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论文:钢琴弹奏技巧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摘要:钢琴弹奏技巧是学习钢琴的关键。本文从多方面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为了提高钢琴演奏教学效果,将钢琴教学提升到弹奏的技巧与音乐教育相融合的层面,就必须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弹奏技巧,深入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把握音乐作品的旋律,运用丰富合理的想象,同时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本文还对钢琴技巧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钢琴弹奏技巧音乐教学基本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钢琴这件西洋乐器已经走进学生课堂,成为音乐课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学习钢琴可以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使思维变得灵活,长期弹钢琴能使人培养专注的精神和勤奋的学习精神,练习钢琴演奏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枯燥乏味的过程,技巧在钢琴教学中对于学生和音乐教师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钢琴教学目标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演奏的技巧,更是要他们在弹奏的同时领略音乐的内涵,在教学中要将“弹奏”与“音乐”相融合,使钢琴教学升华到弹奏技巧与音乐教育相融合的境界。如何灵活地将钢琴技巧运用到教学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弹奏技巧是教学的硬性要求钢琴的基本技巧在钢琴演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硬的钢琴技巧是高质量演奏的必备条件,要想通过钢琴演奏,充分地表达出演奏作品的音乐内涵及其情感,扎实过硬的弹奏技巧是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加强目的性教育,应使学生理解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地位和作用,设定符合每个学生的技巧学习目标,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地自主训练,将技巧学习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在钢琴教学中,音乐教师针对弹奏技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使学生掌握扎实基本功首先,准备工作要充分。钢琴演奏基本功的训练应先从最基本的坐姿开始,当学生一坐到钢琴上去,音乐教师就必须注意他的坐姿,要做到重心稳定。开始弹钢琴的时候,身体的重心要靠臀部和脚来支撑,坐姿要以自然端正,手臂不能僵硬、紧张,或者过于松懈,这样才有利于弹奏。我国著名的钢琴家赵晓生在《钢琴演奏之道》里指出:“演奏者应坐在琴凳的三分之一宽度的位置上。”[1]钢琴在弹奏时一般可根据需要,身体进行左右倾斜、自动调整,而一部分人经常坐满凳子弹钢琴,并感觉这样很舒服,但这是一种不良的演奏习惯,因为弹琴是一种高度集中,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不论是练琴或演奏,弹奏者都必须保持正确的姿势。同时,学生自从开始接触钢琴的那天,就必须注意手型的正确性。弹钢琴要求双手放松、手腕要柔软、手呈半圆形状,呈空握球状态,手指稍向内弯,手腕与琴键键面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想要有一个良好的手型,指掌关节与第一、五指指关节的站立是关键。最末端的关节,即手指的第一关节,从演奏训练开始就要培养站立能力,要求自然地站好,不能让关节塌进去。如若手指第一关节站立不好,想弹出来集中、厚实和富有变化力的声音是不可能的。每个手指有不同的长度,手型要与之相匹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身体放松、高度协调的状态下进行演奏的同时,音乐教师要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观察、分析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的技巧错误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采用有效方法与措施,纠正与指导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的技巧错误,使学生形成正确、熟练的钢琴演奏的“手的正确定型”,为学生控制、操作键盘,轻松自如地表现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夯实乐理基础知识。正确的读谱是演奏一首乐曲的最基本的条件,如何连谱都读不了,就根本弹不了钢琴。[2]提到正确的读谱,很多人认为只是音高、节奏的正确与否。实际上除了这两者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标记,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表现,以及对乐曲风格的把握和概括。如:音乐术语提示了乐曲是欢快或是抒情的,是快板、行板还是慢板,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整个作品风格把握;同时,力度标记,同样关系到乐曲演奏中音乐的表现。乐曲的最终效果受到不同的速度和力度的直接影响,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演奏作品时要把握不同的速度要求,尽可能表达出作品的本身含意。概而述之,演奏的技巧是以音乐的基本功能否扎实为基础的,二者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此外,在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音乐文化方面的广义知识。例如讲到外国的音乐作品,可以讲解一下那个国家的民族的性格特征及国家的发展历史,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全面的知识。(二)使学生掌握演奏的基本技巧1.音阶的演奏技巧弹奏音阶除了五个手指的互相独立之外,最重要的是音阶的流畅、连贯、均匀、有颗粒和质感。上行与下行的弹奏过程中,要能做到听不出换指的蛛丝马迹,就像我们生有很多手指一样,拇指能上下、左右活动,而二、三、四、五指只能上下活动,而不能左右活动。所以,我们要发挥拇指左右活动的能力。依靠拇指的左右活动把大串的音连接起来,具体做法是:拇指弹完自己的音,当二指弹下一个音时,拇指尖就必须已经悄悄地钻进二指的后面,这样,拇指就很自然地不流露出任何痕迹地抵达了下一个音的位置上,音阶就能保持声音平均。终其原因,其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拇指的提前、预约工作。拇指的提前准备工作做为弹奏音阶的重有动作,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时刻注意到,并把这种动作培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使学生从有意识的要求变成下意识的自然习惯,不用思考就能做得很好,我们要从一开始就要训练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2.弹奏的基本技巧所有的正确弹奏方法都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教授正确的弹奏法最为重要。钢琴最基本的弹奏方法有:连音、非连音、跳音奏法三种。其中非连音奏法,初学者在训练好坐姿与手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非连音练习,在练习中要注意在弹非连音时是先将手臂慢慢提起,略高于键盘,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然后手臂缓慢地自然落下,将弹奏的手指轻轻按在琴上,指端站立好,掌关节不能有塌陷,手指的末端关节亦不能凹进去。在进行非连音练习时,如果学生领悟不通会则会出现“砸琴”的现象,此时音乐教师应当把非连音进行时力量的出发点讲通,例如在第一个提起动作时应是大臂带动小臂,落下应是手臂慢慢的自然落下,通过这些训练达到最终目的。非连音有时类似于断奏,两者整合为同一个弹奏的概念。跳音弹奏技术,钢琴音乐除了有连音和非连音弹奏以外还可以用跳音来表达。从弹奏方法上来区分有各种不同的跳音:有用手臂力量弹奏的跳音,也有用手腕力量弹奏的跳音,更有用手指力量弹奏的跳音,用不同的奏法将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连音奏法,连音奏法对于手指独立性的要求更高,一些学生在弹连奏时常常会造成第二个音弹下去时第一个音还没有完全放开。出现这样的情况,终其原因,一是力量没有完全掌握,二是手指的独立性还不够。连音奏法的关键是力量能够随心所欲地移动。弹奏每个音的时候,要使手臂放下的重量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外的手指上。应能感觉到音进行的倾向,每弹完一个音的同时,手指要保留微小的重量在键底,把它当作第二个音的支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连音、非连音、跳音等基本技巧的练习,这些是学生掌握钢琴技巧的灵魂。3.准确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音乐的脉搏。[3]每一种音乐的进行,首先在于节奏的作用。节奏的脉动无时无刻不穿插在音乐当中。其中,节拍的训练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拍子搞清楚,二要拍子数准确,三要速度统一。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有的时候也可以借助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进行训练。当然,节拍器的使用只是借助一下外力,不能夸大它的教学作用。从本质上来讲,还是要学生拥有拍子的准确概念和感觉。而后进行的节奏的训练过程,在训练学生数准拍子之后,教师进一步要做的就是训练学生感觉节奏。有的学生只是机械地数着拍子,但他并没有去感觉节奏的分组、节奏的特性,这样的音乐学习是没有效果的。钢琴老师要使学生做到有内心的节奏感觉。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有人说“音乐感是与生俱来的”,意思是说有些人一生来就是音乐感好,有天赋,天生就是学音乐的好材料,也有的人生来就不是学音乐的,是不具备培养可能的。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能把一些在音乐方面天赋一般的学生引进音乐之门,使他们逐步提高对音乐理解感受和表现的能力,而逐步做到有音乐感的演奏。钢琴技巧的教学,首先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钢琴是一种西洋乐器,钢琴背后的文化也来自于区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音乐文化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将其传授给学生,增强文化底蕴和自身的音乐素养,从而有利于钢琴技巧的学习。(一)演奏心理训练钢琴的演奏心里是指演奏者在演奏中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在演奏过程中发生的。如演奏的欲望,动机,感情、记忆、想象,应变心理,临场状态,等等。可以说每位演奏者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复杂的现象。钢琴演奏和其它的表演艺术同样是时间的艺术,其特点是演奏者日常练习的效果要在演奏的刹那间完整的、有创造性地表演出来。[4]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学生由于紧张而失去正常的演奏状态,思维混乱,不能完整的表现音乐。而有的学生记谱记得非常好,但就是从演奏中表达不出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及感情。因此,演奏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必须具备几个心理条件,一是有强烈的演奏欲望和自信心。由于经常得不到预期的演奏效果,会使学生失去演奏的自信心,必须有达到演奏良好效果充分的准备。二是积累并凝聚演奏的审美完型心理结构。要注意从外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经验和艺术的素养,使学生的头脑储存更多的音乐的审美信息。同时还要要注意培养学生艺术创造的个性。鼓励学生去发挥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地去选择、组织、创造作品的完美“完型”。三要具有较强的应变的能力。练习感觉与竞技感觉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在竞技性运动员和表演艺术的演奏者是有相同性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缩小差距。每个人的个性、气质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容易紧张,有的学生在演奏中过于兴奋,有的人在演奏中又过分压抑。音乐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在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二)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风格在学习演奏音乐作品之前,一定要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风格,准备工作做好了,在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学会表现音乐。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内心情感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内在的感情和含义,演奏出来的音乐才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因此,在钢琴教学中,音乐教师应主动向学生讲授作者生活的年代背景、生活状况、作品产生原因等,使学生对作品的相关情况及作曲家的创作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学生从理论的层面上理解音乐作品。同时,教会学生倾听是感受音乐作品风格的最佳路径。首先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自己的音乐,努力去辨析自己演奏的音乐是否优美,仔细感受声音的层次和质地的变化。其次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和不同演奏家的精美绝伦的演奏,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感,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使学生在音乐作品背景把握的基础上,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感觉,为其在正式演奏的时候更准确、细致、全面地表现音乐做好准备工作。(三)掌握音乐作品的旋律音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部分就是旋律,要表现好旋律,首先要准确地找到旋律的动向和形态。[5]人的声音是自然界所有声音中最原生态、最自然、最具感染力的声音,演唱的旋律效果会比乐器演奏的旋律效果更具动态性和感染力。因此,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应辅以演唱手段,尽量做到使演奏的呼吸适当、强弱变化自然、音色优美如真人歌唱一样,使作品中的音乐性表达更加鲜明。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演奏的音乐才会更天然、流畅,使演奏更具歌唱性,才能掌握音乐作品的主旋律。(四)合理丰富的想象想象,从心理学层面上看,是人头脑中对记忆、表象,分析、综合加工创造,进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而钢琴演奏是再现音乐家生活场景、民族风格、思想等想象的全过程。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一些形象化、具体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演奏,引导并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来表现音乐,使音乐更加形象化。这样做,有利于音乐技巧的传授的同时,又会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钢琴演奏的美妙和音乐的魅力。三、结语总之,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将钢琴的弹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完美地结合。钢琴艺术教育的实质是音乐艺术素质教育过程,而在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