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三年前,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这一事件曾经轰动全国,也引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普通关注,现在我们不妨简要地回顾一下马加爵事件的全过程。马加爵是越南大学的学生,2004年2月14日到15日这两天,他用铁锤在自己的宿舍里残忍了杀害了自己的四名同学,然后畏罪潜逃。公安部队此案高度重视,悬赏20万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这么高数额在我国追逃史上还是不多见,后来马加爵在海南省的三亚市落网,最后被判处死刑,这就是马加爵事件的一个简要经过。作为一起特大的刑事案件,“马加爵事件”早已过去,但是这一事件引起的深层次思考才刚刚开始,比如马加爵真正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它既不是仇杀,也不是情杀,更不是谋财害命,他为什么要杀人?而且一杀就是四个,用了两天时间,显然他也不是一时冲动,他这种异乎寻常的杀人动机又是怎么形成的?他与心理健康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包括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内的全国众多心理学工作者普通的研究兴趣。我曾经也写文章,分析马加爵的犯罪心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马加爵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是他的自卑、敏感、偏激、压抑和暴力倾向等不良个性,使他由一名让人羡慕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令人痛恨的杀人犯。他的这种不良个性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攻击型和反社会型的人格障碍。我们心理学上讲的人格跟我们平常讲的人格意义是不一样的,心理学上的讲的人格实际上就是指一个人的个性,他的包括一个人的性格,能力、需要和动机等等。朋友们,我们从这一张照片上面,我们不难发现马加爵肌肉发达,体格健壮,他能考上大学说明他的智商也不低,但是他最后却成了一个杀人犯,由此可见一个人光有健壮的体格和高智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具有健全的心理。马加爵虽然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如何对这些心理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以后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如何才能正确的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以及对心理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做到心理保健,这就是实现心理保健的目的。今天我主要和大家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科学认识心理健康,二、是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三是心理的自我调适,最后是交流互动。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决不超过两小时,因为我知道有时候听比讲还要辛苦。提到心理健康这个词,我相信我们在座的诸位都不陌生,因为近年来媒体上经常出现,身边的朋友也经常谈起,但是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我相信大家恐怕还不是十分地清楚,但是要想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什么是健康、健康内涵的发展变化谈起。下面我们来谈谈健康的新理念。以前我们普遍认为只要我身体上没有器质性的疾病就是健康,以前例行的体检大家参加过很多次,对心理健康从来不涉及,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健康已经不再局限于身体上没有器质性的疾病了,健康应该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有机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这样的:“建康是身体、心理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根据这一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健康至少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个是身体健康,第二是心理健康,第三是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已经成为全人类普遍的共识了。就我们中国而言,我觉得有这么三件事,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件事,以前我国的参军入伍,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检查这一项,但是从去年起新增了心理健康检查,就是说你别的都合格了,如果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那仍然是要被淘汰的。第二件事,从2002年起全国对心理咨询师资格进行统一考试认证,跟经济师、会计师和律师一样,进行全国统考,产生了一大批职业的心理咨询师,据我所知我们桂林市已经拥有了100多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开办了大大小小近十家的心理咨询机构,这个咨询师的队伍还在不断的增加,每年考两次,5月份一次,11月份一次,报考的人还挺多。第三件事,中央电视台长期开办《心理访谈》栏目,每天晚上的11:10分首播,第二天早上11:25、下午2:35重播,我想了解一下,看过心理访谈栏目的朋友们请举手。好,请放下,看来绝大多数朋友都已经关注到《心理访谈》这个栏目,说明大家对心理保健是非常重视的,刚才我讲的三件事都说话了一个问题,就是当今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保健的理念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呢?人们的心理保健已经进入一个可操作的、可以付诸实施的阶段,不再是过去心理想想、嘴里说说而已。刚才我们讲到,心理健康很重要,是健康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什么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有没有标准?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是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可以从下面七个方面来加以考察。这是学术界基本上统一了认识的。第一,一个人的智力是否正常。智力是一个人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一个综合情况,正常的智力应该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一个人他缺乏最起码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他要想保持心理健康,那是很困难的。你说这个智力我们怎么才能看得出来,正常与否?很简单,通过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确定,所谓观察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这个人言行举止跟别人差不多,还是差很远?如果必要,还可以去做专项心理测验,我们根据他的分数来判断他的智力是否正常。在现实生活,我们注意到智商特别高和智商特别低的人心理问题多一些。为什么?因为智商特别低的人,他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去思考和表达,而智商特别高的人容易出问题,那是因为他们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他们想得很多、很深,一旦想偏了,心理问题也就出来了。我认识一个年青人,他的智商是141,是我见过智商最高的人,但是他的性格怎么样?极度地内向,很不善于与人家沟通,个性偏激,人际关系很糟糕,他在大学里面读了一年书,被退学回来的,还患有严重的抑郁。他有一些怪僻,比如不管天气多热,他总要将风纪扣扣紧,脸上永远是严肃的,满脸阶级斗争。第二,情绪是否稳定,这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有情绪上的起伏和波动,但是不同的人,他们起伏的强度和波动的时间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同样面临高考落榜,同样面临恋爱失败,大家都很伤心和痛苦,但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他们恢复快,负面影响小,相反心理上存在比较严重障碍的人,他们恢复慢,负面影响大,甚至个别还会做出过激的举动,比方说自残、自杀、毁物、伤人等。第三,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它被称为人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容易与人相处,他的人际关系比较融洽。反过来,心理不健康的人,他容易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和羁绊,往往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第四,自我意识是否正确,自我意识就是你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你自己与周围人和事的关系的认识,有的人对自己认识比较客观、清楚,对周围的人和事看得比较清楚,所以他言行举止得当,有的人则表现得不太好。比方说有一个刚来的新同志,有一天他拍着科长的肩膀说:“科长,好好干,组织上是不会亏待你的!”,这句话虽然没有错,但是科长听起来就是觉得别扭,问题就出在这个人对自己身份的认识上,这种话一般都是上级对下级说的,反过来说就不合适了。第五,是否能适应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又一个重要指标,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融入到社会中去,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热爱集体,接纳社会,这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反过来有的喜欢怨天尤人,言行举止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那就要引起注意了。第六,个性是否良好,个性的核心是性格,个性好的人亲和力强,态度积极,容易相处,反过来讲,有的人聪明能干,业务能力非常之强,但是他就是喜欢我行我素,喜欢埋怨指责他人,更加谈不上接纳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人人际关系能好吗?他的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吗?肯定是要打折扣的。第七,行为是否符合年龄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表现不一样,比方说小孩子撒娇大人觉得可爱和正常,但一个成年人还撒娇,恐怕就既不可爱,也不正常了,当然个别情况除外,比方说小两口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妻子撒娇是正常的、也是可爱的。上面我讲的是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其实心理健康涉及的面很广,内容也非常地复杂,很难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它,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要照搬照套,更不要随便给自己和他人戴上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帽子,其实心理健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们把纯健康比成白色,把精神病状态比成黑色,那么处在白色和黑色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理状况是什么状态,是灰色状态,只是颜色的深浅不同罢了。这是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下面我们聊一聊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人的心理问题是纷繁复杂的,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根据我二十多年心理学教学和实践经验表明,人的心理问题和表现是光怪陆离,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在这里只选取三种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第一种是际关系问题。人生活在社会上,难免就要与人交往,与人交往就会产生人际关系,但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压力的增加。传统的人际关系的理念和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所以有的人一时还适应不过来,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议论:现在的人际关系是越来越难处理了、人情是越来越冷淡了、朋友越来越难交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功利和现实了,无事不登三宝殿,登门必有事相求,难怪有人这么感叹,现在客厅越来越大,但是客人却越来越少了,大家可能或多或少有这种体会,这确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际关系的一种变化,同样面对这种时代的变化,不同的人,他的心理感受和自我调整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埋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对人际关系失去了信心,把自己封闭起来,导致人际关系越来越糟,有的人,积极认同和接纳他人,融入到社会当中去与别人和睦相处。前面我讲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人际关系的晴雨表。有的人,他一心想跟别人处好关系,甚至读了很多书,掌握不少与人交往的知识,但是遇到现实情况,又是老样子,还是处不好;还有的人,跟一般的朋友关系处得很好,但是与经常接触的同学、同事和亲人,有厉害关系的人,他往往处不好;有的人跟下级和同级相处很好,但是跟上级搞不好,有的人跟同性处得来,与异性却难以相处,等等,这一系列的人际关系障碍,往往与他们的错误观念、不良个性和不良的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下面就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我谈及几点的意见。第一点,悦纳自己,不求全责备。悦纳自己就是能够愉快地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我们要能够接受一个有缺点的自己,不过分追求完美,不对自己求全责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只有能悦纳自己的人才会悦纳别人,只有能宽容自己的人才会真正地谅解别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受朋友欢迎。相反,对自己过于苛刻的人,也会无意识地苛求于人。这样的人自己活得累不算,还想一厢情愿地让别人像自己一样累,别人当然唯恐避之而不及啦!我见到的强迫症患者基本上都是这类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因此,要想搞好人际关系,首先就要学会善待自己。第二点,理顺关系,知足常乐。人际关系是有层次之分的,有亲密关系,也有一般的关系。对不同层次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心态和方法。但有的人在人际关系方面缺乏层次观念,习惯于用好朋友的标准去要求一般朋友,这样难免要失望,总觉得我对别人那么好,为什么别人对我却那么淡呢?其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现实生活中更多地是普通朋友,互相间的距离要适度,既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有人用身上长有箭鬃的箭猪来打比方,离得太近会互相刺伤,离得太远则不能相互取暖,因此,一般的人际关系如果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反而更持久,更和谐,我们要学会知足,不要总想着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密切到一定程度,相互就要刺伤,反而一般朋友也做不成了。第三点,换位思考,善解人意。处理人际关系的核心在于沟通,沟通得好,关系就顺,但怎样才能沟通好呢?方式方法很多,这里我只介绍换位思考法。换位思考就是要能够设身处地去体验对方的情绪和想法,理解对方,并且能够为对方着想。凡是遇到矛盾和纠纷时,经常设想一下:“假如我是他(她),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样一想,有好多不满和纠纷就不难解决了,相互之间只要理解了,心理舒畅了,关系也就融洽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