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世纪的基督教与文学的关系及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中世纪的基督教与文学的关系及影响中文系2006106125林晓冰摘要:基督教的产生及其宣扬的观点对中世纪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之间也存在这密切的关系。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看待人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观念对文学观念的规定性作用。基督教与文学的内在艺术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密切的。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和基督教文学,在内在的精神结构上表现出一致性亦即差异性。关键词:基督教中世纪文学关系一致性一、基督教的产生西欧进入中世纪,基督教从罗马帝国末期只在地中海地区流传的国教,跃变成为在整个西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宗教,它超越国界,对中世纪西欧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又支配作用。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前后,起源于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随后逐渐传入欧洲,起初它是被压迫者的宗教,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帝国的灭亡给基督教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政教一体的世界性组织。基督教在形成和向欧洲传播的阶段,吸引了大量古代其他宗教和希腊哲学的思想,实际上时东西方文明的结合造成了基督教。下面就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的关系作简要的分析。二、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看待人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观念对文学观念的规定性作用。在中世纪初期比较典型的文学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哪种体裁,都表现出了这种典型的基督教教义观。人的自我否定和赞美上帝,从而表现文学的本真,也成为了中世纪初期的文学本质论。但是,基督教毕竟又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文化。特别是当它接受了外来的一些文化因素后,它看待上帝和人,天国和地上世界关系的看法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10世纪以后,基督教看待上帝与人关系有那些发展呢?第一,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被突出出来了;二是在看待上帝和人的关系时,一种理性的辨证思维模式开始出现了。而基督教看问题观念的变化,在文学中也体现出来了。宗教诗歌带有了人间的情感,修道院抒情诗和书信追求着爱情侣与爱上帝思想的统一;骑士文学开始张扬人的情欲和个性,甚至此时写定的中世纪史诗也表现出了既信奉上帝,也张扬个人勇敢的双重意韵。1、基督教的思维结构与文学的思维结构大致相似。欧洲近现代人看待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基本思维结构,换言之,欧洲文化的思维结构,是在中世纪的历史时代真正形成并定型的。可以说,正是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学说中所蕴涵的思维模式,才使古代希腊文化中就已经出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获得了系统性的解释和成为近代西方人看待自己以及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文化结构。应该说,基督教对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的形成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基督教等这些一神教中,人和自然对立的初步的二元论,变成了自然物和超自然物的二元论。这样就造成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对峙思想的出现。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人类思维中“世界———人”或“神———人”的二元论思维模式才开始真正形成,自然物和超自然物才在人们的观念中清晰地被表现出来。第二个方面,是他们把自然物和超自然物当成两种不同的精神力量做出了明确的区分。第三个方面,在任何现代宗教中,神和人的对立都不可能是绝对的,任何宗教的基础都要相信在自然物和超自然物之间存在着联系。假如没有这种存在着联系的假设,宗教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正是这种看待人和世界关系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中世纪欧洲人看待人和世界关系的思维模式。2、基督教与文学的内在艺术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密切的。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和基督教文学,在内在的精神结构上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一致性亦即差异性。其一,就宗教和文学所关心的问题而言,它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都是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文学也是人们要认识世界、认识人以及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的产物。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文学家们也形成了自己的对人和世界的基本看法:或者像以往的人们常说的那样,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者像现在有些人讲的那样,文学是主观心灵的反映。其二,基督教和文学在认识和反映世界的过程中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而基督教的主观性在于它“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或者说是“在天国的幻想的现实性中寻找一种超人的存在物”。而文学包括艺术,也是人类通过主观活动对人的本质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体验性把握。如果仅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而言,前者是一种纯粹虚幻性为基础的主观先验把握,而后者是一种以客观真实性为基础的主观审美把握。但是,在欧洲中世纪这里,二者则是暂时地达到了统一。其三,基督教和文学也都是情感的产物。我们知道,情感是产生信仰的动力,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主要是通过情感的征服,使那些信仰者从心理上体验到自己同上帝、天国等超自然物的密切关系,从而形成对宗教的虔诚的信奉。而情感更是文学产生的动力,换言之,文学更是与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文学。正是情感的作用才能够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加以主观化,形成了人们的诗意表达。当然,文学的情感本来具有自己的范畴和特指,它是与宗教的情感有着根本的区别的———宗教的情感来自于走向天国的热情,而文学的情感来自于对现实的美的渴望。但是,在欧洲中世纪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宗教的情感也与文学的情感合流了,一切文学的情感都变成了宗教情感的表达。其四,基督教和文学又都是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的。《圣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所表达的意韵,大多都是通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表达出来的。其中耶稣基督的形象,十二使徒的形象,包括《旧约》中的摩西、亚伯拉罕、参孙形象等等,也都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而在文学中,形象性则是文学本质的特征,是文学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所在。无论是人物形象也好,还是情感形象也好,总之文学不能没有形象。应该指出,虽然二者都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但宗教的形象是主观的想象创造,是用一种先有观念的感性映象来反映世界;而文学的形象性则是来自于生活,是后天的产物。其五,就其目的而言,二者都是为了让人的心灵能够得到慰藉的产物。我们知道,宗教的产生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一个虚幻的前提下,为了解决现实中人们所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出现的。这是因为人既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集合体;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统一体。而作为一种生理的和精神的统一体,不仅要有吃、穿、住、行等这些世俗性的需要,同样,也有着追求幸福、美好和至善至美的精神需要。在欧洲中世纪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那些现实中遭受苦难的人们,更需要基督教所建构的超验的精神世界来解脱他们自己,以图在美好的天国来实现他们在现实中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而文学,就其终极价值而言,也大体如此。文学创作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美和艺术的手段,来认识和体验现实生活,并展示人自身的现实追求和美好理想,从而让人超越现实的纷争而进入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审美世界。但是,二者间的差别在于,宗教是创造一个虚幻的世界让人们走向逃避现实的道路,而文学则是人们用艺术和美的方式自觉认识自身和把握自身,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产物,是人类以审美的方式主动洞悉生活的奥秘并在对现实的描绘中来获得审美效应的结果,它的本质是对现实生活(包括人类精神情感世界)的反映与表现。在欧洲的中世纪,这二者间也达到了相对的和暂时的统一。总之,宗教和文学的诸多相通之处,使得在欧洲在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了极为密切的关系。换言之,欧洲中世纪的文学之所以是一种人类文化历史上的特定阶段的产物,或者说,欧洲中世纪文学之所以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独立存在的文化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参考文献:(1)《欧洲发展史新释——从古代到工业革命》广东人民出版社张海著(2)《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观的内在联系》刘建军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六期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