特定领域,相反,通用素养的培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培养“健全发展的人”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三、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知识、技能的关系(一)与学科课程的关系1、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2、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富有活力的学科教育是把学生核心素养转化为素质的主阵地。3、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二)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而知识、技能是比较单一的。2、“素养”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知识“、‘技能’更多地从结论、能力角度讲,素养则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矫正了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3、核心素养的作用以整合的方式发挥出来。尽管核心素养指标的内涵不同,发挥着不同作用,但彼此作用并非孤立,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整合性。四、教师应对--------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1、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的,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不必过度关注讲课的技巧,以及课讲得是否精彩,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的、能否很好地接受学习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关注“如何教”到关注“如何学”的转变。比如:低年段的学生还不具备抽象的能力,他们思考问题非常具体,教师就必须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去感悟,而不仅仅是让其单纯地记忆。2、建立大教育观,将人本理念贯彻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学科外活动的教育价值。学生开朗的性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很多都是在这些活动中培养的。另一方面,学科内教学要注意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课堂上除了学科知识教学,我们强调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身心素质;学生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等等。3、突出“四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是指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之外,各个学科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基本活动经验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来源于积累。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4、改变教学方式,丰富课堂结构。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其次要聚焦课堂结构的改进,应多采用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方式,培养学生会学、会说、会交流的个性,要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去展现判断、理解、合作等能力。第三要丰富课堂结构内容,各科老师在教学中都要注意帮助学生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养成多动手勤动脑习惯。鼓励学生先学、自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中建立学习讨论小组,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搜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让课堂学习活动自主化,从而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这些办法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根据学生爱好成立各学习小组,这样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不同性格、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其学习,交往,沟通责任、参与等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牢牢记住的是: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教师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让学生自己感悟探究。教育是关乎人的灵魂。它不应是对理想分数的过分追求,而应是对教师自身和学生性命给予的无限关注。教育的灵魂是引领,一种精神上的引领。这种引领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种思想激活另一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