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尊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拾教师尊严欣赏“站着教书”的那份傲气,欣赏“站着”对教师尊严的诠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赋予“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之名,此名非轻而易举而获,她涵盖了多少教育大师的伟大思想,又耗尽了多少默默无闻教师的心血。因为教师应该是被尊重的一群人,且不管目前教师的社会地位如何,也不管教师职业在人们心中是否真的被奉为“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住教师的这份尊严,至少我们心中要坚信这是最光辉的事业,从而为此份事业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至少让经过自己之手的孩子们能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我向来不喜欢为谁歌功颂德,只想此生对得起“教师”这一光荣的称谓,只想让我的学生今后想起我时,能够说我是一名好老师。可是就是获得一句“好老师”的称呼也是相当的难,至少要让学生对你心生尊重,要获得学生的尊重又何其困难!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要求。品质好才能真心对待教师这份职业,真心对待自己的学生,才能用真心去看世界,并用自己对世界的诠释去影响学生,让学生获得看世界的眼睛和心灵,将良好的品质传递下去。做一名好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不仅仅是自己所教之课程,还需要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样才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源泉,才有引导学生学习之力。我们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将知识表达出来的能力,这就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此方面的人才我的同事中比比皆是,而我则需要更多的修炼,为此每每见到他们在讲台上挥洒自如的侃侃而谈,就心生艳羡,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如此潇洒,将三尺讲台变的如此精彩。当今社会,尽管尊师重教仍被推崇,“师道尊严”却在不同程度上缺失了。这是由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原因所导致的。(1)知识、价值和法律领域教师独尊地位丧失从客观上讲,首先,信息时代来临,教师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人们可以从书本、媒体、网络等途径获取知识,而不一定要依赖教师。这就意味着作为“工具”的教师的可利用价值正在丧失,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正确与否也很容易受到检验。教师不再是不可撼动的绝对权威,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冲击,课堂听讲不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大可以轻点鼠标就搜罗到与课程内容相关、却比课程内容丰富得多的资料,例如:电子书、网络课堂等。于是,逃课不再是辨别差生的“标签”,也成为好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性的一种“聪明”方式。知识领域教师独尊地位因此受到挑战。其次,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人们的价值选择标准、道德认同标准也日趋多样。由于社会已经不再被一整套自上而下、严格统一的伦理体系所规约,因此,教师所代表和传播的“道”不再被所有人接受和认同,甚至与学生自身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学校中师生之间的价值冲突不断,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理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以往教师作为价值领域唯一典范的地位也因此受到挑战。再次,在当前教育法制体系下,学生的地位日益提升,而教师的地位却鲜有法律保护。从《教育法》到《未成年人保护法》都一再强调学生享有的权利,强调教师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身体体罚甚至言语惩戒都有可能违法。然而学生尊敬老师却只是道德的要求,而非法律规定。教师的地位不再像以往那样得到官方认可、推崇和保护。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反而成了弱势群体,其“法定”的尊贵地位也丧失了。(2)恭敬信服的尊师之道丧失从主观上讲,首先是学生的尊师之道日渐丧失。对教师的恭敬信服态度在当前许多学生身上已经十分淡漠。课堂之上,学生无视教师的存在来去自由,听课表现也是众生百态。课堂之下,学生津津乐道地谈论教师们的八卦消息,背地里给教师起各种绰号。教师清贫乐道的生活方式为许多学生所不齿,教师循循善诱的苦心令他们反感厌烦,教师的教诲在一些学生看来已不再是箴言道理,甚至连宝贵的经验都算不上。当前一些校园题材的搞笑影视作品甚嚣尘上,不断解构着教师的形象,一些学生深受其影响,刻意模仿剧中人物反叛老师的行为,将反对教师、整治老师视为“英雄主义”行为。现代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不再“唯师命是从”。他们勇于质疑教师的观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他们要求自由、民主、平等地与教师探讨和对话。这些当然无可厚非,作为宝贵的时代精神也值得提倡。然而,有的学生却将这种对于知识的怀疑泛化为对于教师的普遍怀疑,将求知过程中自由、民主、平等的诉求泛化成捍卫自己的错误观点、为自己争取不正当权力的借口。结果,学生不仅不再信任教师,而且越发轻视教师的威信和人格尊严。在这个“去魅”的时代,人们不再信仰任何神明,学生也不再对老师顶礼膜拜;当社会普遍爆发信仰危机,学校中以“师道尊严”为代表的教育信念也随着学生唯我独尊逐渐没落。试问学生对于教师,连起码的敬重之心、敬仰之心和敬畏之心都丧失了,他们还会相信什么?尊敬什么?畏惧什么?(3)“行为世范”的为师之道丧失除了学生的原因,教师自身行为失范,也是“师道尊严”缺失的重要主观原因。当前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一些教师在师德、师尊、师职方面都无法达到合格教师的标准:在学术上怠于钻研、弄虚作假、滥竽充数;在教学上应付了事、唬弄学生;在生活上形象不正、作风不检;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么冷漠处之、撒手不管,要么采取暴力,使得凌辱、虐待学生的事件频频发生;面对师德败坏的事实,人们痛心之余不禁想质问那些老师将“师德”置于何处,他们是否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下面最光辉的职业”等称号。在倡导“师生平等”的呼声中,一些教师不加思索地自降身份去迎合学生。教师与学生虽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中仍然应有地位和角色的区分。然而有些教师为了凸显自己与学生亲近,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不惜让学生直呼其名,放纵学生任意妄为,连正常课堂秩序都不要了。这般自降尊严,不免有些矫揉造作。另外,有些教师偏信于“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教育信条,将“尊重学生”的内涵无限扩大和曲解,一味采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杜绝一切批评和指责。教师对学生的谦恭却被学生视为软弱,于是学生欺负到老师的头上,最终演变成辱骂、殴打教师等骇人听闻之事。当“学生们一夜之间推上被‘尊重’的极端,‘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现在成了‘生道尊严’”[4],我们不禁慨叹教师那无处安放的尊严。如果说教师职业辛苦,那么当代教师的辛苦较从前有过之而不及。不是职责更重大,而是副业更多。教师涉足商业圈、政治圈、娱乐圈虽已不足为奇,一些教师却将自身职责本末倒置。他们乐此不疲地在“象牙塔”之外的花花世界活动,不顾自己教书育人的“主业”;为了从事“副业”随意调换、取消课程,不惜牺牲学生的利益,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闻不问。更恶劣的是,有的教师宁愿到校外补习班讲课赚取高额“外快”,也不愿多花一分钟辅导自己的学生。难怪有人评价当代教师“经济地位不断走高,职业人格日趋走低”。一些教师尽管也愿意指导学生,但却不注重耐心地引导启发,只注重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擅于用真、善、美的事物点亮学生的灵魂之灯,而是过早地将世俗的功利价值灌输给学生。教师的师职从此由“诲人不倦”变为了“悔人不倦”。总之,“师道尊严”的缺失源于教师自毁尊严。2.“师道尊严”的异化如果说当今社会还存有一部分“师道尊严”,那么多半也不是前文所述的建立在教师努力提升自身德行、认真扮演社会角色、严格履行职责操守基础之上的“师道尊严”,而是基于利益的权衡和非理性诉求。(1)教师“工具化”与师生关系“功利化”在教育产业化商品化倾向严重、高校大面积扩招、就业形势日益紧张等社会大背景之中,学校和教师的功能都被异化了。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校不再是汲取智慧和充盈心灵的净土,而只是一个发放文凭证件的机构;教师不再是负责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的智者先贤,也不再是帮助他们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而只是一个给学分的工具、写评语的机器。学校与教师的异化直接导致师生关系异化成为市场买卖关系——家长和学生花钱购买教师的服务。一些教师本着“顾客至上”理念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希望从中赚取“小费”和榨取“利润”。基础教育阶段,师生关系的亲疏往往由教师与家长关系的亲疏决定,尊师之道异化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利互惠。高等教育阶段,师生之间真诚交流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学生只看重教授们的职称、权力、社会声望等,忽视了教授的高风亮节;一些教师只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呼来喝去,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更被戏谑为老板与雇工的关系;而师生之间不正当的暧昧关系在一些学校中似乎也逐渐变得“理所当然”。如果说那些玩世不恭的学生对老师尚有一点敬畏,或许也是惧怕拿不到学分,混不到文凭;抑或是希望老师在其就业之时能够发挥光热吧?尊师之举只是权衡利益之后的理性选择。(2)不要“师道”,只求“尊严”“师道尊严”异化的另一种形式是“师道”和“尊严”相分离。现实中一些教师的所作所为已经背离了“师道”,却还强烈地要求“尊严”。他们一味争取教师的权利与权力,却不尽教师的义务,不对学生负责。特别是当自身权威受到质疑之时,他们往往不是冷静地反思自己,而是想方设法用责备、恐吓、辱骂、体罚等强硬手段“镇压”学生,大张旗鼓地“捍卫”尊严。他们不容许自己在学生面前“尊严”扫地,却往往适得其反,引起学生强烈反感。其实,对于教师的师德、师尊、师职如何,学生内心自有公正的评判。“师道尊严”的核心是“师道”。“师道”是“尊严”的前提;“师道”在先,“尊严”便是自然的结果。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遵“师道”而强求“尊严”,只是一种霸道的非理性的诉求。3.“师道尊严”遭到无情践踏当师道尊严缺失和异化到一定程度,人们心中便逐渐丧失了这种价值观,不再信服,不再顾忌。此时“师道尊严”必然遭到更加猛烈无情的践踏,正如前文所举的三个极端案例:学生在课堂上目中无人、随意起哄;公然辱骂、捉弄、挑衅教师;甚至对老师拳脚相向、刀斧相残。如此恶劣的行径,连对一个普通人的起码的尊重和礼貌都没有,又何谈对一名人民教师、知名教授的尊重呢?而“杨帆门”中的教授不仅上课迟到,还对学生恶言批评,大讲粗话,把学生当作犯人般训斥辱骂,而且还曾经在其课堂上强行兜售其著作和光盘,所作所为都不足以令学生尊重。对于那些偏信现代师生关系一团和气的人们而言,这些事件无疑给了他们一次久违的当头棒喝。一味强调的师生平等最终演变成师生之间“平等地”辱骂、“平等地”伤害。学生公然藐视教师、杀害教师,这无疑是“师道尊严”的缺失;教师大肆谩骂学生,企图用言语暴力重树自身的威信与尊严,这显然是“师道尊严”的异化。试问当一团喧闹、血迹斑斑的课堂呈现于眼前时,我们是否会怀念从前彬彬有礼、其乐融融、师道俨然、学生乐学的课堂?是否会憧憬一种民主平等却又不失尊严的师生关系?四、当代重树“师道尊严”的途径及意义1.学生重拾尊敬之心“师道尊严”在当代的重树工程,除了要靠政府的政策引导、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等外部支持,最重要最核心的力量还是来源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学生应重新审视自己对于教师的态度,明确所谓的师生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是基于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平等。学生厌恶不尊重他们的教师,将心比心,教师也很难在情感上接纳和喜爱不尊重自己的学生。其次,学生应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向教师求教,摈弃唯我独尊的专断意识。教师毕竟是闻道在先,术业专攻的长辈,尊重教师就是尊重知识的表现。学生可以质疑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但应采用一种共同探讨友好协商的态度。“尊师”既是一种品性修养,亦是一种为学之道。再次,学生应该主动与教师建立亲密有序的关系。中国古代对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要求在今天仍然适用,这是一种基于师生情感上的理想化亲密关系。尽管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其师”,但我们有理由对每个学生提出“尊其师”的要求,学生也只有“尊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最大限度的从教师身上汲取知识力量、人格力量。因此,学生应重拾对于教师的尊重之心,帮助教师重塑“尊严”——不仅为老师,也为学生自己。2.教师以人格魅力重塑尊严教师是重塑“师道尊严”的主体。当代的“师道尊严”应更强调教师的“尊荣”而非教师的“威慑力”,因此当代教师应以自身人格魅力守护“师道尊严”。事实证明:叶圣陶、夏丏尊等老一辈教育家,都是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